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一、《廉吏传》抄本,予初得之吴之矩斋中,盖宋成都人费枢所编集,东莱辛次膺为序。旧传断自春秋列国,讫于五季,共一百一十二人。今搜阅正史,添入百三十三人。宋元廉吏,旧俱无传,以编者宋人也。今考宋元史,续传六十四人。通共传三百九人。又旧传中叙事太略者,不见本人品格,稍稍铨补

【注释】

①辛次膺(1092—1170):字起季,莱州(今属山东)人。南宋名臣。

②铨(quán)补:斟酌增补。

【译文】

一、《廉吏传》的手抄本,我最初从吴之矩那里得来,原是宋代成都人费枢所编集,东莱辛次膺作序。旧传起自春秋列国,下讫五代,共收入一百一十二人。我搜阅正史,增入一百三十三人。宋元两代廉吏,不见于旧传,因为编者是宋代人的缘故。如今考证宋元史事,接续前书新增六十四人。全书总共为三百零九人立传。另外,旧传中有些叙事过于简略,难以表现其人品格的,斟酌增补相关史实。

一、叙传依各代编年为次。其上者于某传首题一字,次者题一字,又次者题一字,分见各代中。其似廉、诈廉、为廉蠹者别传附。

【译文】

一、各人传记以朝代编年为顺序。列为上等者,在其传记篇首题一字,中等者题一字,下等者题一字,分见于各朝各代之中。那些似廉、诈廉、廉蠹之徒另作传附于全书之后。

一、旧传无上、中、下三等之别。今据愚见,仿孔子中行狂狷、品士之目,僭为次第。中有挂漏及评骘未尽,当俟后之君子折衷焉。

【注释】

①评骘(zhì):评定。

【译文】

一、旧传没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今据鄙人浅见,斗胆仿照孔子中行、狂、狷以及品士三等的做法,一一分列。其中有疏漏或是评定不妥者,有待于后来君子斟酌衡量。

一、传名《廉吏》,古来皇王之佐如伊、周,道德之儒如孔、孟,凡历代名臣名贤,杰出千古而不以廉事纪者,全史具在,不概入。

【注释】

①伊、周:即伊尹和周公。

【译文】

一、本书名为《廉吏传》,自古以来帝王辅弼如伊尹和周公,道德之儒如孔子和孟子,以及历代名臣圣贤,彪炳千秋而不仅仅以清廉著称的,全史都在,本书不收入。

一、传中关廉者实事用〇,善政奇功卓行异事用,文学言语光影用,各标置旁,用小点读句,览者详之。

【注释】

①本条所说的三类标点符号,在原文整理时从略。

【译文】

一、各人传记中关乎清廉的史实用〇,善于理政、建树奇功,有卓越品行、特别事迹的用,文学性语言用,分别标注在正文旁边,用小点标注,读者请留意。

一、每传尾总评数语,如一传之目,绝无高论。间有所阐发,以质闳览高识者。

【译文】

一、每篇传记的结尾有寥寥数语的总评,相当于这篇传记的点睛,绝无空洞的高论。间或有所阐发,以请教于见识高明之士。

一、传俱从“廿一史”,考其行事,诸先世、子孙及立朝本末采择大段有关系者,余详本传,不复繁缀。其出《太平御览》诸书,未敢漫入,恐正史不载,非实录耳。

【注释】

①“廿一史”:明朝时,总称《史记》至《元史》的二十一部纪传体正史。

②《太平御览》:类书名。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命李昉等十四人据北齐人所辑修《修文殿御览》、唐人所辑《文思博要》及其他类书编撰,历时七年成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门。初称《太平编类》,后改今名。

【译文】

一、每篇传记均本自“廿一史”,考察其人行事,有关其先世、子孙,及在朝为官的情况等均加以选择抄录,其他请参考其正史本传,本书不再繁复录入。有些本自《太平御览》等书的文献记载,不敢随意收入,是担心正史没有记载,并非真实的历史记录。

一、是编仿旧增新,亦费岁年。其参订互校,则山人秦舜友、米云卿、吴之鹏,门人马元调并营心目;而翻阅锓梓,则门人吴敬与有勋焉。

【注释】

①山人:山居者。多指隐士。

②门人:学生。

③锓(qǐn)梓:刻版付印。

【译文】

一、本书仿照旧传,增补新篇,也费了些年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关于校订编辑方面的事,隐士秦舜友、米云卿、吴之鹏,学生马元调都费心费力;而翻阅及刻版付印等事,则学生吴敬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