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高龄孕妈妈的困惑
“20多岁的时候,我是一不小心就怀孕,现在怎么怀孕这么难啊?”
“为什么年纪大了总是流产呢?”
“当年怕痛做了剖腹产,现在再怀孕好害怕啊!”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高龄怀孕、分娩、哺乳和育儿的困扰。前面的章节中已经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生育力随之下降,女性拥有生育能力的时间不如男性充裕。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大数据统计显示:35周岁是个“坎”。35岁女性拥有健康后代的机会不到25岁女性的一半,不孕的发生率明显上升。35岁之后,“坎”越来越多。40岁女性的流产率高达40%以上,一些慢性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43岁以后,即使做试管婴儿,其成功率也明显下降。
高龄女性怀孕及分娩将面临许多风险,包括诸多内科疾病风险和以瘢痕子宫为主的外科风险。对于有生育意愿的高龄夫妇,辅助生殖的医务人员,要为其做详细的孕前评估,让他们充分知晓自身所面临的可能风险,理性地做出生育决策。
一、高龄女性生育会面临哪些内科疾病风险
(一)贫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妇科疾病的概率相应增加,高龄妇女常常伴有子宫肌瘤、排卵障碍、月经量多或少等问题,甚至有的女性长年贫血。如果孕前贫血不加以治疗,会增加早产、胎儿发育迟缓、产后出血等风险,危及母婴安全。
(二)高血压
40岁以上女性的慢性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高龄妇女妊娠后发生高血压,即妊娠期高血压,也较常见。如果妊娠合并高血压或是妊娠期高血压,可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胎儿发育迟缓、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等,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孕前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进行判定,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考虑受孕。如果女方孕前患严重高血压、严重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严重的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者,则不建议妊娠。
(三)糖尿病
高龄妇女由于血管弹性下降以及胰岛功能减退,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率增加,最高可达30%;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正常女性的3~5倍;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巨大儿发生率高,导致难产率增加;胎儿畸形率亦有上升趋势,6%~8%。建议所有备孕的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的高龄妇女,均应行孕前咨询,专科治疗,合理用药,评估能否耐受妊娠。
(四)心脏病
高龄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病的发生率相应增加,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妇的主要影响为心力衰竭、缺氧、发绀、静脉栓塞和肺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孕前应到心血管专科充分评估病情,不宜妊娠的妇女不能行辅助生殖助孕。
(五)甲状腺疾病
高龄妇女的甲状腺问题较多。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高龄妇女生育力下降,低能儿及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高龄妇女更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患者需到内分泌专科治疗,甲状腺功能调节到正常后方可考虑妊娠,且孕期需密切随访,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用药。
(六)病毒性肝炎
高龄女性是病毒性肝炎的好发人群。对母体而言,若急性肝炎发生在孕晚期,使高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分娩时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弱,易发生产后出血;若为重症肝炎,常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母婴生命;孕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较正常孕妇高两倍;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胎儿可经垂直传播而感染,尤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高,应积极寻求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方法。
(七)免疫性疾病
高龄女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发时期。常见的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易致复发性流产、死胎,需根据病史或凝血指标,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及专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属高危妊娠,需风湿科医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妊娠禁忌者必须严格避孕,不能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病情稳定专科允许妊娠者,孕期须由风湿科及产科医生共同管理治疗,密切随访,一旦出现病情活动,必要时需及时终止妊娠。
二、高龄女性面临的外科风险主要有哪些
高龄孕妇面临的外科疾病与年轻孕妇无太大的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增加,建议35周岁以上的孕妇行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以降低畸形或者病残儿的出生率。
