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绿色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更为广泛、全面的新时代。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渐增强,人们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向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要,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的趋势如下:
一、教育个性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当代教育需克服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以知识为本、重共性轻个性、重终结性评价等问题,改革整齐划一式、教条主义式的、权威式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的民主观、平等观以及价值观,注重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人的情感、价值、尊严和潜能,主张调动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个人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人在智力、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者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采取针对性教育培养人才,做到因材施教。农业社会的教育是个性化的,但只适用于少数群体。在工业社会,采取了大规模集中教育、统一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量的标准化人才,但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质。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计算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者通过大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为学生找准方向,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在国内,一对一辅导兴起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这是为满足广大学生及家长多方面需求而产生的,发展至今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模式。一对一辅导是学校班级授课的重要补充手段,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定制个性化的方案能够充分针对学生个性需求、着力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如今,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一对一辅导,利用网上视频在线授课,这种一对一的在线教育模式也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性化的培养可以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各个方面、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联合国“教育2030行动框架”建立的原则有: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和适应性权利。教育应当致力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包容、友谊及和平,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教育个性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教育多样化
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当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私立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均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私立教育源远流长,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苏格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柏拉图创办的阿加德米学园(柏拉图学园)和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等学校。吕克昂是一所正规的、典型的希腊-雅典式的私立学校。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宣扬“有教无类”。战国时期,我国则形成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私学“百家争鸣”的局面。自此以后,私立学校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立教育逐渐发展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并实施《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激励民办教育发展的种种措施。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比上年增加5815所,占全国比重35.36%;招生1779.75万人,比上年增加57.89万人,增长3.36%;各类教育在校生达537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57.74万人,增长5.03%。
世界各国私立教育的发展各具特色,呈多样化趋势。印度、埃及是世界上私立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印度私立教育体系繁杂,存在自身的特色,埃及的私立教育尤其在妇女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英美等国家主张教育自由,重视私立学校的自主性,英国是私立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牛津和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美国是实施私立教育法律保障较早的国家。日本高度重视私立学校的公益性,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私立教育具有大规模、高质量、高入学率的特点。私立教育能够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适应并满足更多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国际化
在多元文化交融下,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势在必行。在注重挖掘本土教育精髓的同时,也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借鉴和吸收别国的经验,从而寻求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平衡点,找到真正适合的教育。各国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立足本土又要迈进国际。全球化地逐步深入带来了教育的国际化,教育不断迈向更为开放交流与多元融合的国际化。国际性教育组织的出现以及颁布行动纲领对世界和平、安全和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该组织旨在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合作。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吸收优秀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培养国际化意识、兼具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决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严峻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日益呈现国际色彩,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例如合作办学、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和科学文化交流、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教育资源共享。慕课(MOOC)的兴起和运用,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到世界各地,为受教育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帮助,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同时,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率为8.83%。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领域更为突出,欧盟发起的一项高等教育交流计划——伊拉斯谟世界项目(Erasmus Mundus Programme),致力于加强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欧盟和第三国的流动,以推动国际合作能力及第三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前身为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的IDP教育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留学服务公司之一,现已成为国际教育的全球领军机构,IDP搭建的强大全球网络,为世界各国学生提供院校和专业信息,这更有利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推广,对国际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立足本土追求人才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是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四、教育未来化
教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适量的超前性,每个人都需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观念,以此来适应社会地不断变化和发展。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就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在古代阶级社会,教育并不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很多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教育逐渐与社会生产相联系。为推动社会的发展需培养大量的劳动者,但当时的教育内容更多的是生产知识经验和一些简单的机器操作方法,教育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教育的迟效性和长期性使得教育的超前性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教育在适应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需适度超前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超前是人类不断追求文明进步的结果。社会发展越是进步,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越强。优先发展教育,一方面教育投资增长的速度需适当超越经济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近、远期目标、内容等方面的需要。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着眼于未来,教育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服务,按照未来的要求培养人、塑造人。学生当前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在知识、价值及行为诸方面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具有探索未来的能力做新准备。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规划、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不仅应考虑到当前现实的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还应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从教育的各个方面着手,使教育真正面向未来、着眼未来。各国的教育意识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也为教育先行提供了可能。教育先行是科技生产、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教育要面向未来、观察未来、审度未来,世界各国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进行预测和改革规划,使教育发展与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
五、教育改革创新持续化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并积极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主动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于2009年正式开幕,该峰会提倡并鼓励创新思维,促进全球教育交流合作与创新。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体系的创新、教育结构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手段的创新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等,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的培育,应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健全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改革与创新必须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坚持世界眼光。坚持改革创新,使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就是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及时呼应。
理解与反思
1.你如何看待教育的起源问题?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
2.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3.简述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4.全球教育趋势下我国教育该如何发展?
拓展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2000教育的权利:走向全民终身教育[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 郑金洲.教育通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