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崇高使命: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之所以称为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

(一)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体系,同时还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首先,共产主义社会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其次,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还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经济地位极其低下,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因此他们反对私有制和一切形式的剥削。生产和斗争实践使无产阶级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够成为一切被剥削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些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在总结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所证明。当前,虽然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巍然屹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给世界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不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都是不可阻挡的。现实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途径。随着共产主义因素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将逐步具备,共产主义最终必然实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人们一代又一代长期不懈地努力,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这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一,共产主义必须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二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其中最关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1956年我国就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才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党的十二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二,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由落后到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的提高也不是自发实现的,特别是要把数千年来生活在阶级社会中受各种旧习惯、旧传统影响的人逐渐地改造过来,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显然要经过无数曲折的过程和极其艰难的工作才能实现。因此,共产主义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

第三,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共产主义则不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取得胜利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国家完全消亡的社会。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使得国内阶级斗争不能最后消灭,外部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颠覆的危险依然存在。这种情况下,阶级和阶级斗争依然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国家还不能消亡,当然也就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第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前进的特点,决定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情又有很大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完全需要各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带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社会主义只能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通过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纲领来实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什么时候偏离和背弃党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挫折,甚至改变社会性质。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其次,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又是执政党,用这一基本理论指导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如果动摇和放弃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地位,必然导致人心涣散,这是十分危险的。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群体事件多发,敌对斗争复杂,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回答,迫切需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迫切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要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总之,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制定其他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展开。这个基本纲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本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坚持了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原则,又符合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实际状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问题,是一个继往开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纲领。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总结归纳了十条具体经验,即“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十八大党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第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和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根据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五个方面谋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既保持了目标的连续性,又根据新的情况和条件充实了奋斗目标,增强了目标的针对性。

可以预见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论者。广大大学生党员既要做最大的理想主义者,又要做最大的现实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既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又要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