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八、滿御史保送舊例請敕部酌議變通摺
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1896年3月27日)
國子監司業奴才瑞洵跪1奏,爲滿御史保送舊例,請敕酌議變通,倣照漢員,一體考試,以重言職,恭摺具陳,仰祈聖鑒事。
竊查御史一官,滿、漢並設,漢御史向以編、檢及閣、部正途人員保送,滿御史則保送不論正途、異途。詳繹例意,以滿員科甲出身較少,故不必定用正途。非謂此官爲無足重輕之官,遂可以目不識丁者貿然踐其職也。乃各衙門每遇保送之時,多將明幹之員留署當差,而以不甚得力者敷衍塞責,以致濫竽備數,倫類不齊。怯懦者緘口結舌而不言,狡詐者蕩檢踰閑而不恤。甚至文義未諳,體例不講,偶有陳奏,傳爲笑談2。夫朝廷耳目之司,風憲紀綱之地,即不望其貫通經史,發爲讜言,衡量古今,裁成篤論,亦當人才略勝,始入臺班,文字較通,纔塵聖覽,而顧使齷齪凡猥之輩,皆得忝冒於其間3,於國家慎重言官之本意不相剌謬歟?查漢御史保送後,仍俟欽派大臣考試,滿員則不必考試,而即與漢員同邀記名。恭讀同治二年上諭:漢員保送御史,例須考試,滿員則向不預考,殊非慎簡言官之道!以後保送滿洲御史,著即由各衙門堂官認真考試,擇其通曉清、漢文字,品行端謹者,出具切實考語,保送候簡,以期臺諫得人,力除積習。欽此。果使各堂官恪遵功令,考試綦嚴,未始不可拔真才而清言路。乃近來考送一事,率皆視若具文,儘有未經考試即行保送者,不才謬舉,泄沓如前。二十年來,未聞成效。
奴才檮昧,擬請敕下吏部,將滿御史保送舊例酌議變通,倣照漢員,一體請簡大臣考試,以昭核實。如蒙俞允,以後各衙門保送時,應否稍增員數以備考選之處,應請敕部一並妥議。奴才亦知此事屢經臣工條奏,均以格於成例未及准行。第思時局艱難,諫垣劇要,用人得失,關繫匪輕,似稍事更張4,不爲無益。毣毣之愚,謹繕摺具陳。伏祈皇上聖鑒。謹奏。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5。(第31—33頁)
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奉旨:欽此6。
【案】此摺原件38、録副39均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兹據校勘。
1.【國子監司業奴才瑞洵跪】刊本無此前銜,兹據校補。
2.【笑談】刊本作“笑譚”。
3.【皆得忝冒於其間】刊本作“皆得冒居持禄,竊位於其間”。
4.【更張】刊本作“變通”。
5.【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刊本缺具奏日期,兹據原件校補。
6.【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奉旨:欽此】此奉旨日期與内容,據録副校補。
【案】此案清廷即於當日下部議奏,《光緒朝上諭檔》載曰:
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内閣奉上諭:國子監司業瑞洵奏,各衙門保送滿洲御史,請仿照漢御史一體考試一摺,著吏部議奏。欽此。40
1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1464。
2 《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第20册,第156頁。又,《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三十七,光緒二十年三月,第326—327頁。
3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2841。
4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2842。
5 《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四十一,光緒二十年五月,第368頁。
6 英和(1771—1840),字煦齋、樹琴、定圃,號夢禪居士,别號粤溪生,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式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元年(1796),選侍講學士。三年(1798)補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是年,充順天鄉試正考官。四年(1799),授文淵閣直閣事,稽查左翼覺羅學,升詹事府詹事、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同年,充會試同考官。五年(1800),補禮部右侍郎,兼禮部左侍郎。六年(1801),授總管内務府大臣、正紅旗滿洲副都統,調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經筵講官、教習庶吉士。同年,署翰林院掌院學士,調户部左侍郎。是年,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七年(1802),入直南書房,旋署護軍統領,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八年(1803),授續纂四庫全書館總裁。九年(1804),充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署吏部左侍郎,補鑲黄旗滿洲副都統,加太子少保銜。十年(1805),升太僕寺卿,署理藩院左侍郎。十一年(1806),補理藩院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鑲紅旗滿洲副都統。