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解答。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是从上层建筑领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生产力的发展,除了受其劳动者素质、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内在要素影响外,还受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一旦发生尖锐的矛盾,就需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肩负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使命,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诞生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显著标志,是从生产力视角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生产力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发展生产力对我国来说尤为迫切。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把生产力从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加强和创新企业管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生产力发展起来。

第三,消灭剥削。剥削是私有制社会的共同特征,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马克思从商品出发,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内在矛盾,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小私有制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对这种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就是剥削。未来社会,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就可以消灭剥削。可以说,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旧中国,存在着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这使得消灭剥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剥削是生产力有所发展而又不发展的产物。消灭剥削,从根本上说,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消除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在谈到资本原始积累时指出:“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主义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可见,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前提,即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资本主义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两极分化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在生产环节,它表现为一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资本家,另一极是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在交换环节,它表现为一极是劳动力的购买者——资本家,另一极是劳动力的出卖者——雇佣工人;在分配环节,它表现为一极是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资产阶级,另一极是只能获得劳动力价值的无产阶级;在消费环节,它表现为一极是不仅购买生活必需品,而且购买奢侈品,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生活的资产阶级,另一极是主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生活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的无产阶级。可见,两极分化全面地概括和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广大劳动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消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的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与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之间的分化,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买方资本家与劳动力的卖方雇佣工人之间的对立,消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的资产阶级的按资分配与无产阶级的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之间的对立,消灭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的资产阶级的富裕与无产阶级的贫困之间的分化。总之,消除两极分化贯穿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概括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消除两极分化,关键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和控制。于建荣《:试论邓小平消除两极分化的思想》《,商业研究》2000年第3期,第1—2页。

知识链接

福利国家是瑞典学派提出的理论。其理论依据是:提高社会福利,就是增大社会产品总效用。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时,从富人手中拿出一部分物品给穷人,会增大社会产品的总效用,即社会福利。其政策主张是:通过税收、调节价格、加大福利设施开支等方法,实现收入均等化。

第五,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前所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六,人的全面发展。如前所述,人的全面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的经济主人、社会主人地位的确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来看,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依法保障人权,用全面发展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货币拜物教,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七,社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适应的、和谐的,不存在根本性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因此,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促进社会制度的和谐。另一方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