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学习导航

(1)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类型和功能,能准确把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2)理解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和基本取向。

(3)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我国教育目的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重点)

■思维导图

■教育瞭望

长大后想做什么

在一次班会课上,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甲同学说:“我想当一名科学家,我想造机器人。”

乙同学说:“我想做音乐家,我最喜欢上音乐课了。”

……

学生们说了许多职业理想,老师听了很满意。这时,老师看到在角落里有一只不常见的小手正拼命往空中伸着。哦,原来是班里的后进生余晓斌。老师立刻叫了他。

老师说:“余晓斌,你来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余晓斌大声地说道:“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清洁工!”

老师问道:“你怎么会想到要做一名清洁工呢?”

余晓斌说:“老师说过,清洁工也很了不起。”

老师听后,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情,说:“我说清洁工人了不起,是要让你们尊敬那些叔叔阿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但是,老师不是让你们把当清洁工作为理想。余晓斌,你应该有一个了不起的理想才对,你要认真再想想。”

问题:

请用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落实的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

资料来源: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试卷。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也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