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十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史评类存目二

1.世谱增定二卷

《总目》:明吕颛编。颛字梦宾,陕西宁州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应天府尹。是编因陈璘所刊《世谱》一书,益以司马光《历年图》、梁氏《总论》,而以黄继善《提要》割属历代之下。以上古至东晋为前卷,刘宋至元为后卷。盖乡塾课蒙之本也。

按:《总目》言吕颛字有误。清晋显卿修、王星麟纂康熙《宁州志》卷一:“梦宾书院,吕京北颛寻芳诗酒之所,以曾梦吕祖命名,后即为京北祠,今废,谕祭碑存。”卷二《吕颛传》:“吕颛,字幼通,号定原。经犹子。……升应天府府尹。以不服水土,减于交际,言者以冒滥京堂论吏部。复以行检无干,但年力向衰,钦依致仕,时年五十三。归田作梦宾书院于东郭,偕两弟暨乡耆英寻芳结社,饮酒赋诗。暇则汲引后学,多所成就。”后有《吕颙传》:“字幼诚,号芹谷,经之子”,则二人为从兄弟,皆以“幼”为字,其字幼通,殆无疑虑。称“梦宾”者,即以其所成就之梦宾书院呼之,非其字然。

2.帝鉴图说

《总目》:明张居正、吕调阳同撰。居正有《书经直解》,已著录。调阳,临桂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建极殿大学士,谥文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二人奏御之书,取尧、舜以来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每事前绘一图,后录传记本文,而为之直解。前有隆庆六年十二月进疏一篇,盖当神宗谅闇时也。

按:《总目》记吕调阳事有误。考《明史》,无吕调阳传,《总目》失检。此已经杨武泉先生指出[1]。然此书亦非二人亲撰。考《明神宗实录》隆庆六年(1572)十二月:“上御文华殿讲读毕。大学士张居正率讲官进《帝鉴图说》。先是,居正属讲官马自强等考究历代之事,撮其善可为法者八十一事,从阳数,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从阴数。每一事为一图,后录传记本文,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名曰《帝鉴图说》,是日具疏进。”[2]则二人亦非实际编纂者。

3.群史品藻三十卷

《总目》:明戴璟撰。璟有《广东通志初稿》,已著录。是编取司马光《通鉴》,摘其事迹,为之论断。其凡例云:“以《通鉴节要》为主,而摘其可为论策命题者。”案《千顷堂书目》有宋江贽所撰《资治通鉴节要》,又有元刘剡所撰《资治通鉴节要》,皆三十卷,未知璟所指何本。然止为命题而设,则不出兔园册子之陋习也。

按:从是书前后序来看,皆云宗朱子,则此《纲目》,必为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之《节要》。《总目》所列二书似皆未合。按,明焦竑《国朝献徵录》卷十五《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忠杨公廷和行状》,载:“壬戌(1502,明孝宗十五年)三月《大明会典》成……六月,上命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编纂《通鉴纲目节要》,公为纂修官,润色、论断多出公手。”[3]既经御纂,故业举业者必重此书,所谓《通鉴节要》当系此书。考戴璟嘉靖五年(1526)进士,上距编纂是书,尚有二十余年,时间亦相符。

又,此书杜泽逊先生《四库存目标注》著录有明建邑书林安正堂刻本,题名《新编汉唐纲目群史品藻》。当系《总目》所论之书。是书杜先生论为首刻,信然。但其编纂时间,杜先生谓“戴璟嘉靖五年进士,是书为命题作,其传当在成进士后”[4],恐非。考西安刻本李复初序,言作于“方其未遇”,此本陆海王准序“侍御屏势石戴公家食时”,编纂此书。则此书之纂当于其未第时。戴氏于举业之暇尚有他著,《凡例》云:“仆于举业之暇,窃著《六经会同》一书,犹未脱稿。”此类事在明人亦甚常见。又考自戴璟嘉靖五年第进士,至西安刻此书之嘉靖十七年,皆在公职,未或暂离,无有家食之时,则此书所纂必在嘉靖五年第进士前。又考西安刻本有《新编汉唐通鉴品藻凡例》,后缀“嘉靖十四年正月吉日宁郡墨学屏石戴璟书”,知嘉靖十四年又经修订。此书本名《通鉴品藻》,后之闽刻题名《新编》,西安府学又因之重刊者,当系嘉靖十四年新编本。而实则此书据其卷目,上至周威烈王,下至五代后周世宗,而仅题《汉唐》者,盖初刻时书贾为易售而改也。故《总目》所录《汉唐通鉴品藻三十卷》提要云:“璟未必谬陋至此,其出自庸妄书贾明矣。”则杜先生以初刻之年月在嘉靖十年前后,恐亦未必真。

