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曲新声写春秋——著名剧作家 李志鹏
李志鹏,笔名石欣。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剧协第四、五、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第四、五、六次会议代表,宝鸡市文联第三、四届委员,宝鸡市剧协第三、四届主席团主席,陕西省优秀文艺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入选作家,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三次受到宝鸡市委、市政府共同授予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奖和文艺创作一等奖。
1952年6月,李志鹏出生于陕西凤翔。1971年9月高中肄业,成为凤翔县人民剧团一名秦腔演员,曾在现代戏《红灯记》《槐树庄》《洪湖赤卫队》、历史剧《卧虎令》《海棠案》《烙碗计》等剧中饰演各类戏曲人物。1976年开始在当时有限的市、县文艺报刊发表故事、曲艺、小戏曲等作品。
1991年4月,李志鹏调入宝鸡市豫剧团,从事专业戏剧创作。1993年9月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编剧大专班就读两年,1995年7月毕业回剧团(后改制为宝鸡市戏曲剧院),继续任专职编剧。2001年至2019年,李志鹏担任宝鸡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兼任宝鸡·天水“西秦腔”研究会会长和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专家评委。
历年来,李志鹏创作大型戏曲剧本(秦腔)《悠悠春晖》《黑虎鞭》《名誉妻子》《豪门女冢》《秋雷》、(豫剧)《渡娘桥》《小镇人家》《族魂》《初五的月亮》等20余部;改编秦腔历史剧《苏武牧羊》及连台本戏《蛟龙驹》等10余部;创作小戏《当选之夜》《相约在来春》《打门官》《情试》《殇祭》《请保姆》《满路春风》《将军的重礼》等20余部;小品《此页作废》《小商与老外》《大脚奶奶碎脚婆》《仆人·情人》《妈妈的外衣》《农家老院子》等40余部。其代表作有《黑虎鞭》《渡娘桥》《悠悠春晖》。
《黑虎鞭》是李志鹏1986年创作的大型秦腔古代剧(载《当代戏剧》1988年第4期)。1988年,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领导、专家先后观摩宝鸡(今陈仓区)、凤翔两县剧团该剧的演出后,将之列入陕西省秦腔花脸竞演重点创作剧目。
《渡娘桥》是李志鹏1990年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曲剧本(载《当代戏剧》1993年第6期),由宝鸡市豫剧团排演。1991年12月,该剧参加宝鸡市第四届戏剧节,荣获编剧一等奖;1992年10月,该剧参加陕西省新剧(节)目观摩演出,荣获综合演出一等奖、编剧一等奖;同年11月,该剧参加中国戏曲“金三角”首届交流演出,荣获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奖。1992年12月16日《中国文化报》评论该剧“真实地表现了民族美德与封建伦理观念在改革开放中的困惑,以老年人再婚为主线加以细腻表现,折射出强烈的艺术穿透力。”1992年11月14日《陕西日报》评述“剧作者独具慧眼地从古代传说中发掘出能够对现实产生启迪作用的这个‘渡娘桥’来,是非常有意义的。”1994年第4期《当代戏剧》刊文评述该剧“剧作者把悲剧意境开掘的重点放在生命悲剧上,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融为一体,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对生命悲剧浓墨重彩,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与感染力。其中尤以古代福儿送桑枝暗助秦娘渡河并立志造桥这段戏,与当代武魁立在渡娘桥上阻止尚大妈过桥这段戏最为精彩,最为动人,是《渡》剧最具艺术魅力,最具审美价值的一幕戏。”
《悠悠春晖》是李志鹏1997年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曲(载《当代戏剧》1998年第3期)。1998年1月由宝鸡市豫剧团首演,参加宝鸡市新创作剧目调演,荣获编剧一等奖;同年7月,李志鹏将其移植为秦腔剧本后,由宝鸡市人民剧团逐年三次以秦腔排演,同时剧本也做了三次大的修改;1998年9月,该剧被选调赴甘肃兰州,参加中国现代戏研究会第13届年会暨全国现代戏创作研讨会优秀剧目展览演出,在兰州人民剧院演出当晚的座谈会上,中国剧协副主席何孝充、王蕴明、文化部艺术局巡视员姚欣、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所长王安癸等20多位领导、专家,对该剧创作给予热情肯定和赞赏。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戏剧评论家雒社阳称赞该剧“在生死攸关的情致中,体现出两位母亲迥异的性格、崇高的情感和宽广的胸怀,从而讴歌了一曲人性的赞美诗……使这出‘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现代戏,打动了众多普通观众的心弦,让人们在母爱的双重奏中,净化灵魂,升华感情,在物欲横流的大潮中,守护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兰州晚报》1998年9月15日)1999年10月,该剧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目展览演出,荣获创作一等奖;2000年11月,该剧参加中国剧协在陕西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膺优秀编剧奖;2003年该剧又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多年的戏曲舞台实践使李志鹏每创作一出戏,首先考虑剧本的舞台适演性和观众共鸣点,他始终如一地既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凸显性格,又能抓住特殊情境紧扣剧种特性出情、出戏。