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丽娟治疗肾病临证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辨证论治

龚师认为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辨证施治为纲,辨病治疗为目,根据轻重缓急而有先后之分,一般先治水肿,次治蛋白尿、血尿,既可单独从肺、从脾、从肾论治,亦可肺脾、肺肾、脾肾或肺脾肾同治,然以肾为本。当肾炎稳定或恢复阶段都要结合治肾,才能巩固疗效。
(一) 慢性肾炎水肿期
慢性肾炎水肿,多以脾阳不振,土不制水,肾阳衰弱,蒸化失常,阳虚水泛所致。一般用健脾温肾利水等法可以见效,但对某些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则疗效欠佳,尤其是使用激素治疗无效者尤为棘手。若肿久不退,出现水瘀互结或兼夹外感时应随机应变,灵活施治。常用治法有:
1. 疏风宣肺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因外感引起急性发作者。由外邪袭肺,肺失通调,水邪内停,风遏水阻,风水相搏为患。临床表现为水肿突然加剧,头面部为著,尿少,伴有咳嗽咯痰,肢体酸痛或形寒发热,苔薄白或薄黄,舌质正常或偏红,脉浮或数等。风寒者,选用苓桂浮萍汤加麻黄、防风、苏叶;风热者,选用越婢汤加桔梗、杏仁、茯苓、泽泻、冬瓜皮。若全身水肿,腹胀,胸闷气促者,治用顺气化痰导水法,方如三子养亲汤加川朴、沉香、葶苈子等。
2. 清热解毒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因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而致反复发作或加重者。由于风邪热毒壅结咽喉,由肺及肾,或湿热疮毒内归肺脾,伤及肾气,以致水泛肌肤发生水肿。临床表现不一,轻者肿在颜面、眼睑;重者全身壅肿,头面为著,兼有咽痛或扁桃体红肿,或肌肤有湿疮痒疹,尿少色赤,苔黄,舌质红,脉浮数或濡数。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如麻黄、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土茯苓、鸭跖草、野菊花、荔枝草;咽痛及扁桃体肿痛,加板蓝根、土牛膝根、元参、射干、牛蒡子、马勃,并用锡类散吹喉;皮肤感染以湿热为甚者,加苦参、黄柏、地肤子、赤芍、丹皮、河白草、六月雪等。
3. 益气健脾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因脾气亏虚,土不制水,水反侮土,内聚于中,外溢肌肤而致。临床以全身或下肢水肿为甚,腹胀,纳差,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尿少,或有便溏,苔薄白,舌质正常或偏淡边有齿印,脉细。方用防己黄芪汤、理苓汤加减。药如生黄芪、防己、潞党参、白术、茯苓、桂枝、泽泻、川椒目等。湿邪偏盛,舌苔白腻加平胃散燥湿运脾,以助行水之力。
4. 温阳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病久伴肾功能减退者。多因水肿日久,由脾及肾,由气及阳,脾肾阳衰,蒸化开阖失常,水邪泛滥所致。临床以水肿反复消长,腰腹以下肿甚,腹胀,纳差,腰部酸痛,形寒怕冷,口泛清水,面色萎黄或灰滞,尿少或多尿,色清,大便稀薄,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方用附子理苓汤、济生肾气丸加减。药如附片、川桂枝、潞党参、干姜、白术、茯苓、泽泻、仙灵脾、巴戟天、鹿角片、车前子等。根据脾肾偏虚的不同有侧重地加补脾或补肾药物。
5. 活血化瘀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顽固性水肿,经常法治疗无效或具有瘀血证候者。由于水邪内停,气阳日衰,瘀滞经络,瘀水交阻为患。临床以水肿久久不退,或肌肤甲错,血缕赤痕,舌质有紫气、紫瘀点,脉细涩,妇女伴月经不调或经闭等症。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如当归、桃仁、红花、丹参、泽兰、益母草、路路通、苏木、虎杖等。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三四味药物加入方中,可以增强利水消肿作用。
慢性肾炎水肿期的治疗除上述法则外,尚需注意寒热虚实错杂情况,如阳虚兼夹湿热或阳伤及阴等现象。前者必须参以清利,用二妙丸之类,后者酌减温阳,伍以滋阴之熟地、杞子之类。因情绪不畅致尿少肿剧者,配用疏肝理气之柴胡、香附、沉香,使气畅水行。
(二) 慢性肾炎蛋白尿
慢性肾炎水肿消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迁延难愈,其病变虽然在肾,但与肺脾肝等均有内在的联系,多属本虚标实,治疗当辨别脏腑所属及标本虚实主次,综合考虑。常用治法有:
1. 培补脾肾法
多因脾肾两虚,气血阴阳亏损,统摄、固藏失常所致。临床症见面色萎黄或灰滞,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气短,纳呆,腰部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以蛋白尿伴肾功能轻度损害为主者。方用补脾益肾汤,药如潞党参、生黄芪、炒白术、怀山药、云茯苓、川断肉、厚杜仲、桑寄生、山萸肉、熟地、菟丝子、陈皮等。若怕冷,舌质淡胖润,脉沉细,阳虚者,加肉桂、附片、巴戟天、鹿角片、仙灵脾温补脾肾;舌质红、口咽干燥,气阴两虚者,酌加生地、麦冬、龟甲、元参益气养阴;阴阳两虚者,滋阴温阳予以兼顾。若见眩晕、心悸、唇舌质淡,血虚者加当归、杞子、紫河车、阿胶。若便溏,纳呆,腹胀,脾运不健者,暂去滋补碍脾药物,先予调理脾胃。
2. 滋养肺肾法