4.古史要评五卷

《总目》:明吴崇节撰。崇节字介甫,弋阳人。嘉靖甲子举人,官武冈县知县。是编所载,起周灵王迄南宋。每事先标题目,后载史文,而断以己意,盖坊刻鉴纂、鉴略之类。而挂一漏万,茫无始末,并不足以裨初学。于元朝不载事实,但附许衡、吴澄二人,题曰“元朝人物”,尤为偏谬。

按:清陈宏谋、范咸纂修乾隆《湖南通志》卷六十六“武冈州知州”明代下有“吴崇节,弋阳举人,(万历)十八年任”。[5]曾国荃光绪《湖南通志》卷一百十九《职官志》:“吴崇节,弋阳举人。武冈州知州。”[6]清吴从谦修、潘应斗纂康熙《武冈州志》卷五亦系其名于知州下[7],则其人为武冈州知州,《总目》误“州”为“县”。

5.尚友斋论古无卷数

《总目》:明涂一榛撰。一榛字廷荐,漳州镇海卫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通政司通政使。其书取春秋时范蠡迄宋文天祥六十八人,各录本传,而自为评语缀于其末。去取绝无义例,议论多亦陈因。其于吕诲弹王安石事,谓台谏不可随众占风,则为当时朝局而发也。

按:《总目》书涂一榛履职有误。清康熙《镇江府志》卷二十五:“涂一榛,字振任。福建镇海人。甲辰进士,万历三十三年任。累官左通政使。”[8]考《明熹宗实录》,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左通政涂一榛准养病去”。其后,《明史》载三畏谄附魏忠贤为御史,“追论京察三变,力诋李三才、王图、孙丕扬、曹于汴、汤兆京、王宗贤、顾宪成、胡忻、王元翰、王淑抃、赵南星、张问达、王允成、涂一榛、王象春等十五人,而荐乔应甲、徐兆魁等十三人。于是三才等生者除名,死者追夺。”[9]则涂一榛遭除名。据《明实录》,崇祯初曾议起复,事究未施行。故涂氏当官至左通政使,未尝得为通政使。考明通政使司,通政使正三品。左右通政均为正四品。二者品秩有别。然亦不可否认,明清方志中,亦存在省称“通政使”不别者。总之,《总目》表述不确。

6.人物论三十四卷

《总目》:明郑贤撰。贤字元直,莆田人。官震泽县教谕。是书成于万历戊申,掇诸史论赞及唐、宋以来各家文集,取其论古之文,裒为一编,而以时代编叙之。贤亦附评于篇末,率兼论其文,不专论其事。其体例盖在史评总集之间也,所采元以前人之说仅一百二十七家,所采明人之说至二百四十七家,则冗杂可知矣。

按:《总目》谓此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86册收有此书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本。考是书凡有四序:陈邦经序、万历三十三年宋万叶序、万历三十六年方万策序、万历三十六年莆中郑贤序。据万历三十三年宋万叶序,此时已成书,则至迟当成书于万历三十三年。

