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在线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进行统筹计划的过程,其内涵非常广泛。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综合分析教学系统和学习者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优选和加工教学内容,科学规划教学各个环节,合理分配教学力量,制定和编写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互动方法,规划落实教学所需条件,进行试讲试教试用等,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学科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次。在线教育教学设计,不但包括宏观层面的设计,即对在线教育系统的整体设计,同样包括微观层面的设计,如课程、专题以及教学片段(单元、知识点)的设计,以及在线教育实施后的评价设计等,因此,它贯穿于在线教育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各阶段。优化教学设计是搞好在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在线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2.1.1 理论基础
如何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界已形成了一些理论模型。其中最基本的理论模型是ADDIE模型。以ADDIE模型为基础,又形成了SAM模型、ISD模型、HPT模型等基本模型。这些模型,对于在线教育教学设计,也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下面重点介绍ADDIE模型和SAM模型。
一、ADDIE模型
ADDIE模型的全称,是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见图2-1。当前,大多数的教育设计模型均为其副产品或变异塑造而成。
图2-1 ADDIE模型
ADDIE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了: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已到达学习成效(学习评价的实施)。在ADDIE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实施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为联系,密不可分。
ADDIE模型各构成要素含义如下:
Analysis(分析):对教学任务、对象、环境及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绩效目标等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析。具体包括:
(1)确定需要,即要利用教学来解决的问题;
(2)进行教学分析以确定教程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方面的目的;
(3)确定期望学习者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及哪些技能会影响对教程的学习(起点技能与动机特征);
(4)分析可利用的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实现多少目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情境或资源分析(资源和限制条件)。
Design(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例如对知识或技能进行甄别、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其能够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使其从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等。同时,在本阶段中还应当针对撰写出来的学习目标进行验证,并设计出相应的评估学习效果策略和手段。具体包括:
(1)把课程目的转换成表现性的结果与主要目标(单元目标);
(2)确定所涵盖的教学主题或单元以及用于每一个主题或单元上的时间;
(3)依据课程目标安排单元顺序;
(4)充实教学单元,确定每一个单元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5)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内容与学习活动;
(6)开发出评价已学习内容的具体标准。
Development(开发):针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评估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撰写、页面设计、测试等。具体包括:
(1)确定学习活动与材料类型;
(2)起草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
(3)在目标学习者中进行材料和活动的试用;
(4)修改、精练生产材料与活动;
(5)开发教师培训或附加材料。
Implementation(实施):对已经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给予实施支持。具体包括:
(1)购买材料以便为教师和学习者采用;
(2)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与支持;
(3)按照计划实施授课及教学管理等活动。
Evaluation(评估):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更要对培训的效果和绩效的改善进行评估、寻找差距、积极改进。具体包括:
(1)实施学习者评价计划;
(2)实施教学评价计划;
(3)实施课程维护与修改计划。
不难看出,ADDIE模型融合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当然也包括课程开发)全部环节。需求确认阶段,在课程开发目标的确认上,ADDIE强调“知道”,更多的是信息的传递。在需求确认上,ADDIE在需求分析阶段运用问卷、访谈、电话等形式去了解对象、组织、课程的各方面需求,由课程开发人员汇总提炼并设计课程开发方案,这种形式需要长期进行,要求课程开发者具有极高的专业度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ADDIE强调“确认需求”,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会表达出不同的需求,需要采用专家开发技术。
设计开发阶段,在开发流程上,ADDIE必须逐步进行,本质上更加注重系统、严谨、逻辑、翔实、周全;在开发思路上,ADDIE在内容设计上的思想是“加法”,课程需要做大量前置内容的设计,包括概念、原理、流程、案例、工具、练习等;对于成果评估,ADDIE专门有一个环节在最后验收评估,即评估阶段(Evaluation)。成果评估的重点应放在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上。
ADDIE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由于开发流程烦琐、耗费时间较长,等到工作完成时,外部环境条件可能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发出来的课程往往较为全面,开发者较少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体验感受;在实际操作中运用ADDIE模型开发课程时经常面临“懂开发技术的人不懂专业,懂专业知识的人不懂开发技术”的问题,课程质量往往不高等。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在ADDIE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SAM敏捷迭代模型。
二、SAM敏捷迭代模型
SAM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ADDIE衍生模型。SAM模型(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odel)称为持续性逼近开发模型,也称敏捷迭代模型,强调的是将课程拆分为碎片来开发课程,从课程设计之初就快速获取用户反馈,并最终接近最佳课程设计标准。其具体开发步骤如图2-2所示。
图2-2 SAM敏捷迭代模型
从模型的特性看,SAM是迭代模型,多次循环。从操作的灵活性看,SAM模式在后面发生错误或未达到预期,可以直接返回上一步的设计阶段重新迭代测试。从复杂程度看,SAM模型只有3个阶段8个步骤,显得轻便简洁。
需求确认阶段,对于开发目标,SAM强调“做到”和“做好”,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在需求确认上,SAM采用召开认知启动会的形式,认知启动小组除了绩效把控者、内容专家、预算把控者、项目经理、样图师外,还有管理者、目标学习者与近期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在设计课程架构和内容时,所有可能出现的争议都通过现场面对面的方式解决,高效利用时间的同时满足了各方面的需求。在确认方式上,SAM在这个阶段运用的是样图技术和团队开发,需求调研包括需求、目标、草图、开发计划,由技术专家、学习者、管理者共同开发。团队开发技术使得课程开发的风险更低,流程更简单,结果更有效。
课程开发阶段,在设计开发流程上,SAM技术是极致的循环迭代式流程,其本质注重敏捷、迭代、简单、高效。设计开发思路上,SAM的思想是“减法”,让工序尽量减少,直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成果评估阶段,从评估过程来讲,SAM从开始阶段就进行迭代,反复评估,从松散的、笼统式到标准设计的首次结构化,不断修正课程成果,反而减少了成果交付时的评估工作。从评估内容来看,SAM的成果评估重点不是内容元素或互动细节的完整性,而更关注活动是否有效。在开发时间上,SAM仅用一到两周便能很快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在学习体验上,SAM敏捷迭代课程开发技术更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如何将真实场景融入课程设计中,从而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工作,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改善工作。SAM运用分解技术,通过不同角色的多次迭代,同时通过交叉迭代的方式萃取沉淀的经验,能充分提高课程质量。
