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原理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一 统计认知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哪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等基本问题。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都需要统计。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计到校的学生人数;在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

统计一词来源已久,它的含义也屡有变化。在我国古代,统计一词,仅仅具有数字总计的意思;现代含义的统计,大约是在20世纪初传到中国来的。目前,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统称。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基础,也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

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其内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关系、变动规律等数字或文字资料。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系统的总结,主要论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一方面,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没有统计工作,就无法得到有用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资料的质量。另一方面,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统计学可以说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统计学反过来指导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书侧重于介绍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知识。

二、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其数量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事物数量的多少(规模、水平);二是事物内部及各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结构、速度、比例、密度等);三是事物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即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社会经济统计就是通过对事物量的研究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以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科学的根本特点。

2.总体性

所谓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个别事物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数量特征并不能代表一般。例如,就单独的一个家庭来观察,每个家庭的新生婴儿的性别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可能都是男性,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可能都是女性。所以男女性别比例对单个家庭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如果对大量的家庭新生婴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新生婴儿中的男孩略多于女孩,大致为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就有107个男孩出生。这个男女性别比例107:100就是新生婴儿性别比例的数量规律。古今中外,这一比例都大致相同,这是由人类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3.具体性

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量,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和数学的重要区别。具体性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量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的数量。例如,2018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显然这不是抽象的量,而是对具体的时间、范围内具体对象的具体特征的统计结果。

三、统计工作过程

社会经济统计的工作过程,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以认识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全面计划安排的工作阶段。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初始定性认识,为定量认识做准备的。只有事先进行设计,才能统一认识、统一步骤,使整个统计工作有秩序地、协调地进行,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它主要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向调查总体的各个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阶段。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统计认识活动由初始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阶段,故这个阶段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客观、周密,直接关系到统计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与否,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

3.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的工作阶段。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因为这一阶段是使我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渡阶段,所以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现象发展过程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阶段。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现象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深刻认识的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

四、统计的职能

1.信息职能

信息职能是指统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并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数据资料的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的基本职能。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资源,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主动权。统计的信息职能使之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统计信息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国家,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相关链接

文兼武:工业经济总体平稳 结构效益持续优化

2018年,工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不断显现,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正在改善。

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多数行业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41个大类行业中多数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态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2017年增长13.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11.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9%。

(二)六成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在统计的59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364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率为61.1%。其中,稀有稀土金属矿、挖掘机、单晶硅、微波终端机、铁路客车等产品的产量增速为40% ~183%;服务器、试验机等产品也增长较快。

(三)工业产品出口增长平稳。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2017年增长8.5%。在10大工业品出口行业中,工业品出口9增1降。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2017年增长15.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8%;汽车制造业增长8.5%。

二、工业新动能成长较快

(一)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比2017年提高1.2%。其中,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医药制造业增长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6%,二季度增长7.8%,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9.2%,连续两个季度增长加快。

(三)部分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2017年增长40.1%;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23.5%;智能电视增长18.7%;锂离子电池增长12.9%;集成电路增长9.7%。

……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发布时间:2019-01-22 23:05)

可见,统计工作可以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有关管理部门和个人决策的依据。

2.咨询职能

咨询职能是指统计部门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和对策方案。

3.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运行状态,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发现运行过程中的反常现象及其原因,并在发出预警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

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信息职能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并促进统计信息和咨询职能的优化。

五、统计的作用

1.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过程。统计有一整套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是各级领导进行决策和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

统计数据资料是党和国家确定战略目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计划的基础,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例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国家统计机构总共组织了6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4次全国性的经济普查等工作,并且每年都要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其所获得的数据,为国家短期计划的制计和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

3.统计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

现阶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就必须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就需要通过统计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并在能够正确分析和预测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市场决策。此外,统计也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统计,管理者可以掌握企业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信息,为制计科学的经营计划和进行管理控制奠定基础。

4.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任何一门理论研究都离不开数据论证。运用统计方法通过对大量个体的观测研究,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可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如孟德尔通过反复的豌豆杂交试验及统计分析,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六、统计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统计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和统计模型法等。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总体中全部或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的方法。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这就要求调查大量的个体,才能发现总体的数量规律。在对有众多个体的总体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调查研究的个体越多,就越能消除总体各单位受偶然因素或特殊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就越接近客观实际。

2.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现象本身的性质特点,按照某种标志将总体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例如,将人口按照年龄分组,职工按照文化程度分组,学生按籍贯分组,企业按规模分组,就可以认识总体现象的内部构成,反映总体内部差异。另外,通过分组还可以研究总体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业企业的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等。统计分组法在统计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3.综合指标分析法

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综合指标分析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综合、概括的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大量的原始数据经过汇总整理,计算出各种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体规模、相对水平、平均水平和差异程度,概括地描述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及其变动趋势。

4.归纳推断法

归纳推断法是指对所获得的大量观察资料,通过观察各单位的特征,归纳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一般以一定的置信度要求,采用归纳推断法,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事实到抽象概括的推理方法。归纳推断法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些假设进行检验,在统计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5.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客观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以便于利用数学模型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进行数量上的模拟和预测,如长期趋势分析、现象相关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模型法既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认识能力,也扩展了统计分析的应用范围,使统计分析方法更丰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研究程度也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