7.诗史十五卷

《总目》:旧本题明顾正谊撰。正谊,松江人,万历中官中书舍人。考钱希言《铁瑕》曰:“昔掌于太原斋头见云闲刻顾氏《诗史》,阅之,乃中翰正谊名也。余与王先生相顾惊叹,王先生曰:‘此岂虎头公所能办哉!’后余过云闲,乃知华亭有词人唐汝询仲言者,目双瞽,著成是书,顾氏以三十金诡得之。嗟乎!唐生之文诚贱,何至此甚也!千古不白之冤,俟异世子云者起,故当有定论耳”云云。据此,则是书为唐汝询作,正谊乃买其稿而刻之耳。然是书以列朝纪传编为韵语,各为之注,以便记诵,不过蒙求之类,不知正谊何取而窃据之也。

按:此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88册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顾正谊刻本。《总目》引道听途说,以为作者为唐汝询。《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亦信其说而题唐汝询作。谬甚。考明徐树丕《识小录》卷一“唐仲言”条:“华亭唐汝询,字仲言,五岁而瞽,今五十余矣。闻人诵辄记,记又能解,自出而为诗文。又能注古之诗文,不下数万言。至字之形,问之则不识如故,亦异人也。”[10]知此人五岁便盲,至乃不辨字形。考《诗史》所附“引证群书目录”数百种,验之正文实然。目瞽能诗,世不罕见,而能读书如此之多、且勤事检索纂辑成书者,天地间未之有也,则此书必非唐氏所能纂已不待辩。《总目》误。

8.史疑四卷

《总目》:明宋存标撰。存标字子建,华亭人。崇祯闲贡生,候补翰林院孔目。是编取三《传》《国策》《史记》《汉书》及诸杂史,摘其事迹而论列之。如以项羽为智士仁人、以汉高帝为木偶之类,殊嫌乖谬,措语尤多轻佻。卷首题陈继儒选定,则习气所染,由来者渐矣。

按:《总目》所论当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88册收有此书明崇祯二年(1629)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题宋氏君子堂自刻本。按,此书非宋存标自刻本,当为一坊刻本,亦非全本。是刻诚如《总目》所言,卷首题陈继儒选定。而卷前四序,皆未片言及陈继儒名,可疑者一也。是书所躐范围,卷数据周立勋序,为“五十余卷”,据陈子龙序,为“作史疑五百篇”,据作者自序,其涉及范围“合之唐宋五代以极其致”。而考书中篇目,皆不足五百,卷一66篇,卷二96篇,卷三88篇,卷四44篇,都284篇。且卷数仅四卷,与五十余卷者相距甚遥。如卷一、卷二所为“读史汉”,像诸本纪、列传等,大都只收一短篇,以理揆之,亦不大可能篇短如此。卷三为“读三传国策”,卷四为“读杂史”。其情况皆类似。则此当是选本,即所谓陈继儒选定者,系截取篇中一段文字而来,明人选本多如此。此书虽题陈继儒选定,当亦出冒名。《总目》据以议论,殆亦失之。

9.读史书后一卷

《总目》:明胡梦泰撰。梦泰字友蠡,铅山人。崇祯丁丑进士,官鄞县知县。是编前有顺治辛丑张逵序,称其“大节耿然,不愧首阳,卒与其配李媛称双节,而湮没不传”云云,则亦明末死义之士。逵不详其始末,不可考矣。

按:《总目》谓“不可考”,乃失之搜检。胡氏《明史》有传,附詹兆恒下,今附于左:“胡梦泰,字友蠡,广信铅山人。崇祯十年进士。除奉化知县。邑人戴澳官顺天府丞,怙势不输赋。梦泰捕治其子,其子走京师,醖澳,令劾去梦泰。澳念州民不当劾长吏,而劫于其子,姑出一疏,言天下不治由守令贪污,以阴诋梦泰。及得旨,令指实。其子即欲讦梦泰,而澳念梦泰无可劾,乃以嘉兴推官文德翼、平遥知县王凝命实之。给事中沈迅为两人诉枉,发澳隐情。澳下诏狱,除名。梦泰声益起。十六年夏,吏部会廷臣举天下贤能有司十人,梦泰与焉,行取入都。帝以畿辅州县残破,欲得廉能者治之,诸行取者悉出补。梦泰得唐县。京师陷,南归。唐王时,授兵科给事中,奉使旋里。顺治三年(1646),大兵逼城下,梦泰倾家募士,与巡抚周定仍等守城。围数月,城破,夫妇俱缢死。”[11]

