李后主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读李后主词,要诵读含咏。

李后主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风格不尽相同,那么有什么相同的东西吗?叶嘉莹在《灵溪词说》中说:“莫道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李煜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原有一点不变的特色,此即为其敢于全心全意去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李后主词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正是这份“真情”。纯情诚挚、率真敏锐,使李煜能用直感去体察,用最真切深挚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话。“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刘毓盘《词史》)他的词,不堆辞藻,不避俚俗,朴素自然,读来上口,又变化多姿。若不诵读含咏,很难体会。

如《玉楼春》那句“归时休照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你就这么轻轻地读:“待——踏——马蹄——”,耳畔有没有听到月夜下马蹄“哒哒”的清响?类似的例子很多。李煜的词,明白如话,但音律讲究,如果慢慢诵读、含咏咀嚼,便有很多妙味可寻。

又如在李煜的词中多次出现最简单的“了”字。你看——“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玉楼春》)可感到欣悦;“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则可听到沉重的太息;“砌下落梅和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可看到伫立者的无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则是直抒度日如年的伤怀。情感自然流露,词句便丰神各异。这类平易简净之笔很多,诵读时可自行搜求玩味。

再如,李煜多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抒情,也宜在诵读中体会。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给我们做出很好的示范。他说,同样是用比喻来抒情,“于愁则喻春水,于恨则喻春草,颇似重复,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长句一气直下,‘更行更远还生’以短语一波三折,句法之变换,直与春水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岂独妙肖,谓之神可也。虽同一无尽,而千里长江,滔滔一往,绵绵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无尽则不尽同也。”他的意思是说,通过诵读来体会其韵味,可以收到“外物”与“心象”浑然一体的感受。

总体来说,李后主的词,难见刻意雕琢,却拥有鲜活而长久的生命力。他的创作,伴随着自我生命的流转,跨越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词的内容由富贵逸乐的宫廷生活,扩大至家国亡痛、人生长恨及生命易逝等多样题材。他“自写襟抱”的直抒手法,为后代豪壮派词人奠下基石。我国文学史尊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而赞李煜为词魂,“千古词帝”“词国冕旒”,绝非虚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