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
每年的五月初,吐鲁番的桑葚就熟了。
在我的感觉中,吐鲁番有很多与水果有关的说法,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等等。
吐鲁番的桑葚谓之新疆第一鲜,是新疆每年最早上市的水果。到了四五月份,北疆的阿勒泰、塔城、伊犁一带,有时仍然大雪纷飞,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一带,人们已经吃到了新鲜的桑葚。稍晚一点,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桑葚也开始挂果了。这一时间,别的树才长出叶子,有的花蕾刚刚冒出,久负盛名的葡萄也还是小颗粒。但黑桑葚、白桑葚已挂满枝头,或掉落一地。很多儿童在树下跑来跑去,不用问,他们正在捡桑葚吃呢。
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成熟后果质紧实滑嫩,酸甜可口,尤以个大,肉厚,色鲜和糖分足受人喜欢。桑葚除了从树上摘下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桑葚酱、桑葚酒,有人将桑葚晒干或略蒸后食用,都能吃出初夏的鲜美味道。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去吐鲁番的人,都可以吃到桑葚。吐鲁番到了六七月便酷热难当,只有四五月间是最舒服的季节,一可赏春色,二可品桑葚,可谓两全其美。
有关桑葚的趣事颇多,譬如大名鼎鼎的火焰山,东西两边的两条沟,相隔不足十公里,但是,东沟的桑葚已成熟,西沟的桑葚却还要等一周左右。于是乎,西沟人去吃东沟的桑葚,东沟人不高兴。西沟人说,你们不要把肚子胀的事情摆在脸上,我们西沟的桑葚正长着哩,过几天你们也可以去吃。
《西游记》里的很多故事发生在新疆,但能被人提及的也就火焰山一处,别的地方都被戈壁荒漠所淹没,透不出传说的柔软气息。并且,这里的人们并不钟情于《西游记》的有关传说。新疆是一个几乎不存在传说的地方,不像其他省份,但凡一桥一树,一河一山,都有传说故事,时间久了便孕育出似是而非,可信亦不可信的文化特点。而新疆的每一地都有真实的历史,譬如在吐鲁番,一步迈出去,便感觉穿越了一两千年,一脚落下便似踏入了汉唐。
火焰山一隅的吐屿沟,是我见过的桑葚树最多的地方,在村中走不了几步就碰到一棵。每年桑葚成熟的季节,吐屿沟人都要忙碌数天采收,然后卖到吐鲁番、乌鲁木齐或更远的地方。一公斤桑葚在城中可卖到五十元,但在吐屿沟的旺季,一公斤桑葚才十五元,有时甚至卖到十元。
有一人去吐屿沟买桑葚,遇一位小姑娘在村口摆摊。询问后得知,小姑娘的桑葚一公斤要价二十五元。他与小姑娘砍价,小姑娘坚持少于十五元不卖,那人嘟囔一句,这不是卖桑葚,简直是卖金子。小姑娘在他身后说,你回来,这里有五元一公斤的。那人听后,欣喜地回到小姑娘面前。结果,她笑嘻嘻地说,你有一公斤五元的桑葚吗?有多少你卖给我,我都要!说完露出顽皮的笑意。
我曾见过吐屿沟的一位老人吃桑葚的情景。早晨,他从小屋中出来,走到一棵桑葚树跟前,拽住一根树枝,摘吃桑葚约半小时,算是吃了早餐。中午他又如此重复,解决了午餐。我料定他的晩餐也一定是树上的桑葚,便在黄昏等待观察。果然,见他又一如既往地摘吃了半小时左右。
我听村里人说,那老者有一根用百年大树的枝干做成的手杖,凡是身体有恙者,让他敲击几下不舒服的地方,便可病愈。我那几天腰不舒服,便去他屋中,请他用那手杖帮我敲敲。不料,他狠狠在我腰上打了一下,疼得我一声大叫。离开时,见我面有不悦之色,他悄悄对我说,你的腰能被打疼,说明是好腰,以后每天多走路,腰就不疼了。还有就是在每年春天多吃桑葚,腰永远都不会疼。
村中一些年迈老人,无事便坐在桑葚树下闲聊,或看着对面的山和天上的云朵。仔细观察他们,便发现他们按照年龄大小挨着坐,年龄最小者自觉坐在最下方,最年长者坐在最上面。有桑葚落到他们面前,所有的目光会集中到其中一人身上,看那人捡起桑葚吹吹后喂到嘴里。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去吐屿沟游玩,碰上打桑葚的村民,便加入了进去。打桑葚与打核桃差不多,先在树下辅一个大床单或毯子,然后用一长木杆在桑葚树的枝干上敲打,桑葚唰唰落下,很快就是一层。后来,我们与村民走散,有的人家对桑葚树下的我们报以微笑,有的人家却呵斥我们远离他们的桑葚树。春风十里不如你,同一地有欢迎也有拒绝,这就是人世。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但西域先前并没有桑树。西域有瞿萨旦那国(西域的部落式王国或地方政权,在今新疆和田),无蚕桑,听闻东国(东方国家)有,遣使臣前去请求赐予。东国皇帝借口推托,随后下令强守边关,防止蚕种流出。碰了钉子,瞿萨旦那国的国王并不气馁,欲借联姻获取蚕桑。他呈谦恭书信,向东国国王请求联姻。东国皇帝以为有利,遂应充。瞿萨旦那的国王紧抓机会,命使臣传话给东国公主,望她出嫁时自带蚕种,以备来日自做衣服。公主暗集蚕种,藏于帽内。到了边关,随行人员皆受严查,唯公主的帽子象征高贵,免于检查,蚕种于是顺利传入了瞿萨旦那国。
此故事发生得早,其时丝绸之路尚未出现。1914年,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挖掘出一块壁画。画中有一妇人头戴高冕,一侍女用手在指妇人之冕。斯坦因断言,侍女手指贵妇人之冕,是暗示冕下隐藏着蚕种。
其实斯坦因错矣,那画中女子头顶的圆圈,是佛教菩萨的顶光。其他几人或手持金刚杵,或穿长简靴,或莲花跏趺坐,是佛教中的护法或明王。整个壁画,乃佛教中的护法故事画。可见,斯坦因不懂佛学。
关于桑葚,在历史上曾有一件趣事。西汉末年,刘秀征讨篡位的王莽,在幽州与王莽手下大将苏献交战时失利, 最后只剩下刘秀一人,而且左腿中了毒箭,胸前还有刀伤。他包扎完伤口躲过追兵,忍着疼痛爬进一座废弃的砖窑。因疲劳过度,加之箭毒发作,刚靠着砖窑坐下就晕了过去。醒过来后浑身无力,饥饿难忍,他爬出窑门,期望借着月光找到野果充饥。但他尚未爬远便已无力,遂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没有想到,随着一阵风吹过,那棵树上居然有熟透的果实跌落下来,有一颗恰巧落入他嘴里,他本能地一咬,有一股甘甜的味道。他一阵欣喜,在身边又摸到几颗放入口中。那果实酥软、甘甜、多汁,他顾不得身上的伤痛,在身边的草丛中找到一颗又一颗,一直吃再也摸不到一颗,才爬回窑中睡下。就那样,他白天躲在窑里养伤,晚上便去那树下捡拾果实充饥,挨过一个月后,伤口竟好转了不少,并终于等到了救兵。救他的人正是他的手下大将邓禹,邓禹告诉他,这是一棵桑树,它的果实是桑葚儿。刘秀听闻沉吟良久之后说,日后光复汉室,一定要册封此树为王。
刘秀在后来是否将那桑葚树封为树王,史无记载,今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