是年,任總管内務府大臣、實録館副總裁、左翼總兵、會典館總裁,兼管咸安宫官學。十二年(1807),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入直南書房。十三年(1808),任武英殿總裁、軍機大臣上行走,管文淵閣提舉閣事。同年,授户部右侍郎管理錢法堂事務。十四年(1809),署護軍統領。是年,充會試副考官。次年,調户部左侍郎。十七年(1812),署右翼總兵。十八年(1813),補禮部右侍郎、步軍統領。同年,擢工部尚書。十九年(1814),授吏部尚書,兼署户部尚書、工部尚書。二十四年(1819),補鑲黄旗滿洲都統,授實録館總裁。次年,充閲兵大臣,調户部尚書。道光元年(1821),署吏部尚書。二年(1822),充管理三庫大臣。同年,授協辦大學士。四年(1824),晋太子太保銜。六年(1826),調補理藩院尚書。七年(1827),補授熱河都統。八年(1828),調補寧夏將軍,旋因病解職。二十年(1840),卒。著述有《恩慶堂集》《恩福堂筆記》《卜魁集》《卜魁紀略》《恩福堂詩集》《植杖擊》《恩榮叠唱集》《石氏受姓源流紀略》等。
7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3371。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硃批奏摺》,檔案編號:04-01-16-0116-087。
9 《宣宗成皇帝實録(一)》卷二十六,道光元年十一月,第464—466頁。
10 《光緒朝上諭檔》第20册,第375頁。又,《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四十三,光緒二十年六月,第389頁。
11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5332。
12 《光緒朝上諭檔》第20册,第447頁。
1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片》(應爲原件),檔案編號:03-5322-134。
1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片》,檔案編號:03-5335-042。
1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檔案編號:03-0284-1-1221-087。
16 《光緒朝上諭檔》第21册,第104頁。又,《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六十四,光緒二十一年三月,第763—764頁。
17 葉志超(1839—1901),字曙青,安徽合肥人。以淮軍末弁從劉銘傳討捻,積功至總兵,賜額圖渾巴圖魯勇號。光緒初,署正定鎮總兵。九年(1883),實授正定鎮總兵。十五年(1889),擢直隸提督。十七年(1891),賞黄馬褂、雲騎尉世職。二十年(1894),授平壤諸軍總統,旋棄城逃跑。二十一年(1895),械送京師,定斬監候。二十七年,卒。
18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舉人。二十七年(1847),中式二甲三十六名進士,改庶吉士。道光三十年(1850),授武英殿編修、國史館協修;從曾國藩游,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辦理團練。五年(1855),以軍功賞知府銜,並戴花翎。六年(1856),以功保道員,請旨簡放,並加按察使銜。九年(1859),授福建延建邵道(未赴任)。同治元年(1862),署江蘇巡撫,旋實授,署辦理通商事務欽差大臣,兼南洋通商大臣。二年(1863),署五口通商大臣,晋太子少保銜。三年(1864),賞騎都尉,戴雙眼花翎,封一等肅毅伯,任江南鄉試監臨官。四年(1865),署兩江總督。五年(1866),授欽差大臣。六年(1867),調補湖廣總督,賞騎都尉。七年(1868),總統北路軍務,晋太子太保銜,擢協辦大學士。八年(1869),兼署湖北巡撫,督辦剿苗軍務。九年(1870),督辦陝西軍務,調直隸總督,攝長蘆鹽政,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十二年(1873),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1874),改文華殿大學士。光緒五年(1879),加太子太傅銜。六年(1880),巴西通商,以全權大臣訂約。八年(1882),丁母憂,服滿,駐天津督練各軍,並署通商大臣。九年(1883),署直隸總督,兼通商大臣。十年(1884),補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十一年(1885),授全權大臣,與法增减前約。十二年(1886),以全權大臣定法國通商滇粤邊界章程。二十年(1894),賞三眼花翎。二十一年(1895),抵馬關,與日訂約。旋任致賀俄國加冕頭等專使大臣。二十二年(1896),命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兼經筵講官。二十三年(1897),授武英殿總裁。二十五年(1899),調商務大臣,署兩廣總督。二十六年(1900),充議和全權大臣,總督直隸,兼北洋通商大臣、權長蘆鹽。二十七年(1901),充政務處督辦大臣,旋署總理外務部事。是年,卒於任,年七十有九。贈太傅,晋封一等侯,謚文忠。著述有《李文忠公全集》。
19 宋慶(1820—1902),字祝三,山東萊州人。咸豐三年(1853),充亳州練長。六年(1856),保守備。八年(1858),補千總,戴藍翎。同年,保參將,賞戴花翎。同治元年(1862),保總兵。加毅勇巴圖魯名號。四年(1865),授河南南陽鎮總兵。七年(1868),擢湖南提督,賞格洪額巴圖魯,封二等輕車都尉。十三年(1874),調補四川提督。光緒六年(1880),會辦奉天防務。十六年(1890),加太子少保。二十年(1894),晋尚書銜,幫辦北洋軍務。二十四年(1898),總統毅軍、武衛左軍。二十八年(1902),卒於任。晋封三等男爵。謚忠勤。
