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的美丽地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难忘那双明亮深邃的眼

著名抗日英烈易安华是我们宜春的名人。平常我们总会自然而然地谈到他,谈他当年在南京血洒疆场的光辉事迹,谈他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他为国捐躯以后,因为遗体下落不明,家乡的父老乡亲便以灯草束装修建衣冠冢以为纪念。

他的衣冠冢在化成岩,袁州古八景之一的“化成晚钟”所在地。因为有了它,当年唐朝宰相李德裕在此诵读诗书的人文底蕴愈发显得厚重。衣冠冢南向,前望秀江,后倚高岩。墓地占地十余平米,墓碑设计简洁大方,基座上镌刻着他的事迹简介。立秋后的一天我来到这里,阳光穿过树叶缝隙,洒下了斑驳迷离的光影,间或传来的几声鸟鸣虫嘶伴随着从化成寺里飘来的梵呗之音,将墓园映衬得寂静、庄重而肃穆。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下方插着三炷早已燃尽了的高香,在这里,传统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巧妙和谐地汇聚在一起。苍松翠柏间,岩壁上“易安华将军之墓”几个大字苍劲洒脱,下方嵌着一帧将军遗像,温文儒雅,英姿勃发,尤其是那双明亮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无不令人怦然心动,久久难以忘怀。

那双眼眸清似水,顾盼生辉,给人一种质朴、纯净的感觉。易安华是我们袁州辽市人,从小寄养在外祖父家,他“少聪颖,卓荦不凡”,胸怀大志,被外祖父赞为“非池中物”。易安华少时先后就读于宜阳小学和省立八中,学习成绩为全校之冠。“五四运动”时他积极响应,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遭到了校方的极力阻挠。后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屡建战功。

那双眼冷静睿智,炯炯有神,传达出一种坚强与不屈。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被粉碎。淞沪会战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59旅少将旅长的易安华又奉命率部卫戍南京,为保卫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激战。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这次战役我们的英烈用血肉之躯坚守到最后,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和悲壮。战斗打响后,易安华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率部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终因身负重伤以身殉国,年仅38岁。噩耗传来,家乡的父老乡亲个个未语先流泪,无人不声悲。次年春,宜春各界民众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蒋介石、张治中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先后发来唁电及挽联,追赠他为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易安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那双眼柔情似水,缠绵缱绻,人生最痛彻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此时的铮铮铁汉,眼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无尽眷恋和愧疚。他是一个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的男人,更是一个有职责、有担当的军人,在民族存亡之际,他将对家人的愧疚完全转化成了对祖国的忠贞。抗战爆发后易安华就知道牺牲难以避免,一面是国家的民族大义,一面是温柔可爱的娇妻爱子,为此他把妻儿送回宜春老家,立下遗嘱。在《与妻书》中他这样写道,“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字里行间其情也哀、其志也坚,壮怀激烈,铁汉柔情溢于言表。此时的易安华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义无反顾,就像他生前留给子女的诗中所表述的那样,“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白马篇》)

今天站在易安华烈士墓前,已经很难想象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悲壮。然而,当我们看到他那双坚定与从容、刚烈与无畏的眼,内心深处依然感到震撼。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易安华和无数的英烈一起为民族尊严和独立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用生命和鲜血表现出了一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崇高气节,令人景仰。这种崇高气节,在他和许多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看来如同身上的脊梁,是一个人的灵魂与操守,骨气与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气节比人的肉体生命还重要,还宝贵。是啊,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气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追崇的一个道德要义,成为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我们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等许多警句名言,成为我们自觉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和道德品质。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才有了我们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党和国家、人民利益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奉献、不怕牺牲,危难时刻彰显英雄本色,表现出一种钢铁般的骨气和民族气节。气节,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

在易安华烈士墓前,顺着他那明亮深邃的目光远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尽收眼底,一湾秀水抱城而来。就生命历程来说,易安华烈士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是如此的辉煌,从他那双明亮深邃的眼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似乎在让人不断地探寻人生价值,叩问生命尊严,就像缓缓东逝的秀江水,在给我们秀美城区带来灵动的同时,还蕴蓄着一股浩然之气,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