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仲中医儿科用药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6.地榆凉血解毒,能治血尿

【功能主治】
地榆,味苦、酸、涩,性微寒。入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湿热血痢,外用可治疗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湿疹等。《本草正义》载该药:“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消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除恶臭,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之,虚寒者不相宜也。”《本草求真》中亦说:“地榆……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且其性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实为解热止血药也。”
【用药经验】
郑师认为,地榆解毒敛疮,凉血止血,且可活血,治疗便血、痔血、崩漏为医家共识。前后二阴同属下焦,皆为肾所主,治疗小便血证亦当有效。故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慢性肾炎等尿隐血不消者,加入地榆可增强隐血消失之效。郑师治血尿用地榆,辨证属血热者用生地榆;属气虚血瘀者,用炒地榆;属脾肾阳虚者,用地榆炭,多获良效。
【病案举例】

例1.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宋某,女,11岁,山西运城人。2010年4月2日初诊。

主诉:

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年余。

现病史:

3年前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10余天,紫癜消失后出院。2个月后复发,查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后紫癜消退,但血尿不消,而请郑师诊治。诊见:形体偏瘦,面色黄而黯,咽略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尿常规示:隐血(++),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

葡萄疫。

西医诊断: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辨证:

湿热夹瘀,阻伤肾络。

治法: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

四妙散加减。

处方:

炒苍术10g,黄柏10g,生薏苡仁15g,川牛膝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生地榆15g,白茅根30g,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0年4月18日):

尿常规示:隐血(+)。舌质淡红,黄苔转白薄。患儿精神较前振作。守上方再取21剂。

三诊(2010年5月12日):

1周前当地查尿常规隐血消失。其父甚喜,请求复查尿常规,结果隐血(-)。上方去苍术、牡丹皮,加黄芪15g,当归10g;地榆减为10g,白茅根减为15g。改隔日1剂,嘱每周查尿常规1次,如有异常,随时复诊。

四诊(2010年6月15日):

血尿未再出现,诸症悉平。家长不敢停药,唯恐复发。上方去黄柏,改中药配方颗粒巩固疗效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例2.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宋某,男,7岁,山西运城人,2012年5月7日初诊。

主诉:

反复皮肤紫癜、尿检异常半年。

现病史:

患儿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2周后出现尿常规异常:蛋白(++),隐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9。某大学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给予泼尼松片30mg/d,雷公藤多苷片60mg/d,尿蛋白曾消失,减泼尼松后,尿蛋白复见异常,而请中医诊治。诊见:双下肢皮肤紫癜,无腹痛及关节痛,眼睑轻度浮肿,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尿常规示:蛋白(+),隐血(++)。

中医诊断:

葡萄疫。

西医诊断: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辨证:

血热发癍,瘀伤肾络。

治法: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10g,牡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15g,当归10g,生地榆10g,益母草20g,旱莲草15g,甘草1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2012年5月22日):

患儿皮肤紫癜消退,尿常规示:蛋白(+),隐血(+)。调方如下。
当归10g,生地黄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益母草15g,炒蒲黄10,炒地榆10g,石韦15g,凌霄花6g,甘草10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2年6月20日):

患儿病情稳定,尿常规示:蛋白(-),隐血(-)。上方去石韦,加黄芪30g,炒白术10g。隔日1剂,连服2个月善后而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李志恒 郑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