2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硃批奏摺》,檔案編號:04-01-16-0243-111。
21 《光緒朝上諭檔》第21册,第4頁。又,《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五十八,光緒二十一年正月,第657頁。
2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檔案編號:03-0284-2-1221-097。
23 徐用儀(1826—1900),字吉甫,號筱雲,浙江海鹽人。咸豐九年(1859),中式舉人,旋捐刑部主事。同治元年(1862),選軍機章京。二年(1863),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次年,補刑部主事。七年(1868),升員外郎。八年(1869),補郎中,任方略館纂修。同年,授御史。九年(1870),任方略館收掌兼纂修官。十一年(1872),授五品京堂。十二年(1873),升鴻臚寺少卿。光緒三年(1877),調太僕寺少卿。五年(1879),轉大理寺少卿。是年,補太常寺卿。七年(1881),署左副都御史。八年(1882),授大理寺卿。同年,署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九年(1883),調補工部左侍郎,署兵部右侍郎。十年(1884),遷工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十一年(1885),兼署兵部左侍郎。十三年(1887),署刑部左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十五年(1889),授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十六年(1890),補户部右侍郎。十八年(1892),調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十九年(1893),任軍機大臣上行走。二十年(1894),加太子少保銜。二十三年(1897),兼署户部左侍郎。同年,授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二十四年(1898),授會典館副總裁。二十五年(1899),擢左都御史,署吏部尚書。同年,補授兵部尚書。二十六年(1900),與立山、聯元等同遭冤殺。同年,昭雪開復。宣統元年(1909),追謚忠愍。
24 樊恭煦(1843—?),字介軒,浙江仁和人。同治元年(1862),順天鄉試中舉。十年(1871),中式進士,改庶吉士。十三年(1874),授翰林院編修,後充國史館纂修。光緒二年(1876),充順天鄉試同考官。五年(1879),簡陝西學政。九年(1883),補右春坊右贊善。十年(1884),轉左春坊左贊善。同年,授右春坊右中允、左春坊左中允、日講起居注官。十二年(1886),補文淵閣校理。十三年(1887),遷翰林院侍講學士、會典館總纂。十四年(1888),放廣東學政。十八年(1892),授咸安宫總裁,後補日講起居注官。三十四年(1908),充江蘇提學使。宣統元年(1909),署江蘇布政使。
25 戴兆春,生卒年未詳,浙江錢塘人。光緒三年(1877),中式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六年(1880),授翰林院編修。二十六年(1890),放陝西陝安道。二十九年(1903),因病開缺。
26 陳昌紳,生卒年未詳,字杏孫、稚亭,浙江錢塘人。光緒十二年(1886),中式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1890),授翰林院編修。有《分類時務通纂》及詩作傳世。
27 李鴻藻(1820—1897),字蘭蓀,號石孫,直隸高陽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舉。咸豐二年(1852),中式進士,選庶吉士。三年(1853),授編修。次年,補功臣館纂修。五年(1855),充上書房行走。同年,任山西鄉試副考官。七年(1857),授河南學政。十一年(1861),選穆宗毅皇帝師傅。同年,署文淵閣校理。同治元年(1862),任弘德殿授讀、國子監祭酒、日講起居注官。同年,升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三年(1864),補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是年,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庫。四年(1865),充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弘德殿行走。同年,署文淵閣直閣事、户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五年(1866),調禮部右侍郎,署禮部左侍郎。八年(1869),補經筵講官。十年(1871),遷左都御史。十一年(1872),授武英殿總裁、工部尚書。同年,加太子少保。十三年(1874),充會試副考官。光緒元年(1875),授實録館總裁。同年,任順天鄉試覆試閲卷大臣。二年(1876),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三年(1877),丁母憂,回籍終制。六年(1880),署吏部尚書、軍機大臣上行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七年(1881),擢協辦大學士,管理户部三庫事務,授經筵講官。同年,補兵部尚書。八年(1882),調補吏部尚書、武英殿總裁。十一年(1885),授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同年,署吏部左侍郎、右侍郎。十三年(1887),任玉牒館副總裁、武英殿總裁。同年,督辦河南鄭州大工事宜。是年,調補禮部尚書。十四年(1888),充大徵副使,兼署左都御史。次年,充會試正考官。十八年(1892),授會典館副總裁,署經筵講官,兼署刑部尚書。二十年(1894),授軍機大臣、方略館總裁。同年,充會試正考官。二十二年(1896),調禮部尚書。同年,任教習庶吉士,充考試、閲卷大臣。是年,擢協辦大學士,調吏部尚書。二十三年(1897),卒於任。贈太子太傅,謚文正。
