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诗名官声万里扬
奉新历史上的县令杨万里,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他无论是在地方为政,还是身处朝廷要津,诗歌写作总与他的人生相随相伴。他一生中所写下的诗歌作品多达两万余首,其中不乏许多佳作名篇。他在奉新为官时写下的《浅夏独行奉新县圃》,“我来官下未多时,梅已黄深李绿肥。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语言通俗易懂、活泼自然,至于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人们更是耳熟能详,为南宋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轻丽的诗风。后来,人们把他所创造出来的这种新鲜活泼诗体称为“诚斋体”,名重一时。在中国的诗歌创作史上,作品风格被人们公认为一种体例的现象并不常见。在我看到的资料介绍说,有宋以来近三百年,先后只出现过两种诗体。一为“西昆体”,以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艺术特征整饬典丽,但因为作者脱离社会现实,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缺乏真情实感。另一种就是“诚斋体”了,以杨万里的字号来命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章法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南宋是“靖康之耻”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段纷争离和的特殊时代,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悲苦凄戚,整个社会处于重大危机之中。史料记载,华夏大地在世界上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趋向衰落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杨万里,仕途辗转间,时时以自己的心智情感和悲悯情怀感受时代脉搏。在奉新知县任上,他曾以奉新的景物为题材反映农民生活的困苦与艰辛,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忧民情怀。诗歌《晚登清心阁望雨》这样写道:“悯雨喜见云,喜云愁不雨。长风将怒点,慰此楼中暮。喜雨不但人,松竹亦鼓舞。未知今年熟,得似去年否?”这首五言古风写出了他自己在大旱面前与农民一样感同身受的望雨心情,由焦灼而安慰而喜悦而沉思,脉络分明,语言流畅,近乎口语的诗句让人读来字字关情,句句着意。诗人忧民之所忧、喜民之所喜的朴素情感跃然纸上。
作为南宋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及其成就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诗风,更为人们所关注。然而,在这显赫的诗名背后,他的官声人品亦为世人楷模。
杨万里于乾道六年的四月出任奉新知县,当年的十月又被推荐任命为国子博士离开奉新。在奉新他前后只待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秉性刚直,为百姓着想,敢做敢当,在当地百姓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他上任时恰逢全境大旱,百姓生活艰难困苦。县牢里关押的都是一些交不起租税的平民百姓,而官署里的银库却依然入不敷出,他深知其中缘由与群吏中间的层层盘剥不无关系。于是上任伊始他即令打开牢笼,放还牢里的全部“囚犯”,同时放宽税额期限,禁止下乡骚扰百姓,并以一种不扰民、少扰民的理念规定百姓缴纳税赋后,张榜公布未纳税人的名单和应纳税额,接受广大百姓监督。这一有利于税赋公平的措施既督促了百姓按时足额交税,又有效地杜绝了官吏贪污扰民,得到了全县百姓的拥护,不出一个月,欠税全部交清。他这种心怀百姓心怀社稷的情怀,使其即刻成为奉新百姓眼中的“青天”。杨万里是宋代名士,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他在家赋闲期间,当朝权臣韩侂胄权倾朝野,四处网罗名士,借为新修的花园写记为由找到杨万里,并且以高官厚禄等诱人条件相笼络。写篇文章这样的事对于大文人杨万里来说是举手之劳,更何况借此可以出山重返政坛。然而道不相谋,对于专权之后的韩侂胄,杨万里以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予以断然拒绝,并义正词严地回答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铮铮铁骨,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得韩侂胄极度尴尬,恼羞成怒,杨万里也自此在家闲居了十几年,直到终老。在一般人眼里,杨万里这种坚守刚正固执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然而,却彰显出了杨万里坚持正义的品质和节操,不忘初心的气节和信念。气节是什么?气节是人在命运颠簸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操守,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包括了一个人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和优秀品质,是人生的一种基本准则和道德修养。就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杨万里面对高官厚禄所展现出来的这种气节,以及这种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精神,让人们无不引以为豪。他把气节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他就是为“气节”而生为“气节”而死的。人们常说,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有两条命,一是生命,二是使命。一个人如果具有了崇高的使命感,他便会把“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便会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可以说,正是因为杨万里的这种气节与担当,才让人们长久地记住了他。
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杨万里不仅在诗歌写作风格上创造了自成一派的“诚斋体”,而且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保持那份来自内心深处对道德修养的坚守。离开奉新后,杨万里还时常挂念奉新百姓,怀念奉新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并专门写诗寄情奉新:“传语清心阁,欣逢诗主人。莺花无恙否?风月一番新。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应怜杨县尹,须鬓两如银!”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诗名官声并重的杨万里,离开奉新多年后依然被当地百姓所怀念,他的操守情怀和人格魅力令人起敬,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