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季孙行父

季孙行父,谥文子,鲁季友之孙也。文公十八年,莒太子仆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公命与之邑。文子使司寇出诸境。公问其故,文子曰:“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保而利之则主藏也,以训则昏,是以去之。”

【注释】

①季友(?—前644):鲁桓公最小的儿子,鲁庄公之弟。

②文公:即鲁文公(?—前609)。鲁僖公之子,鲁国第十九任君主。

③莒(jǔ)太子仆:本为莒国太子,后被废黜。《左传·文公十八年》:“莒纪公生大子仆,又生季佗,爱季佗而黜仆,且多行无礼于国。仆因国人以弑纪公,以其宝玉来奔,纳诸宣公。”

④宣公:即鲁宣公(?—前591)。鲁文公之子,鲁国第二十任君主。

⑤司寇:官名。主要负责刑法典狱之事。

⑥奸兆:行奸恶之事的证据。这里是赃物的意思。

【译文】

季孙行父,谥号文,后人称其文子,是鲁国季友的孙子。鲁文公十八年,莒国太子仆携带着宝玉逃到鲁国,将宝玉献给鲁宣公,宣公下令给仆城邑。文子却让司寇将其赶出国境。宣公询问缘故,文子说;“此人是窃贼,他所献之物便是赃物。保护此人而且给他封赏,那便是窝赃,如果开此先例则会导致国家混乱,所以将他赶走。”

文子为相,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佗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不敢以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注释】

①仲孙佗:孟献子之子。又以子服为其氏。

②上卿:卿为古代高级官职,分上、中、下三等。上卿最尊贵。

③爱:吝啬。

【译文】

季文子担任鲁国的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侍妾,没有吃粮食的马。仲孙佗说:“您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位国君,侍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人们会认为您吝啬,况且这对于国家来说也不光彩吧!”季文子说:“我也想讲究排场,但是我看国中百姓,他们的父兄很多还在吃着粗粮,穿着破衣,我不敢眼看着别人的父兄吃粗粮穿破衣,而让我的侍妾穿丝绸,让我的马吃粮食。况且我只听说过以出众的德行作为国家的光荣,没听过以侍妾和马的用度奢华为国家之光荣的。”

文子以告其父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注释】

①七升之布:一种粗布。古时布匹以八十缕为一升。朝服为十五升,七升之布缕数不及其半,故代指粗布。

②饩(xì):喂养。稂莠(láng yǒu):都是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

③上大夫:古代官名。诸侯的卿即上大夫。《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译文】

季文子将此事告知了仲孙佗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将仲孙佗囚禁了七天。自此,仲孙佗家的侍妾穿的是粗布之衣,马也仅仅是喂普通草料。季文子听到此事,说:“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世人当中的优异者。”于是让他做了上大夫。

文子之卒也,大夫入敛,襄公在位。宰庀家器为备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其忠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相三君无私积。

【注释】

①襄公:即鲁襄公(前574—前542)。鲁成公之子,鲁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国君在大夫殓礼过程之中,需要根据礼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称之为“在其位”。

②庀(pǐ):备办。

【译文】

季文子去世后,根据大夫入殓的礼仪,襄公亲自监临。家臣收集家里的器物作为葬具,家里没有收藏铜器玉器,一切用具没有两件相同的,人们由此知道季文子对于国家的忠诚。季文子辅佐了三代国君,而没有私人积蓄,难道不是忠诚吗?

辅佐三位国君,却没有私人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