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为主线,以其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演变为自然分期,从经济史学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即按合作制普遍建立时期、合作制遭到破坏时期、恢复合作制的改革时期和多元模式改革的深化时期进行考察和研究。因此,特别注重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历史学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这也是进行经济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运用经济学理论方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综合运用了西方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农村金融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和阐释。在采用历史学方法方面,本书用史学方法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金融卷)、农村金融历史资料和金融机构的文献、统计资料及各种报纸杂志,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研究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轨迹。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书还采用了动态的或进化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动态的或进化的方法,就是把一事物放在一个动态的而不是凝固不变的背景和过程中去考察,并力求从中把握住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采用该方法时,本书把农村信用社置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来考察和把握,力图探讨在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不同阶段,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动因和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特点及农村信用社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对农村信用社全面把握,揭示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所呈现出的历史规律及其内在逻辑,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今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可以指明事物发展方向及趋势,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但是却不能表明事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定量分析恰好弥补了定性分析的缺陷,它可以深入细致研究事物规模大小、事物内部的构成比例以及水平的高低;本书的研究也尽量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不同时期的特点、绩效与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定性判断,也注重定量分析,给定性分析结论提供数量支持,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揭示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理论分析主要是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得出结论。本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既要实证性地对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进程、特点、绩效等方面进行较为客观的描述,同时,也要对实证分析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才能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系统化认识。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关于经济史学研究的创新,史学界前辈严中平先生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四新”论,即新问题、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要想做到这几点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应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本书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视角创新。无论是在史学界还是在金融领域,对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还处在薄弱环节,尚未形成对新中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历史与现实的、系统而不破碎的、深层次而不肤浅的研究。本书从经济史的视角,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拾遗补阙地为新中国历史研究书写了“农村信用社发展史”这一重要篇章;而且丰富了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研究的成果,推动和促进农村金融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发展。
2.方法创新。本书除了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还尝试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农村金融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跨学科地对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考察研究,分析了其变迁过程、原因、特点、经济绩效与不足,提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济史学研究的内容。
3.提出新的观点。本书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以往学者关于农村信用社历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本书阶段划分及其依据;提出: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是适应经济发展战略而制度不断异化的过程;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过程是有关各方的利益博弈的过程;政府处于制度变迁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被动,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