28 臺北“故宫博物院”藏:《軍機及宫中檔》,文獻編號:135556。
2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檔案編號:03-0284-2-1221-097。
3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呈文》,檔案編號:04-01-01-0998-027。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呈文》,檔案編號:04-01-30-0517-007。
3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處隨手登記檔》,檔案編號:03-0284-2-1221-097。
33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於貴州。二十九年(1849),考中秀才。咸豐二年(1852),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中式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六年(1867),出任浙江鄉試主考官,提督湖北學政。十一年(1872),加侍讀銜。十二年(1873),任四川鄉試主考官、四川學政。光緒二年(1876),調文淵閣校理,兼國子監司業。五年(1879),改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司經局洗馬。六年(1880),升翰林院侍講、侍讀、詹事府左春坊右庶子、日講起居注官。七年(1881),補翰林院侍講學士,擢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旋授山西巡撫。十年(1884),升調兩廣總督,起用退休老將馮子才,於廣西邊境擊敗法軍,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十二年(1886),兼署廣東巡撫。十五年(1889),調補湖廣總督。次年,創建兩湖書院。十九年(1893),兼署湖北巡撫,創辦自强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次年,署兩江總督。二十二年(1896),調湖廣總督,仿德國制式改湖北舊軍爲新式陸軍,並創辦湖北武備學堂。二十六年(1900),兼署湖北提督。次年,加太子少保銜。二十八年(1902),授督辦商務大臣。次年,任經濟特科閲卷大臣。三十三年(1907),調補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遷體仁閣大學士,兼管學部。次年,授督辦粤漢鐵路大臣,晋太子太保。宣統元年(1909),任實録館總裁官,卒於任。追謚文襄。翌年,歸葬南皮。有《張文襄公全集》《廣雅堂集》《學堂章程》等行世。
34 趙舒翹(1847—1901),字展如,號琴舫,陝西長安人。同治九年(1870),補廩生。十二年(1873),中舉人。十三年(1874),中式進士。光緒六年(1880),充漢提牢。七年(1881),補直隸司主事。八年(1882),升陝西司員外郎。同年,轉福建司主事。九年(1883),補湖廣司郎中。十二年(1886),放安徽鳳陽府知府。十七年(1891),遷浙江温處道。十九年(1893),升浙江按察使。同年,授浙江布政使。二十一年(1895),擢江蘇巡撫。二十三年(1897),調刑部左侍郎,兼禮部左侍郎。二十四年(1898),授刑部尚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二十五年(1899),充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刑部尚書,兼理順天府府尹事務。二十六年(1901),以力拒外寇罪,遭冤殺。著有《提牢備考》《慎齋文集》《慎齋别集》《温處鹽務記略》等。
3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摺》,檔案編號:03-6251-068。
36 《德宗景皇帝實録(五)》卷之三百七十八,光緒二十一年十月,第949頁。
3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摺》,檔案編號:03-6253-025。
3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摺》,檔案編號:03-5338-073。
3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録副奏摺》,檔案編號:03-5338-072。
40 《光緒朝上諭檔》第22册,第49頁。又,《德宗景皇帝實録(六)》卷三百八十五,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上,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