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是车 汇率是马:中国宏观经济评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出现了通货紧缩卷土重来的苗头 原文刊于《财经》2001年第12期,2001年10月5日。

8月,国内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剔除季节因素以后,工业增加值7月比6月下降了0.5%,在这个基础上,8月仅比7月上升0.6%。就是说,8月的生产水平与6月基本持平。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5个月了。剔除季节因素后,8月比3月只上升了1.0%,相当于2.4%的年增长率。自1994年公布工业增加值月度数据以来,按连续几个月的平均环比增长率这样的口径来算,最差的情况出现在1999年年初,其次就是1997年年底到1998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和现在。从目前的情况估计,9月的工业同比增长率在8.0%~8.5%之间,由此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率约为8.2%,季度GDP的同比增长率在7.0%以下。

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减缓的一个原因是部分产品因库存过大或者较大而减产,比较明显的是石油产品。8月的原油加工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6%,汽油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9.6%。从汽车销售等情况来看,估计成品油的零售量应当保持正常增长。这样,原油加工量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成品油库存下降或者少量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去年同期石油进口和原油加工量猛烈增长,而成品油零售的增长情况只是比前两年稍好一些。由此,去年的成品油库存急剧增长。这里有明显的追涨杀跌的味道。部分由于中国石油进口快速增长,去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在这个过程中,油价越涨,中国进口越多,而后者又进一步推动了前者。一直闹到国内库存爆满,到去年年底时才开始抑制石油进口。中国一动,国际油价应声而落。整个过程再演了中国大商品进出口的传统悲剧,价格越高,进口越多或者出口越少;价格越低,进口越少或者出口越多。

尽管如此,库存(或者库存增加量)相对下降只是引起工业生产低迷的一个比较次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应当是当前需求疲软。虽然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额等数据并不支持这个结论,我们还是暂且这样认为,在更详尽的统计数据出来以后有必要时再做修改。

支持需求疲软的另一方面的数据是主要价格指数。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消费价格指数主要是上升的,而8月在剔除季节因素后比上月下降0.4%,月度跌幅之大是少有的。剔除季节因素后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则比上月大跌1.1%,创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与此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大幅度下降。这里有石油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需求疲软。

就同比增长率而言,与生产增长率和价格水平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这里有一种看来不太协调的情况。8 月的数据显示,这样的情况仍然在持续。8月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1.4%。就数字本身而言,这样的投资增长率应当是伴随着高通胀的。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9.6%,相比去年以来的增长率稍微低一点,但比前三年的平均增长率仍然高出不少。货物出口比去年同期上升0.9%,而进口同比上升6.6%,两者相抵后的顺差为1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月的25.4亿美元下降45.7%。虽然贸易顺差下降幅度巨大,但绝对数不是很大。将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和货物贸易顺差三项加起来,8月比去年同月增长11.7%,怎么说都是比较高的增长率。作为比较,按现价计算的工业销售产值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7%。就一个月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特别偶然,但连续几个月都是如此,就有点问题了。一个原因是上面提到的库存变化,不过总的社会库存的变化应当不很明显。之前提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技术问题可能导致高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现在看还是有这个可能。

上面是就与去年同期的变化而言的。剔除季节因素后与上月(7月)相比,消费品零售额按年率算增长9.5%,增加23亿元,还是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持平;货物贸易顺差则大减14.9亿美元,或123亿元人民币。三项合计的结果是比上月大幅度下降。

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和主要价格指数的变化来看,1997年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从1992—1995年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整个经济大致上走了一个“L”型,不过这个“L”的下部微微向上倾斜。1997年第四季度进入底部,从那时以来的四年基本上是在“L”的底部徘徊,有时稍好一点,有时更差一些。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走出谷底的拐点。现在可以说,那只不过是波动中的一个浪花而已。

[1] 原文刊于《财经》2001年第12期,2001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