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太田道灌
东京如今已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而其发端却在战国前夕,与太田道灌关系甚大。
太田道灌初名太田资长,文安三年(1446)元服之后跟随父亲太田资清出仕扇谷上杉家。享德之乱爆发后,太田道灌从康正元年(1455)开始驻守前线,并沿着分割双方势力的利根川修建河越城(埼玉县川越市)、岩槻城(埼玉市岩槻区),最终修筑江户城(东京都千代田区)。
如今东京区域广阔,而古代东京所在的武藏国丰岛郡一直是武藏国与下总国的连接点。如今东京东部地名“两国”正脱胎于跨越隅田川的“两国桥”,可见直到近代废藩置县以后,隅田川两岸才全部纳入东京范围内。长禄元年(1457)四月,太田道灌从品川居馆迁至江户城。
太田道灌
太田道灌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件,莫过于作为上杉家家臣平定叛将长尾景春之乱。
文明八年(1476)六月,山内上杉家家臣长尾景春宣布反叛,并占领武藏国钵形城(埼玉县大里郡)。在上杉家的关东布阵中,除去五十子阵为前线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太田道灌的河越、岩槻、江户三城,而一旦占领了钵形城,就等于切断了河越与五十子阵之间的联系。
不久之后,江户城西北部的石神井城(东京都练马区)丰岛泰经、练马城(同前)丰岛泰明兄弟投靠长尾景春,更切断了江户城与河越城之间的联系,一时间享德之乱后形成的势力平衡有着崩溃之虞,太田道灌面临最大的危机。
太田道灌的第一目标就是丰岛兄弟。文明九年(1477)三月,碍于附近的多摩川河水水位猛涨,太田道灌没有正面突破,而是攻克西南部的沟吕木城(神奈川县厚木市)、小矶城(神奈川县大矶町),打通与镰仓城之间的联系,之后再率领得胜之师于四月北上攻击石神井城。四月十三日,太田道灌首先在东侧的练马城放火烧城,引诱丰岛泰明出兵决战,并在必经之路江古田原(东京都中野区)附近设伏,最终杀死丰岛泰明等150名武士,丰岛泰经回归石神井城固守。
长尾景春之乱形势图
之所以能够迅速杀死敌将,与太田道灌善用“足轻”有着密切关系。
所谓足轻,在一些记载中也称“疾足”,字面翻译为轻装步兵,大多是临时凑集的农民。由于战乱频仍,各军队便临时征调农民,分发一些简陋武器,简单训练即让其参与战斗。虽然足轻不是正规军,但较之平安时代、镰仓时代以个人战为主的模式,战国时代终于进入步兵集团作战之中。
太田道灌曾著《足轻兵法》一书送给管领细川胜元。书中强调要以步速较快的足轻为主力,以最快速度围困对手单骑挑战的主将,只要把将领砍翻下马,战役就可顺利进行。虽然这套理论与同时代的中国相比并不算出众,但在刚刚从个人战走向集团战的日本而言,却属创举。
文明九年(1477)四月十四日,太田道灌在石神井城对面修筑本阵,双方展开对峙。四月十八日,丰岛泰经弹尽粮绝,宣布投降太田道灌,不过并没有迅速按照太田军要求毁掉城池。四月二十八日,太田道灌认为丰岛泰经是诈降,迅速夜袭石神井城外城,逼得丰岛泰经趁夜逃出。
打通江户城与河越城的通路之后,五月,太田道灌北上包围钵形城,长尾景春只能向古河公方足利成氏求援,七月初,足利成氏率军在上野国泷城(群马县高崎市)布阵迎击。十月二日,太田道灌采取调虎离山策略,吸引数量庞大的古河军来到远离长尾景春之处驻军。十月十四日,太田军一举进攻长尾军,战役胜利。
文明十年(1478)一月,古河公方发来议和申请,上杉家答应暂停对战,长尾景春也回到钵形城;四月,太田道灌继续包围武藏国小机城(神奈川县横滨市港北区),数十日以后城兵投降,长尾景春的支持势力越来越少,只得求和。
在漫长的享德之乱里,太田道灌巧妙利用足轻部队而大获成功,自己也跻身日本历史名将之列,更成为江户城的创始人,名噪一方。但也因为功高震主,他的主君——上杉家的重要分支扇谷上杉家家督上杉定正颇有不满,甚至开始故意不采用太田道灌的建议。
山内、扇谷两上杉家矛盾爆发后,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家督上杉显定散布谣言,声称太田道灌要谋反。眼见太田家地位不保,太田道灌借议和之名,将嫡子太田资康送往古河公方处,交给足利成氏照顾。
果不其然,上杉定正动了杀心。文明十八年(1486)七月二十六日,太田道灌受命前往主城糟屋馆(神奈川县伊势原市),在途中洗浴休息之时,被刺客以长枪刺杀而亡;十二月前后,江户城爆发动乱,上杉定正借助当地国人江户家的势力将赶来问责的太田资康驱逐出城,太田资康随即带着全部家当投奔山内家上杉显定。
太田道灌在扇谷上杉家极具名望,他去世以后扇谷方众多国人立即投奔山内方。长享之乱爆发(1487年)后,扇谷方虽然在一开始占据优势,但随后逐步衰落,最终成为山内方的附庸。
据说太田道灌去世前只留下四字遗言“当方灭亡”。“当方”是指扇谷上杉家,换句话说,他已意识到如果自己去世,那么扇谷方难逃灭亡的命运。太田道灌一言成谶,60年后,即天文十五年(1546),扇谷上杉家被北条家逼入了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