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你的教学PPT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好PPT的三档标准

什么是好的PPT?这是PPT美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问题。明确了这个问题,美化就有了具体的方向。

可以先看看不好的PPT各自存在什么问题,排除了这些问题,离好的PPT距离就更近了。

下面这张PPT最突出的问题是蓝色的背景、红色的标题,颜色的对比度不够,使得标题不醒目。

标题很耀眼,但是标题文字内容却让人感觉模糊,这是颜色对比不当所造成的。

再来看一个样例。下面这张PPT的问题是,图片非常醒目,但是配图很难让读者建立和主题的关联。插图和主题关联性不够,没有提升整个页面的可读性,反而对读者理解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图片非常醒目,但是与内容几乎没有关联,没有提升内容的可读性,反而造成额外的干扰。

再来看一个样例。有个专门的形容词来形容下面这张PPT,叫作“暴力堆积型”,就是堆积了非常多的文字。这些文字通常是从教材或教师自己的论文里直接拷贝过来的,没有经过美化处理,形成暴力堆积型PPT。大学课堂上这样的PPT尤其多。

过多的文字堆积是一种教学暴力。

不少教师认为,大学是教授高深知识的地方,高深知识意味着概念多、论证多、推理多,所以PPT文字免不了也会多。关于多和少的取舍界限,笔者会在第二章介绍简洁原则时进一步探讨。

以上三张PPT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做好适当的美化,使得读者难以解读出作者希望传达的信息,PPT的阅读友好性不够,可读性不强。

·知识链接·

【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作品吸引人的程度,适合于阅读的程度,读物所具有的阅读和欣赏的价值。

可读性的研究是随着西方报业竞争兴起的,其目的在于改进新闻写作,以求扩大发行量。比较著名的有罗伯特·根宁公式。其标准如下:①句子的形成。句子越单纯,其可读性越强。②迷雾系数(Fog index)。这是指词汇抽象和艰奥难懂的程度。迷雾系数越大,其可读性越弱。③人情味成分。新闻中含人情味成分越多,其可读性越强。随着多媒体的兴起,图像、动画、音频开始更多地辅助文字呈现,增加了材料的可读性。

可读性越强, 读者越轻松。

作为多媒体的一种,PPT应该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能够帮助读者抓住关键信息,甚至获得美的享受。本书根据教学PPT使用的情境,划分出三个PPT制作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言之有物、逻辑清晰。达到这个制作水平的PPT已经能够让读者抓住关键信息。

言之有物、逻辑清晰是好的PPT的基本要求,它能够帮助读者抓住关键信息。

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还能做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图文并茂”是指用配图丰富视觉感受,并且配图与文字相得益彰;“阅读友好”是指PPT具有较高的可读性,甚至不需要教师讲授,PPT自身就能传达出关键点和一些重要信息。

在言之有物、逻辑清晰的基础上,还能做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是好的PPT应该达到的第二个层次,精心设计的视觉表现方式让信息更易读,更易被读者把握。

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还能做到细节完美,给读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再做到细节完美,是好的PPT的第三个层次,它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美的享受,能够更直接、更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视觉和思考,很大程度提升读者的学习体验。

对细节完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可能在人生或职业的重要场合,PPT才需要尽力达到细节完美。

好的PPT有三个层次,但并非每个PPT作品都要追求细节完美这个层次。在制作PPT之前,先要有一个定位,然后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做得更好。如果PPT用于日常教学,建议做到图文并茂,阅读友好;如果是用于打造精品课程,建议尽可能追求细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