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舞台感强,犹如春天的青草带着浓浓的泥土气息和沁人心脾的芬芳。这种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也时常体现在他的电视文艺和行业文艺创作中,尤其是寄托对家乡宝鸡的一片热爱深情时表现得更为浓烈。2000年初,李志鹏为宝鸡电视台春节晚会创作并导演的小品《大脚奶与小脚奶》(又名《大脚奶奶碎脚婆》),以两位百岁老太婆逛宝鸡为事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及改革开放后的宝鸡城市巨变为切入点,选择宝鸡火车站由北向南迁移、拓宽新修经二路及街头灯箱广告、BB机到手机的出现等情节,看似简单随意,实则渗透着两种思想观念的微妙冲突。由河南逃荒落脚宝鸡的大脚奶奶满口新潮语言,与久居山乡极少逛过宝鸡市区的碎脚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但为歌颂宣传宝鸡互为陪衬,相得益彰。这部喜剧色彩极浓的小品一经播出受到观众热情赞赏,影响所及,以至于陕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也选调录播,并被甘肃及外地市有关单位特邀巡演或重新改编(录制)演出和播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志鹏不仅从1995年至2006年连续参加宝鸡电视台春节晚会及重大文艺专题晚会的戏剧、曲艺、歌词等创作,还多次担纲戏曲元宵晚会撰稿、导演。在其他行业文艺创作方面,李志鹏的题材涉猎更是广泛。有歌颂凤县优秀干部田建国事迹的《除夕》;有颂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家庭旅馆》《羊为媒》《贺年》;有反映军营生活的《上士的选择》《等》《连长的康乃馨》《虎虎情》;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不懈奋斗的《测试归来》及《放飞》《今晚不加班》《怪病奇治》等。其中小品《此叶作废》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二等奖。
除了戏剧创作之外,李志鹏在诗歌(歌词)、论文、评论方面也常有收获。他创作的歌词《宝鸡的传说》获得宝鸡市委宣传部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歌词征评一等奖。他的诗词入编《西秦百家诗词选》(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他还在《中国戏剧》《当代戏剧》《文化艺术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艺术界》《西安艺术》等报刊发表专业论文及艺人评介文章30余篇。其中《承认“秦剧”并重构其体系的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2期)荣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西北地区戏曲发展论坛二等奖;《西秦地方戏曲是关陇方言的缩影》入编《2014年陕西关陇方言民俗研究中心年会论文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华商报》(2008年1月24日D2版)以《李志鹏:唱秦腔,编秦腔,挽救“西秦腔”》为题对他做了长篇幅报道。他出版有专著《寸草春晖》(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出版),著名剧作家陈彦为其题词:“炼化世事成戏,雕刻百像登台。”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王军武在序言中特意写到:“一种戏剧的情结和神圣的使命感在催促着他干这干那,永不得闲,所以才有了西府戏剧的新天地——‘西秦腔’等研讨活动,使流行于宝鸡及以西的陕甘两省秦腔地域文化升华到学术研讨的高度来进行,也使李志鹏的声名远播到陕、甘及以外的省份。”
2011年文艺体制改革中,李志鹏从宝鸡市戏曲剧院提前退休。然而他依然笔耕不辍,退而不休。2013年,创作大型现代戏《秋雷》,获陕西省剧协当年征稿评奖(大戏类)二等奖;2016年,他的获奖剧作8部入编《宝鸡优秀剧作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2017年创作的现代小戏曲《祖祠枪声》《顶替》先后获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与海南省剧协向全国征稿小戏优秀剧本奖,及《剧本》杂志社与天津市剧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稿小戏优秀剧本奖,并都发表于《剧本》杂志(2018年增刊)。2014年,由他撰稿并负责申报的“西秦腔”作为宝鸡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获批。直至目前,李志鹏仍担任《西秦腔研究》丛刊主编,在已出刊一、二、三辑基础上,继续为戏曲研究尤其是“西秦腔”的抢救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尽心尽力,默默奉献着。
(陈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