2.1.2 基本要素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方法以及学习者等众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要素,做出全面、科学的教学策划,即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所以,在线教育教学设计实质上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学习者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并设计成适当的计算机网络媒体呈现给学习者,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所设定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教学效果,调整、优化各环节,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依据传统的教学设计要素,结合在线教育的基本特点,在线教育教学设计可以划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这五大基本要素,只不过在要素具体构成上,在线教育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略有差别。这是因为,无论是传统教学设计,还是在线教育教学设计,其本质都是将教学成效建立在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艺术化等基础上,是对教学内容加以创造性地整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包括教育成才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教育成才目标层次最高,常常称为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为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或每一节课教学活动的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告诉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使之成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在线教育设计者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还可以为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教学设计把教学目标的阐明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领域(维度),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这一划分方法得到广泛认可。当前,我国教育界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质上也是源于上述划分方法。
(一)认知领域目标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度,认知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共分为六级: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这是较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其具体含义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能够对某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概述;三是推断,即能够依据材料估计将来的趋势或预期的后果。显然,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着较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运用。运用代表了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例如,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综合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指能对材料做出价值判断。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情感领域目标
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分类依据是价值内化的程度。这一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共分五级:
(1)接受(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从教的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习者,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做出反应(如自愿阅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3)价值化。指学习者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至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习者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化。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较多,但截至目前,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介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辛普森(E.H.Simpson)等人于1972年的分类。该分类将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成七级: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定向。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心理准备)、生理定向(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知觉是定向的先决条件。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4)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需求
教学需求是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明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如起点能力、认知结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安排相应的课程、单元及课时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解决“为什么”“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简单地说,教学需求分析,是要考察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想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等,以对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其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有一个客观的评定,从而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要在“学习者—目标—策略”之间寻求最佳匹配。
学习者特征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共性特征可以为在线教育通用化设计提供指导,差异性特征则为在线教育个别化教学提供指导,两者必不可少。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征有一定的共同性;生活在同样社会或具有同一家庭背景的学习者,心理和认知有一定的共同倾向性。同年龄段的学习者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会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生活环境也会造成个性特征的差异。在线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如图2-3所示。
图2-3 在线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需求分析通常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规划。它包括确定分析对象、选择分析方法(如内部参照法或外部参照法)、确定收集数据的技术(包括问卷、评估量表、面谈、小组会议及案卷查寻)、选择参与学习需求分析的人员。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搞清楚情况,为下一步做准备。第二步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样本必须是每一类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此外,收集数据还应包括日程的安排以及分发、收集问卷等工作。第三步是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教学设计者必须进行分析,并根据经济价值、影响、某种顺序量表、呈现的频数、时间顺序等对分析的结果予以优化选择和排列。分析数据是教学需求分析的核心环节,可以解释有什么问题继而为采取正确的措施奠定基础。第四步是写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该包括四个部分:研究目的、分析过程和分析参与者、分析结果、建议。