高龄孕妇中曾经有过子宫手术史的孕妇,是最重要的外科风险防范人群。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第一胎时由于种种原因,给子宫“来了一刀”的女性就有点忐忑不安了。当时抱着“只生一个”的想法,她们欣然接受了剖宫产。面对带着瘢痕的子宫,很多人对是否还能平平安安地足月分娩非常紧张。
因此,对于瘢痕子宫而有再生育要求的女性,医务人员要做好风险预警和充分告知的工作,从患者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让其谨慎地做出决定。在妊娠后,加强监护,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干预,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什么是瘢痕子宫
实际上,瘢痕子宫的不仅有“做过剖宫产”这一种情况。医学上,将曾经受过创伤而愈合的子宫都称为“瘢痕子宫”,原因包括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角妊娠子宫修补、畸形子宫成形术等妇科手术。当然,剖宫产术依然是瘢痕子宫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瘢痕子宫再次怀孕有哪些风险
1.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指怀孕时孕囊没有着床在正常的子宫腔内,而是着床于子宫瘢痕处。由于瘢痕处子宫肌层薄弱,而且基本为瘢痕组织,肌壁收缩不良,断裂的血管不易闭合,临床表现为出血时多时少,淋漓不尽,或突然大出血,甚至迅猛如开放的水龙头,导致血压下降、休克,非常危急。
2. 子宫破裂
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发生破裂,是产科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发生率是0.005%~0.08%。少数报道可见妊娠中期瘢痕位置胎盘植入(穿透型)导致子宫破裂出血,直接威胁母儿生命。
3. 产后出血
原子宫切口瘢痕组织缺乏弹性,收缩力差,容易子宫下段收缩不良,第二次分娩或再次剖宫产时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大出血。
4. 凶险型前置胎盘
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正好种植在子宫瘢痕处,易合并胎盘植入,可引起严重的出血、休克,威胁母儿生命。
5. 手术和麻醉难度增加
患者前次手术遗留的组织粘连,使第二次手术操作和麻醉的难度增加。
6. 产褥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以及手术难度增加、产妇年龄增大导致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瘢痕子宫再生育的孕妇,感染概率增大。
瘢痕子宫
瘢痕子宫
五、瘢痕子宫再次怀孕要与前次手术间隔多久
瘢痕子宫能否妊娠和再次妊娠的时机,不仅与瘢痕的愈合程度、瘢痕位置、深度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孕前子宫瘢痕形成的病因和患者年龄有关,目前无统一标准。
(一)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
剖宫产后至少间隔多长时间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最小,目前尚无定论。以往认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小于24个月,经阴道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2~3倍。2007年有学者以剖宫产术后6、12、18、60个月为分界点,对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妊娠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与妊娠间隔时间18~59个月相比较,子宫破裂风险增加近3倍,但间隔6~18个月并不明显增加子宫破裂风险。因此,建议避免剖宫产术后6个月内妊娠,间隔18个月以上再次妊娠为宜。
(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
肌瘤术后至少间隔多长时间妊娠尚缺乏大样本研究。一般对于未损伤肌层的浆膜下或黏膜下肌瘤,建议术后间隔6个月;对于肌壁间肌瘤,如果未穿透宫腔的,建议术后1~2年妊娠,如果穿透宫腔,建议间隔18个月以后再受孕。但考虑到手术方式、术者水平、手术记录的差异以及患者个体差异,从降低子宫破裂风险的角度考虑,凡损伤到肌层的,建议术后避孕18个月以上再妊娠。
(三)子宫畸形矫正术后
纵隔子宫行电切术的患者,如果电切部位距宫底尚保留一定厚度,电切后可尽早妊娠,对于电切穿孔患者,建议间隔2~3年再妊娠,鞍状子宫融合术患者建议2年以上。
(四)宫颈手术后
宫颈锥切术后,其瘢痕的位置在宫颈阴道部的上端或靠近峡部的位置,累及子宫下段及宫体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小。主要是影响宫颈功能,导致晚期流产、早产的发生率增加。有研究表明宫颈组织的再生一般是在锥切后3~12个月,因此建议术后12个月以上再妊娠。
(五)其他子宫相关的手术
凡是手术部位累及子宫肌层但未到宫腔的,术后1~2年再孕;如手术部位已经贯穿全肌层的,建议术后2~3年再孕。
(六)子宫体部或延及子宫体部的剖宫产史或有子宫破裂修补术史
该类患者子宫破裂风险高,应慎重考虑再次妊娠。
那是不是间隔时间越久越好呢?研究表明术后5年以上子宫瘢痕完全被纤维组织代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瘢痕的伸展性、抗张力性都在下降,子宫破裂风险反而增大。因此,在术后2~3年瘢痕肌肉化程度最佳的状态下,再次妊娠比较合适。
六、瘢痕子宫怀孕前要做哪些评估
1. 年龄
瘢痕修复的状况及瘢痕与创伤前原组织差异大小,与创伤组织的细胞类型及细胞增殖能力有关,随年龄增加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下降。因此,年龄越大,瘢痕修复的状况越差,破裂的风险随之增加。
2. 瘢痕愈合程度
国内外学者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分为:愈合良好,即瘢痕子宫切口与子宫肌层均匀一致;愈合不良,即瘢痕子宫切口处肌层变薄或瘢痕坚硬或子宫切口处肌层缺损。结合超声结果,根据Chaoman诊断标准可分为3级愈合:Ⅰ级为愈合良好,子宫下段厚度≥3mm,瘢痕处肌层回声连续、均匀;Ⅱ、Ⅲ为愈合不良,Ⅱ级指子宫下段厚度<3mm,瘢痕肌层回声失去连续性,追踪扫描见局部肌级层缺损,加压时见羊膜囊无膨出;Ⅲ级指子宫下段厚度<3mm,可见局部羊膜囊或胎儿隆起,或子宫前壁见到羊水胎脂强光点或强光斑。Ⅰ级瘢痕孕期破裂概率低,Ⅱ、Ⅲ级瘢痕子宫破裂概率升高,需要加强监护。但也有Ⅰ级瘢痕破裂的报道,主要是与瘢痕伸展性、抗张力性差及孕期不规则宫缩、外力等有关。
(侯晓红 张慧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