10.拙存堂史括三卷

《总目》:明冒起宗撰。起宗有《拙存堂经质》,已著录。是书成于崇祯壬午,乃其自襄阳罢归之时读史偶记,多随意闲评,不必尽关褒贬。闲有考证,亦未甚精核,盖姑以资谈柄、消永日耳,不足以言史学也。

按:此书今不可见。然书名核之载籍,当作《史拈》。杜泽逊先生《四库存目标注》引《两江第一次书目》即作“拙存堂史拈”,本不误,而先生亦无所辨。[12]清陈维崧《陈迦陵文集》卷五有《中宪大夫嵩少冒公墓志铭代》,即冒氏墓铭,谓其所著有“《经质》《史拈》共若干卷”[13],亦称“史拈”。明范凤翼《范勋卿诗文集》卷一有《复冒嵩少书》云:“仆所心服者,我公纯孝朴忠,咏仁蹈德。不独明叡鸿藻,氤氲元气。且生平身体神祗,如《经质》《史拈》,如金刚眼。”[14]亦作“史拈”。又是书卷二《拙存堂逸稿序》云:“公载道《经质》,记事《史拈》”,以上均可证《总目》“史括”之误。

11.尚论编六卷

《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但自称曰“卬须子”。中有“近日熊经略”语,则明末人所辑也。其书皆摘前人论史之语,起于尧、舜,迄文天祥,明人议论采摘尤多,大抵拉杂无绪。每篇皆有跋语,亦佻纤无可取。序凡三首:一称“梦博道人”,一称“狎鸥翁”,一称“六宜亭长”,亦不知为何许人也。

按: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引司马朝军说,谓为明人王达撰。[15]然考王达乃明初人,是书目录所引诸家评论下至王世贞、李载贽(即李贽)等,已逮明季,故必非王达所撰。且《千顷堂书目》卷十“王达尚论编二卷”[16],此书为六卷,卷数亦未合,失之,仍当从《总目》为明末人所辑。

12.汉史亿二卷

《总目》:国朝孙廷铨撰。廷铨有《颜山杂记》,已著录。是编取司马、班、范三史,所载事实,随笔论断,共二百余条,中多与于慎行《读史漫录》议论相同者。自序谓与之暗合,故不复删。其论留侯子辟疆始谋分王诸吕,谓辟疆深沉多智,无忝厥父,有安刘氏之功。夫诸吕分王,刘氏危于累卵,特以禄、产庸才,遽释兵柄,诸大臣得而诛之。辟疆以一孺子,首倡乱谋,几覆邦国,乃以能安刘氏称之,不亦傎乎!

按:此条本无误。然粗通《史》《汉》者易知,留侯之子作“辟彊”[17],《总目》三“疆”字皆误。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90册所收刻本,亦误。

13.论世八编十二卷

《总目》:国朝华庆远撰。庆远,无锡人。是书辑前人论古之说,各区以时代。卷首有自序四篇,初序于崇祯庚辰,再序于甲申,三序于已丑,四序于己酉。己丑为顺治六年,己酉为唐熙八年。其庚辰原序谓:“略似竟陵钟氏《史怀》,或正史,野史,或集,或说,不专一史。久之盈册,题曰《寒窗叹》,后改名为《论世八编》。”自一卷至四卷为初编,论自古迄三代;五卷为二编,则专论孔子;六卷为三编,专论西汉;七、八两卷为四编,论东汉、后汉;九卷为五编,论晋至隋;十卷为六编,论唐。十一卷为七编,论北宋;十二卷为八编,论南宋至明初。大抵缀缉陈言,间有附评,亦寥寥偶见。

