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粒子线癌症治疗:无需开刀的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当今日本人的国民疾病——癌症

治疗方法由患者决定的时代即将到来

每2人就有1人罹患癌症、每3人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当今日本,每年被确诊的新发癌症病例达到101.02万人,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预计为37.4万人(2016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癌症对策信息)。换算一下可知,日本国民平均每2人就有1人会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罹患某种癌症、每3人就有1人会因癌症死亡。假如一个家庭由4名成员组成,则其中2人可能患癌、最少会有1人死于癌症。由此看来,说“癌症是日本的国民疾病”也完全不为过。
预计到2025年,日本每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50万人。因此,当前最紧要的课题是如何预防癌症这个国民疾病,以及如何在发现患癌之时迅速准确地实施治疗。
图1和图2显示的是按照男女性别以及癌症部位而统计的患者数量和死亡人数的数据。
图1 各部位新发癌症确诊病例人数
出处:国立がん研究セソターがん対策情報セソター(2015年のがん统計予測)
图2 按部位统计每年癌症死亡人数
出处:国立がん研究セソターがん対策情報セソター(2015年のがん统計予測)
男性中患病最多的部位是前列腺,从死亡人数上看前列腺癌排在第六位;女性中患病最多的部位是乳房,而乳腺癌死亡人数排在第五位。这两个病种在患者数量和死亡人数上存在偏差都是因为治疗方法的进步而带来的结果,而重粒子线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上尤为有效,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好在,随着早期发现的增加和治疗方法的进步,日本国民的癌症10年生存率得到大幅改善,达到了58%(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早些年前,癌症还被视为“绝症”,如今可以说这种疾病已经无须如此悲观了。甚至,如果是1厘米以下的早期癌症,现在已经在力争实现100%的治愈率了。
癌症的三大疗法有“手术疗法”“化学疗法(抗癌药)”和“放射线疗法”,这三大疗法都在切实进步之中。例如,在化学疗法中,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大幅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分子靶向药等;放射线疗法中,随着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飞跃式进步,降低副作用的同时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已逐渐确立起来,重粒子线治疗也可归入其中。
然而,尽管医学上已经取得了诸多进步,癌症依然被看作“恐怖的疾病”,这的确是事实。这种认识背后的一大原因应该在于癌细胞不分年龄和性别,往往以本人无自觉症状的方式在人体内安营扎寨、侵蚀躯体。而且,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时刻到来之前往往还会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即使10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8%,患者还是要长期直面“死”的威胁,这也是癌症令人恐惧的原因吧。
从细胞损伤到“癌化”要经过20年以上的时间
人是从1个受精卵开始生长,经过反复的细胞分裂才发育而成。成人身体约由60兆的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和“细胞膜”,每个细胞核中都有“基因”。癌的形成,是由于这些基因组群因为某些原因发生异常(变异),如果异常状态持续得不到修复,就会变成癌的状态(图3)。基因中,既有起到加速作用的“原癌基因”,也有起到刹车作用的“抑癌基因”,无论哪一方发生异常导致平衡状态被打破的时候,癌症就会发生。
图3 癌症发生发展的过程
※浸润:癌细胞扩散侵蚀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出处:国立がん研究セソターがん対策情報セソター(2015年のがん统計予測)
现在普遍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图3)。
癌症不是某个时间突然发生的。第一阶段——“启动(Initiation)”阶段,从被称为“恶性肿瘤诱发因子”(Initiator)的致癌物质将细胞核内的DNA损伤开始。在这一阶段癌症还没有发生,常见的恶性肿瘤诱发因子包括烟草所含的焦油、紫外线、放射线、石棉、某些种类的病毒等。目前已查明的使人致癌的病毒有:可致鼻咽癌的Epstein-Barr病毒(EBV)、可致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可致肝细胞癌的B型以及C型肝炎病毒(HBV、HCV)、可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TLV-1),以及可致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等。
经过第一阶段形成的恶性肿瘤预备细胞在第二阶段——“促进(Promotion)”阶段,在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促进因子的影响下,向恶性肿瘤的方向转化。例如,食盐相对于胃癌、脂肪相对于大肠癌和胰腺癌、酒精相对于食管癌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恶性肿瘤促进因子。
然后第三阶段——“进展(Progression)”阶段,是已经出现的癌细胞逐渐分裂、增殖的过程。
据说细胞损伤每天在人体内3 000个地方不断发生,但是大部分受损细胞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可以得到修复。然而,也会出现由于某些原因细胞损伤无法修复而累积的情况。即使如此,从细胞损伤到“癌化”的过程也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
经历了如此充分的时间而慢慢长成的癌细胞,自然是常规方法难以对付的强劲对手。由于癌症预防方法有限,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定期体检、早期发现以及准确治疗。
患者期待的是能给人希望的治疗方法
过去的日本,医师不是将患癌的情况告知患者本人,而是告知患者的丈夫、妻子或父母等家人。现在在日本,即使患者是老人或者儿童,医师一般也会告知本人。只有明确自己的病情,患者本人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治疗方法,并选择之后的生活方式。当然,这同样仍需要患者家人和身边的人的支持。
