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Robert(1994)认为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是监督管理者的绩效和保证管理者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责任[46]。Monks和Minow(1995)认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是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影响,以及在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战略、业绩表现时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47]。OECD公司治理准则(2004)指出,良好的公司治理应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去追求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目标,并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并能够更好地利用公司的资源[48]。2006年出版的《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对公司治理的效应进行了更明确的说明,指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使经营者忠于职守,减少经营决策失误,降低经营者与投资者的代理成本。因此,当我们评价一项新的有关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效应时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看:是否改善了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减少了投资失误?是否促使管理者优化了资本结构的选择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保障投资者(股权和债权投资者)的利益?是否影响了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契合管理者对股东回报的贡献,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投资者的代理成本?作为整体,是否促使管理者更好地利用公司的资源以提高公司价值?具体联系到会计研究文献,这四个方面表现在以下四个维度:管理者的投资行为、资本结构决策、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公司价值。
在社会学研究中,尤其是社会实验的研究,由于某一制度安排的公司治理效应难于直接观测,比如提高管理者的薪酬是否真的能够激励他们提高努力水平,因而我们一般选择从事后的可观测的某一事件或多种事件来加以推测因果关系。尽管这一研究思路在辨证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基于理论逻辑的推演和控制必要因素基础上的可复制的计量检验可为因果关系的推论提供较高的可信度,且这一研究思路在社会学尤其是社会实验科学研究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综上,本书将基于投资行为、资本结构决策、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公司价值等四个可观测的视角来检验债转股的公司治理效应。
债转股之所以可能会存在公司治理效应,是由于债转股将引发公司治理框架和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公司股东结构的变化;董事会结构的变化;资本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企业资源禀赋变化等。股东结构、董事会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变化将影响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而影响公司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分布现状和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问题的引发根源,也是现实需求基础,故债转股对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将引致公司治理效应。本书的研究逻辑如图1所示。
图1.1 论文逻辑关系图
根据本书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见图2):
第1章是本书的绪论部分,包括对研究背景的交待和研究问题的引出,以及研究的意义;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关注的问题,为本书的研究提供机会;阐明本书对研究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概述论文框架。
第2章是概述主要论基础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投资理论、融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激励理论。这些理论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检验假说的依据和思路。
第3-6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3章研究债转股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即债转股是否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首先是研究假说的提出,其次是研究设计,包括检验模型、变量设定、样本选择等,再次是报告描述统计和回归结果。第4章检验债转股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包括公司的融资结构是否存在重大差异,投资行为对融资结构的影响是否在债转股与非债转股企业间存在重大差异,以及融资行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否在债转股与非债转股企业间存在重大差异。第5章则考察债转股对公司高管激励的影响,即债转股是否提高了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的敏感度。第6章是基于前三章的基础上分析债转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概括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然后阐述了本书的政策启示作用。
图1.2 论文结构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