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社评:排货责任不在中国
关于中日上海问题,依国际间种种斡旋,日来似渐达解决途径,日本于是又依然回到制止排货问题,佐藤代表甚至以此提出于前日之国联特委会。大阪实业家本月十日招待国联调查团,亦置重于此。据传莱顿爵士曾有订立禁止排货协定之意见,可见外人对于日人是项宣传,已颇为之动。此际吾人殊有阐明事实真相之必要,请略言之。
按中日经济界本有不可避的利害冲突,盖中日两国采用新式工业组织,时期相去不甚过远。日本粗制品之销售于中国者,近年因中国制造业渐兴,日本货根本不能不为中国国货所替代。此必然之事,日本人亦早知之。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华府会议议及中国修改关税税则案,日本代表小田切曾提出说帖,内称:“日本商品多半售与中国下级人民,以供日用之需,且由日本输入之货,实为大多数小本制造家之出品。若税则遽行增高,一方面令使在华物价飞涨,平民生活昂贵,一方面且使日本工业大受影响,以故修改税则,自以逐渐进行最为紧要,俾两国人民于经济生活,得以从容调剂。”小田切氏又曾宣称:“倘关税遽行增加,多数工厂势必关闭,可以断言。”中政府为体恤日本企业界计,前年订立中日关税协定,提出多类货品另成互惠税率,然中日经济界之利害冲突究难解免。日本大阪市役所商工课去年出一书,题名《支那贸易之趋势》,中有言曰:“近时中国国民盛见产业的觉醒,以其丰富的原料、至廉的劳工为背景,各种制造工业以日进月迈之势大为勃兴,向所谓产业革命之机运进行。其尤不可看过者,近时勃兴于中国之产业,主要者为日本现下中心工业之纤维工业及杂货工业,乃至限于类此之简单工业。即自丝制棉制品为始,如绒织、火柴、肥皂等日用杂货与夫其他所谓简易工业之出品,殆无一不出现于中国国货市场。今中国保护自国国产甚为旺盛,同时极力排斥日货,尤以最近数年间两次增加关税。是以日本从来之制品必然的被驱逐于中国市场,盖大势所推移使然也。”此项说明,最为透辟。
欲减轻此项冲突,只有日本努力精制品,而以粗制品让中国自制。其法一方需要技能的进步,一方须有合理化的资本组织,自非短期所可骤致。日本并此不为,惟务以资本移入华境,藉避关税之负担。近年上海日本制造业之发达,原因在此,而其与中国企业界之冲突,遂更转趋激烈。盖彼资本大、技术优,而又利用我之低廉人工,当然非我国货厂家所能望其项背。乃日本以中国土地为地盘,以中国大众为顾客,以中国劳力作工具,顾于主人翁之中国人则决不合作,利不外溢,事必自办,而又事事倚赖政府,处处行使强权,其易引起中国人反感,理也,亦势也!
然日人不之悟,迷信武力,动辄要求政府出兵保侨。如此次上海战事,实日本商人造成者也。阅者疑吾言乎?请看本月十日大阪实业家招待国联调查团,主人方面之言曰:“我等以商工业为中心之大阪实业家,常热望国际间之平和,决非好事之流。惟今兹对于中国问题,日本国民中仍不得不为惩膺中国而立于最前线者,其原因一由于中国漠视国际信义,吾人正当之权益,方为其蹂躏将尽故也。”此数语不啻将商人请兵压迫中国,和盘托出。日人年来常谓上海商工界为宁波财阀,沪战发生,有目为大阪财阀与宁波财阀决战者,非无故也。然而其事之是非则何如?
夫中国为生存计,不能不发展实业。因发展实业而与日本商工业发生利害冲突,此事之无可如何者也。中国亦既以优惠税则待日本,又容认日本在我境内设厂制造,此不可谓非极端好意矣!乃日本所以酬报我者何如乎?平日倚势欺人,不求与地主及顾客结好感,反尔助长国内军阀强暴霸道之行为,信赖武力万能。一旦稍感不安,立即呼吁出兵,欲于卫队保护之下经营商业,抑知其事乃不可能,且适得正反对之结局焉!方沪战未起以前,大阪商人运动强硬对待中国,迭有言论表示,直至今日犹不觉悟,仍望留一部军队永驻上海,而不知中国不用日货,一方面系国货进步当然之结果,一方面实日本官民强霸政策所激成。彼不知釜底抽薪,改变态度,别谋和缓,乃始终倒果为因,坚欲以威胁之法,逼人为其顾客,此人情事理所不许者也。外人果明夫此,庶几对于日本谰言得一正确之判断,知排货责任在日本不在中国!
(《大公报》,1932年3月19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