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在1年之内自杀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20倍以上;被告知患癌的人中,出现自闭、自暴自弃而认为“自己死定了”,或者因为焦虑而出现抑郁症状的人也不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愿意以本书向大家介绍重粒子线这种治疗方法,期待能带给大家更多希望。
顺便提一句,笔者(辻井)在筑波大学质子线医科学中心就职时的1988年,当时在欧美,医师将癌症病情告知患者本人已经很平常了,而当时的日本并非如此,围绕是否应该将病情告知本人还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当时的日本患者往往也采取一种“治疗就都拜托医师您了”的态度,而不愿意积极了解自己的病情。这种倾向逐渐出现变化是在1990年代以后,如今,癌症病情告知本人对于医师和患者来说都已成为理所当然了。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之后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是委托医师进行还是以自己为主体来寻求,这是由患者来决定的。此处插一句自卖自夸的话,笔者任职的医院坚决贯彻执行后者,即以患者为主体决定治疗方法,为此我们会尽可能倾听患者的声音,以便了解患者“需要什么”,这也是为了让主诊医师能够具有患者家属一样的心情来贴近患者、提供治疗。
我们希望患者不再因为身患癌症而陷入绝望之中,我们正在努力为患者提供重返正常生活的希望。当然,癌症是非常强劲的对手,重粒子线也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这一点必须提前明确说明。为了和癌症这种顽疾正面相搏,患者需要对癌症本身及癌症治疗具有一定知识。在此基础上,希望患者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疗法,并和主诊医师一起坚决贯彻执行。
我们希望这本书提供的资料数据能够为广大患者所参考使用。
治疗与工作两不误的时代已经到来
翻阅癌症相关调查数据时会发现,尽管癌症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国民疾病,但是对于癌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好像并未消除。目前据推算,日本全国共有32.5万人(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结果)边工作边往返医院进行治疗,然而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为了实现治疗与工作两不误,除要面对收入减少等经济上的重要问题外,同时公司企业等则需要对员工边工作边治疗这样的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怀理解。
东京都“癌症患者就业问题等实态调查”(图4)发现,参与调查的人中有21.3%的人在患癌之后辞职。占据前三位的辞职理由是:“为了专心治疗疗养”“体力方面难以继续工作”“不想给周围的人添麻烦”。
图4 患癌后离职的人的比例
出处:东京都“がん患者の就労時に関する実態調查”(2014年)
笔者在看到这个数据后不禁陷入沉思。最近,癌症治疗的普遍做法是“尽早出院、门诊治疗”,因此十分有必要为患者创造出可以边工作边治疗的环境。然而很明显,当前的社会支持体系还远未完善。
但是庆幸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6年2月公布了支持癌症患者边工作边治疗的指导方针,我们非常期待今后可以依照此指导方针,让患者能够与企业、医院等方面共同携手,不断充实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详细情况我们将在第3章中再介绍,简单来说,与其他放射线疗法相比,重粒子线治疗的疗程非常短,最短疗程的病例(如早期肺癌或肝癌)是仅1~2次照射就可以完成治疗,治疗前列腺癌约3周就可以结束。而且,大部分患者可以门诊接受重粒子线治疗,如果工作的地方不远,则完全有可能工作治疗同时进行。
“尽早出院、门诊治疗”的倾向今后会越来越强,这更需要各位患者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够认同的治疗方案。
重视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
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妻子或是母亲得了癌症,那家里的丈夫或子女总会既悲伤又茫然,而且往往是以前家庭生活越幸福的其遭受的打击就越大。经常听到癌症患者全家所有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癌的故事,每每令人动容。
还有很多围绕癌症发生的故事。例如,为了家人今后的生活而拼命教女儿如何做饭的母亲,给什么都不会做的丈夫写下所有注意事项的妻子,一边悲叹着“为什么是我?”一边向粉丝们道“再见”的女艺人等等。这些故事都在提醒着我们,对抗癌症是多么惨烈,也让我们看到人心的坚强和澄澈清新。
接受重粒子线治疗的患者也都有各自的故事,从第5章的内容中可以了解到,有不少患者在患癌之后踏上了不同于过去的人生道路。如,有接受过重粒子线治疗的女性患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经历过的重粒子线治疗,积极投入宣讲活动并鼓励众多癌症病友。这些宣讲活动对于很多正在寻找治疗方法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信息资源,与我们这些医疗从业人员的宣传相比这更能起到参考作用。这些病友们毫不吝惜地分享自己对抗癌症的经验,对于他们这种“忘己利他”的精神,笔者衷心感谢!
笔者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放射线治疗工作的,那时候的治疗竭尽全力在肿瘤的局部控制上,当然就没有余力去考虑治疗后的副作用问题,只要肿瘤消失了就谢天谢地了。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人们都在寻求尽量不降低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而实际上这样的疗法已然出现在现实当中。
我们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那些患有难治性癌症、跑了多家医院也无法明确病情与治疗方法、欲要放弃治疗的时候、遇到重粒子线并克服了癌症的患者朋友们脸上露出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也是促使我们进一步积极研发效果更好的重粒子线治疗技术的能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