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石鼓在宋及金元时的迁徙
北宋徽宗崇宁时(1102—1107),石鼓被从凤翔迁到汴京,蔡京置之于辟雍(学府)讲堂的后面。后被移置保和殿稽古阁。据王厚之等人记载,宋徽宗曾命人以金泥填满字阴,“以示贵重,且绝摹拓之患”。
可见宋徽宗对石鼓的喜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宋代不少朝臣文士开始研究石鼓文。
宋徽宗玩物、佞道而误国,终于导致北宋灭亡。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为奴,石鼓也被金人当做奇玩,用车拉至其都城燕京(今北京)。据传,金人看重的,只是石鼓上涂字的金子,剔去其金后,石鼓被弃之草野。
公元1234年元灭金后,任元朝宣抚的王檝(原籍在今陕西宝鸡)发现了金人丢弃于京城的石鼓,收置于家中。元太宗窝阔台采纳耶律楚材(已汉化的辽宗室后裔)的建议,推行汉文化,尊孔崇儒。此时王檝建议,在金代枢密院旧址又重建国子学。建起后,石鼓被移到学府庑下。
据曾任元代国子祭酒的虞集记述:大德未年(1307)虞集为大都教授(国子助教),得石鼓十枚于泥土草莱之中,他派人将石鼓扶起,并洗刷干净,后经助教成均报请宰相,由兵部派了十辆大车载拉,置于国子学大成门内,左右壁下各五枚,每鼓下面砌有砖坛,周围修有栅栏,并以锁锁之,“使可观而不可近”。由此可知,石鼓在元代曾一度失于护理,弃置于京城的某处草丛之中。
据《元史》记载,皇庆元年(1312),“二月丁卯朔,徙大都路学所置周宣王石鼓于国子监。”
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国子司业潘迪、国子祭酒欧阳元等,采集郑樵、施宿、薛尚功、王厚之等各家之说,编撰刻成《石鼓文音训》碑。此碑今置于北京成贤街,孔庙旧址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