在分析教学需求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一是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的需要(即学习者的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二是获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它包括现在和将来应该达到的状况,切忌仅凭主观想象或感觉来处理学习需求问题;三是注意对参加学习需求分析的所有合作者(包括学习者、教育者、社会人士三方面)的价值观念进行协调,以取得对期望值和差距尽可能接近的看法。否则我们得到的数据将会无效;四是要以学习行为结果来描述差距,而不是用过程(手段),要避免在确定问题之前就急于去寻找解决的方案;五是教学需求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要经常对学习需求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进行检验。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按照学习者的智力活动特点,可分为事实、概念、技能、原理和解决问题等五类。事实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知的、发生或发现了的事情、事件或者通过试验展现出的过程和结果。概念是指表征事物、物质属性以及名称的名词,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技能是指一系列动作的连锁化(语言+智力+手工+机械操作+综合)。原理指把若干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用来陈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解决问题,是指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收集事实、做出解释论证的程序与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策略,在线教育也是如此。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在线教育课程设计中,策略选择是核心环节,能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乃至教学智慧和创意。因此,教学策略的确定,也是在线教育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传统教学策略包括三类: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是指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以及如何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怎样来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包括呈现策略和结构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涉及要使用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学习者的分组,具体说就是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教学管理策略是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协调起来的策略。管理策略考虑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学资源分配等。
在线教育的教学策略和传统教学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不能因为我们讲在线教育教学,就要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策略。事实上,传统教学策略的精华完全可以在在线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如呈现策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采用书本呈现或课堂呈现,而在线教育要通过网络来呈现,同时还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呈现策略,只不过这种呈现借用了现代技术和媒体,需要教师结合网络的特性来选择最佳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还有,网络教学中同样需要相应的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了。由于网络的介入,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在传递和管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当然,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毕竟具有其特殊的属性,传统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相当一部分在网络教学中已经不再适用,网上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才能在网络教学中游刃有余。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其核心环节有两个:一是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二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在线教育教学评价,除上述核心环节外,通常还应包括教学策略、特别是教学呈现方式效果的评价。
2.1.3 基本原则
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在线教育教学设计,需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在线教育教学的自身特点,遵循针对性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与整个教学系统相协调,做到整体与部分有机地统一,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三、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如考虑选择这门课程的多数学习者是否具有网上学习的习惯与可能,是否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如考虑学习者所在地的网络带宽能否支持视频文件的流畅播放等。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提出的目标、思路、原则、步骤、方法等不应该是空头理论或抽象描述,而应该具体、符合实际,能够指导在线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实践活动。
四、反馈性原则
教学设计科学与否,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反馈和证明。反馈信息对在线教育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工程学表明,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来调节行为,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目标。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在线教育设计者和在线教育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了解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诊断出学习者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五、针对性原则
在在线教育教学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以微课为例,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习者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习者课外复习,查缺补漏;二是起教授新知的作用;三是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在线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教师;第二,在线课程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在线课程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接监控。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在线课程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线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在线教育课程就很可能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的命运。
在在线教育课程设计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有三层含义:
(一)在视听传播的设计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媒体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在线教育课程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一下:学生需要看到什么?学生需要听到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在线教育课程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一些非教学内容的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另外,在线教育课程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开课、示范课。因此,在线教育课程不需要过多地展示教学活动过程,而应重点展示教学内容本身。
其次,在画面和声音的制作方面,要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比如,在拍摄实验操作、乐器弹奏、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一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拍摄,顺着学生的视角采用俯拍、同侧拍等方式制作画面。画面要重点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呈现教师或者教学活动全景。同理,声音的制作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感觉舒服,注意背景音乐可控等。
(二)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
一门好的在线教育课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线教育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
(三)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对面辅导的亲切自然感