按:是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90册收有其稿本。凡四序,序一即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自序,序二为顺治六年己丑(1649)序,序三为康熙八年己酉(1669)序,后附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旧序一篇。《总目》所谓“后改名为《论世八编》”,见己丑第二序。书中每卷下题“于于子纂”,“于于”者,艰涩困顿貌,与作者自序生平颇合。核其目次,五卷本亦论周,《总目》谓“专论孔子”,误。考其正文,是卷先论孔子,其后论及老子、孔门弟子、诸经、诸子等,非专论孔子甚明。盖《总目》仅就卷首数页发论,以为通卷皆议孔子,非也。

14.读史矕疑十卷

《总目》:国朝张彦士撰。彦士字龙弼,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黄县训导。其书评论史事,自上古至元,凡四百余条,多作韵语。大约欲仿史家赞体,而体例冗杂,议论迂拘,不出乡塾儒生之见。

按:是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90册收有康熙三十六年彦士子张谦刻本。考此书唯前有数篇,引史实偶作韵语,而作者自解则未见韵语。《总目》未通览而据以为论,谓“多作韵语”,失之。又是书以人为纪,《总目》系之以“条”,未确。

15.芝坛史案五卷

《总目》:国朝张鹏翼撰。鹏翼字警庵,连城人。其书取史籍旧事,仿谳狱之法,每一条为一案,而以己意断之,论多迂阔。

按:“警庵”为张鹏翼之号,非其字。民国《连城县志》卷三十二有其传:“张先生讳鹏翼,字蜚子,晚号警庵。汀之连城新泉乡人。”[18]《总目》误。

16.唐鉴偶评四卷

《总目》:国朝周池撰。池字商濂,湖口人。是书因读《通鉴纲目》而评其得失,多驳正发明书法及胡寅《读史管见》之说,颇中其失。然以《唐鉴》为名,而卷一起高宗上元元年,卷三终武宗会昌四年,于唐代首尾不能完具,疑为未成之稿,其子孙录之成帙也。卷四为论二首,辨四首,说一首,则以各自为篇,与批缀简端者体例不同,故别为一卷云。

按:《总目》著录周池字有误,池字裔濓,《总目》“裔”误作“商”。清宋庚修、洪宗训纂嘉庆《湖口县志》卷八:“周池字裔濓,别字泊园,邑优附生。以孝养故循例贡成均。因母病学医,朝夕调护,衣不解带者数载,母获颐养延年。为人厚重醇朴,严气正性,人始忌之,久亦服其德生。”[19]清曾国藩、刘坤一修,刘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六亦作:“周池字裔濓,湖口人。”[20]

[1] 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第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788页。

[2] 《明神宗实录》卷八,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第290页。

[3] (明)焦竑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徵录》卷十五,《续修四库全书》第525册,第487页。

[4]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05-2606页。

[5] (清)陈宏谋、范咸纂修乾隆《湖南通志》卷六十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1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367页。

[6] (清)曾国荃等纂光绪《湖南通志》卷一百十九,《续修四库全书》第66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9页。

[7] (清)吴从谦修、潘应斗纂康熙《武冈州志》卷五,清康熙二年刻本。

[8] (清)高德贵修,高龙光增修,张九徵纂《康熙镇江府志》卷二十五,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9] 《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858页。

[10] (明)徐树丕《识小录》卷一。

[11] 《明史》,第7123-7124页。

[12]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第2册,第1392页。

[13] (清)陈维崧《陈迦陵文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14] (明)范凤翼《范勋卿诗文集》卷四,明崇祯刻本。

[15] 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第4册,第2804页。

[16] (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卷十,第277页。

[17] 参《史记·吕太后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99页。《汉书·外戚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939页。

[18] 陈一堃修、邓光灜纂民国《连城县志》卷三十二,载《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35》,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第322页。

[19] (清)宋庚修,洪宗训纂嘉庆《湖口县志》卷八,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20] (清)曾国藩、刘坤一修,刘绎纂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六,《续修四库全书》第660册,第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