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个学院的学术坚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口号(slogan)是“因思想,而光华”,在我的理解中,完整的表述还应该在前面加上六个字,“因学术,而思想”。
现在看来,学术研究对一个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的管理学院而言,意义已经不言自明。但是,在中国商学教育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以科学的理性精神为基础的学术研究的价值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和逐渐深化的过程。
学术研究对商学教育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氛围?怎样真正推进中国具体的经济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最终形成中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光华管理学院过去三十三年走过的摸索之路,已形成了以“学术为本”的价值观,对于聚焦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商业前沿实践重大关键问题,能提供很多启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张志学教授和徐淑英教授主编的《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一书,更是透过一个项目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一个学院经年累月的学术坚持,也彰显了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
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四十年,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挑战。宏观层面上,一个积贫积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国家发展战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怎样构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如何采取进退有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立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框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相对稳健的宏观政策环境?等等。微观层面的问题更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涉及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组织行为、领导力等诸多方面。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的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以学术研究来破解具体问题,然后用研究成果反哺商学教育的过程。
植根于北京大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蔡元培语),致力于追求真理但宽容异见的科学精神传统,光华管理学院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商业实践前沿的重大关键问题,他们敏锐的观察、严谨的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制定和中国管理前沿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逐渐形成光华管理学院“以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方法,做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学问”这样一个独特定位。最近几年,学院在大量的外部调研和内部研讨的基础上,更是形成一个共识——用十年时间,把光华管理学院发展成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国”两个字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地理位置意义上的,确确实实是在中国;二是研究意义上的,研究问题扎根于中国,这与北京大学一贯的家国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的确,对于研究者,中国是个富矿,一个如此大体量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事情,而且未来还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很多经验需要去总结,很多新的挑战需要去应对。怎样通过学术坚守研究透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像光华管理学院这样国人心目中的“国之重器”,既是应尽的职责,也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成功做到了,这样的商学院必然能在全球顶级商学院的序列中找到一席之地。
虽贵为显学,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这个过程中,来自政策制定和前沿实践的巨大需求给了供给端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严肃的学术研究并存的,是各种怪力乱神粉墨登场:经验主义者四处分享他们极度褊狭的经验,江湖郎中兜售以权谋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大量背景不一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把经济学和管理学直接定位为“炼金术”,兜售各式各样的药方或者心灵鸡汤。在一个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的市场环境里,逆淘汰盛行,“炼金术”和心灵鸡汤更容易被接受。然而,真正的力量是理性的力量。商学教育和研究的实质不在于迎合,而在于引领。建立在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研究范式,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建立起对那些穿透时间、具有普适性的商业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本认知,让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不会反复跌倒——这也正是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
光华管理学院为什么能够形成“注重学术”的价值观,始终把学术研究作为立院之本?光华的学者们为什么会选择学术研究这样一种相对寂寞、注定辛苦的方式?光华的这种卓尔不群很大程度上是个“谜”(myth)。感谢张志学教授和徐淑英教授,使我们有了《博雅光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讲述中国故事》这本书,帮助我们来破解这个谜。在书中,两位教授以光华管理学院的 IPHD(国际博士生)项目作为分析的切入角度,邀请这个项目的直接“产品”——国际博士生项目前后十来年培养的学生——和培养的参与者们,一起来讲述学术之路的苦与乐。透过他们不同角度的讲述,我们得以知道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是如何在博士学习期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脱胎换骨成长为优秀的研究者、成功地向国际学术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他们的讲述不仅能够激发中国学术界更多的年轻学者,在世界上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也提供了一个个可以深入思考的案例,理解光华管理学院“坚持学术”这个风气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这本书记载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学术坚持,更是一个学院的学术坚持。
透过本书作者们所讲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我们看到中国的管理学者们是怎样顽强地坚持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做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学问;我们看到这些年轻学者是怎样成长成熟,逐渐培养出学术自信的。我们相信,这一代的管理学研究者不会仅仅满足于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他们正尝试着从中国故事中提炼出中国的管理学理论。
这个目标显然不会一蹴而就。我们需要有使命感的学者更多地参与,我们需要营造更有利于产生重大、原创成果的学术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光华管理学院在2017年推出了一个叫“光华思想力”的研究平台,把我们认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商业前沿实践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梳理出来,有针对性地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去破题。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书中的很多讲述者正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光华思想力”的研究。我也借这个机会发出邀请,期盼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中来。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在实实在在地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面、理性的力量。其结果,不论以何种方式体现,都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诞生。
刘 俏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