在线教育课程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源和工具,这是在线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可汗学院的在线教育课程为例,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可汗学院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仅仅利用了一个手写板。在线教育课程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
当前,不少教师在制作在线教育课程时容易忽视心理感受问题。主要体现为,在录制在线教育课程时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感觉,还是停留在上集体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场景,声音会不自觉地变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大会发言或新闻广播。也有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找不到对人讲话的感觉,因此语音缺乏自然感、亲和力,无法在情感上传递出和谐的旋律。在线教育课程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亲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在线教育课程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课程,能够体现出教师好像亲临学生面前讲解的逼真效果。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在线教育课程的制作才算真正取得成功。
2.1.4 基本流程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一样,在线教育教学设计也需要科学的流程。参照ADDIE模型和SAM模型,结合在线教育自身特点,这里将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的流程归纳为七步。
一、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一是针对培养方案与课标要求,说出适用于本课特点的教学指导思想;二是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提出设计思路。本环节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指导整个教学设计走向的顶层设计,做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对象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使用合适的工具、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学习者学习前的起点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者的准备状态。所谓起点行为,就是指学习者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教学的起点总是以学习者已有的水平为依据,起点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分析学习者的工作常常与分析教材内容的工作交织在一起进行。
学习者现有水平和能力是在线教育教学对象分析环节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除此以外,还需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其他特征。
在线教育教学对象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集中性特征。从年龄结构看,其广泛性特点表现为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从老到小,通常都可以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学习(如图2-4所示)。在线教育教学对象的集中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年龄段上。从图2-4可以看出,18~30岁之间的学习者占75%,成为绝大多数。从学历结构看,一般情况下,虽然不同学历层次的学习者都能在平台上各取所需,但是,图2-4表明,运用在线教育手段最多的学习者却是学生。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和集中性特征,根据不同起点的教学对象设计相应的课程、专题或知识点。
图2-4 在线教育的用户特征
在线教育教学对象的学习习惯也是分析教学对象时必须关注的一个因素。新浪教育《2015在线教育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表明,43%的在线教育学习者没有固定使用习惯,使用时间偏向碎片化。排在第二的“晚上睡觉前使用”的人群占到了调查总数的1/4,这部分学习者在晚上8点之后开始活跃,并于晚上11点达到峰值。设计在线教育课程、专题、单元或知识点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由于在线教育是依托网络、计算机、手机等设施设备来实施的,因此,在线教育教学对象分析,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能力等起点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还要同时考虑其设备使用习惯与操作能力等起点问题。图2-5表明,在在线教育学习者使用的终端分布方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在线教育学习者使用最频繁的设备,其中智能手机占38%,平板电脑占19%,两者合计占比为57%,超越了电脑终端(43%)。可见,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是大势所趋。
图2-5 在线教育用户设备使用情况
三、制定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根据理想的学习结构和学习者原有的学习结构,确定和陈述出教学目标,即学习者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最后能消除学习者原有的学习结构与理想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距。教学目标有大目标和小目标之分。大目标是整个课程或体系的教学目标,小目标是课程中的单元或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线学习者完成整个课程体系学习的完成率通常较低,因此,不仅要考虑整个课程或体系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单元或知识点的小目标。
四、设计教学内容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在恰当的教学对象分析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如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点,通过筛选形成知识点的支撑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形成对应的试题库,等等。这一过程也称为激活和活化。通过激活和活化,将教材中的死的知识变成在线教育平台上生动的、活泼的知识。
五、确定教学方式与呈现模式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学习者现有的准备状态、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情况,综合地、整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呈现模式,合理地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由于在线教育自身的特点,呈现模式的选择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流程。包括教学内容在内的在线教育资源的呈现模式有慕课、微课、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翻转学习、泛在学习等,选择哪一种呈现模式,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习者特点、技术手段等诸多因素后确定。
六、明确学习评价策略
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或模式进行的教学是否有效,能否达到目标,都需要检验。这是学习评价的主要任务。如何开展学习评价,也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加以明确。这一环节要做的工作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或过程后,对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目的是检验教学设计方案在实施中的效果如何,若存在问题,就要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后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目的是对一个阶段的教学给予全面的评定,并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给出成绩。由于在线教育的大规模性,评价应以网上学习效果评价为主。
七、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教师实施在线课堂教学的依据。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上述各项内容,并且包括一份媒体(各种教学资源)要素清单。
从确立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实施教学对象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立适用的教学方式并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到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这七个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环节,体现了宏观到微观、抽象到具体、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全要素,形成了一个闭环,是在线教育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流程。七个基本环节内容繁多、关系复杂,作为在线教育教学设计者,必须认真把握住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核心内容,才能真正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在线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