本法常用于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反复发作的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多因热毒伤肺,气阴两虚,气虚则卫外失固,易受邪侵;阴虚则化源不足,金不生水,肾阴亏损。临床症见咽喉干燥疼痛,扁桃体红肿,口干,疲劳,腰酸,唇舌质红,脉细数,或伴有低热、易汗。方用参麦地黄汤加百合、元参、白茅根等。咽痛者,加桔梗、金银花、板蓝根、牛蒡子、生甘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功劳叶;兼见血尿者,加小蓟、荠菜花;肺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防风、炒白术等。
本法虽以滋养肺肾之阴为主,但每多兼有气虚。因此补养肺肾,气阴并进,使金水相生,有利恢复。由于肺虚每易感邪发生咽喉疼痛,故常加入清热解毒利咽之品以防病邪入侵引起复发。
3. 补肾固涩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者。多因脾失升清,肾失固摄,精微下泄所致。临床以精神倦怠少力,腰酸腿软,劳则加重,头昏面色少华,或有遗精、带多,苔薄白,脉细。方用五子补肾丸加金樱子、芡实、莲子、白果等。常配合在健脾益肾补气法中同用,以加强固涩作用。
4. 益肾养肝法
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伴血压升高者。多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亢盛,或阴阳两虚,肝失濡养所致。临床以头晕头痛,目涩视物模糊,耳鸣少寐,面赤升火,咽干口燥,苔少舌红,脉弦为主症。方用杞菊地黄丸加首乌、石决明、珍珠母、怀牛膝、茺蔚子、豨莶草等。阴虚甚,口渴津少者,加麦冬、石斛、龟甲、鳖甲;肝火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黄芩;阴阳两虚者,酌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助阳生阴;气阴两虚者,可加太子参补益气阴。
5. 化湿运脾法
多由脾虚生湿,湿邪困脾,脾不散精,精微下泄所致。临床症见食欲不振,泛恶欲吐,脘腹作胀,口黏腻或甜,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濡。方用平胃二陈汤加生苡仁、泽泻、车前子。寒湿内盛者,加附片、干姜温中化湿;湿郁化热,邪留中焦,口苦、口臭,苔黄腻者,加黄连;口干,苔燥白少津者,加天花粉、芦根;夏季暑湿当令,加藿香、佩兰、蔻仁;湿热下注,尿黄灼热者,加黄柏、荔枝草、白花蛇舌草等。
本法重在化湿,是治标之法。湿化脾运得复,清浊升降正常,但必须注意湿邪寒热之转化。寒湿宜温,湿热宜清,在中焦宜化,在下焦宜利。当症状改善的同时,蛋白尿得以下降,湿化之后转入治本之法。此外,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亦常配伍在上述各法中同用,药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泽兰、地龙、水蛭等。
(三) 慢性肾炎血尿
慢性肾炎以血尿为主者,或蛋白尿经治消失,而遗留镜下血尿反复迁延难愈。龚师认为肾性血尿多因脾肾亏虚或热伤络脉,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与血瘀为标。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总属肾络受损。常用治法有:
1. 补虚法
血尿日久必然气血阴阳受损,多以肺脾气虚,卫气虚弱或卫阳不固为主,临床多见神疲,气短乏力,易感冒,血尿反复。常选用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等方加减。由于血尿常致血虚阴伤,亦易滋生内热,一般不宜过用温补,以防助热化燥,伤阴动血。肾阴受损者宜配用二至丸、六味地黄丸气阴并治。
2. 化瘀法
出血必致血瘀,瘀积不散,血不归经,致病情反复不愈,临床多见腰痛固定,舌质黯,舌底脉络青紫。龚师在治疗上多选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化瘀止血药。如景天三七、大蓟、小蓟、紫丹参、蒲黄、紫珠草、茜草等,瘀血征象明显者可用鬼箭羽、凌霄花、刘寄奴、莪术等效专力大之品。
3. 泄热法
血尿患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常存在热邪,临床多见咽喉肿痛,心烦,舌红苔黄,脉数。邪在上焦可从咽、从肺论治,常选用玄参、麦冬、金银花、白茅根、芦根等,金水相生,上下既济。此外,龚师常配蝉蜕,其气味俱薄,轻清上浮,有疏散风热、利咽化痰、散结解毒之效,对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改善症状,减轻或消除血尿亦有较好的疗效。有时热与湿邪相合,而见口黏口甜,口干不渴,浮肿,苔黄腻等湿热郁遏证候。血尿的反复与湿热起伏不定有关,同时湿与热合,耗伤正气,又极易招致外感,成为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因素,且往往贯穿病程的始终。故治疗上常合用藿香、佩兰、制半夏、陈皮以化湿,亦可用白花蛇舌草、荔枝草、叶下珠、半枝莲等清利湿热之品。
4. 固涩法
肾性血尿常常病情迁延反复,在病情相对稳定,本虚为主,邪实不甚时可选用一些炭类止血药,注意止血不留瘀。药如藕节炭、茜草炭、乌梅炭等。乌梅是龚师治疗镜下血尿经常用的,《本草经疏》云:“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龚师认为其性温,温能通行,酸能入肝而敛虚热,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则血尿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