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和睦兴家
春天的一个下午,风和日丽。
“奶奶,我出去玩了。”
“去吧,不要和小伙伴打架,注意安全。”
“好嘞!”
不一会儿,天瑞回家了。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刚才在亮亮家玩,他娘又和他奶奶吵起来了。吓得我赶紧溜出来了。”
“大人吵架,你躲开是对的。你没和小朋友吵架吧?”
“没有,我们玩得好着呢。”
“洗洗手,把桌上的苹果吃了。”
“奶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天瑞边吃苹果,边把头凑近玉晓。
“我孙子都能发现问题了?快给奶奶说说。”
“别人家的娘和奶奶都经常吵架,你看,亮亮娘和奶奶,鹏鹏娘和奶奶,都是这样。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和我娘吵架?”
“呵,你希望我和你娘吵架?”玉晓故意逗天瑞。
“才不是哩,我可不想看到你们吵架。我只是有些奇怪。”天瑞不好意思地说。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要好好地过日子。整天吵吵闹闹的,大家都会不开心,日子自然就过不好了。”
“哦,我知道了。”
“天瑞,你怎么刚才跑得比兔子还快呀?”敬品来了,跟天瑞开着玩笑。
“奶奶,没有呀。我渴了,想赶快回家喝水哩。”
“玉晓,你这孙子忒聪明了,才五岁多就什么都看得明白。天瑞,你跟我说实话,是不是被我和你大妈吵架吓着了?”
天瑞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又摇摇头。
“敬品,今天又是为的什么呀?”玉晓关切地问道。
“能有什么?上午小慧过来了,我张罗了一桌丰盛些的饭菜,达达媳妇就不乐意了,甩脸子给全家人看。当时我没理她,过后越想越来气,等小慧走了,我提醒她以后注意态度,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简直气死我了!我活多半辈子了,就没见过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只能进,不能出。”
“摊上这样的人了,生气、吵架有什么用呢?再说,咱们岁数越来越大,自己的身体要紧,生不起气,着不起急。”
“也是,我发愁以后怎么办啊?不让女儿过来,我绝对不接受。”
“咱们都是有女儿的人,你的心思我懂。女儿该过来还过来,达达媳妇不高兴是她自己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时间久了,她也就习以为常了。”
“这倒是。要不说你活得敞亮呢。”
1998年9月,天瑞上了小学。
与此同时,辛静的女儿友嘉,限于当地六岁半入小学的规定,也在同一年升入一年级。
下午放学后,天瑞扔下书包就往外跑。
“回来。”玉晓叫住了天瑞。
“干什么?”天瑞不情愿地停下脚步。
“老师有没有留作业?”
“就一点,我回来再写,亮亮他们等我去玩呢。”天瑞说完,扭头又想跑。
“回屋去先把作业完成。记住,要认真写。想应付的话,要重新做。”
天瑞无奈地进屋去写作业。
“奶奶,我写好了,你检查一下。”
玉晓仔细查看了一遍,“很好,字迹工整,没有差错。”
“奶奶,你为什么一定要我先完成作业啊?我玩够了再写不一样的吗?”
“天瑞,贪玩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会耽误正事。你现在是一名学生了,你的正事就是要把学业搞好。在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前,不能先想着玩。
“你想想,如果你爹每天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玩;你娘想上班就上,不想上就在家休息;我和爷爷也不按时做豆浆,种地也马马虎虎;一日三餐也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那会怎么样呢?”玉晓语重心长地说。
“那咱家就没饭吃了。”
“不光没饭吃,还会没衣穿,没书读,家里就乱套了。”
“我明白了。”
自此以后,不用玉晓督促,天瑞每天放学后都会认认真真地先写作业,养成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1999年春天,辛明在早已购置好的宅基地上准备建房子了。
“树旺,辛明两口子建房,咱们是不是该出点钱?”早饭后,趁着只有老两口在家,玉晓问道。
“辛明他们不是说了吗?不用咱们出钱,房子建好后一块搬过去就行了。”
“辛明那么说,是他们小两口孝顺。但咱们做老人的,也该多体谅他们。房子是全家人住,咱们没钱也就罢了,既然有钱,也该出一份力。”
“那咱们出多少呢?三万?”
“房子整个建下来估计需要十万,咱们出五万吧。”
“你也太大方了吧?一下子就把咱们的存款拿出去一半。”
“你不是一直说财产要留给儿子呀,怎么这会儿心疼了?年轻人将来用钱的地方多,咱们没有太多花钱的地方了。”
“我是说早晚留给儿子,而不是现在。”
“早晚?难道等到咽气的那一刻?钱用在关键的时候才有价值。咱们现在出钱,是雪中送炭,既帮了辛明他们一把,咱们住着也更踏实。”
“我说不过你,那就依你吧。”
建房工程承包给专业施工队,房子很快建起来了。
辛明此时已掌握了水电安装、地面铺陈、内部装饰等全套技术。自家新房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短短的一个月内,装修全部搞定,室内的所有家具也是辛明一手量身定做的。
一幢崭新、气派的新房矗立在村北头,引得乡亲们纷纷前来参观。
“一水的浇筑,地面全部铺了瓷砖”,“光卧室就有五个,我看总共得有二百五六十个平方”,“这方方正正的大院子,谁能想到你们家曾经住过巴掌大的院子呢”,“辛明,你这手艺可真不错呀,回头我家盖房,装修的活交给你了”……
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年,树旺60周岁了。
玉晓和树旺已经做了整整18年的豆浆了。
眼看着体力越来越不济,老两口决定停下豆浆生意,专心打理十多亩庄稼地。
腊月初八,是玉晓和树旺豆浆生意的最后一天。
这天早上,树旺对大家说,“乡亲们,听我说句话。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捧场,让我这份不起眼的生意一直维持到今天。为了表示我和玉晓的真诚谢意,今天的豆浆全部五折。
“我和玉晓年纪都大了,再打理下去有点力不从心。我们决定,明年停掉豆浆生意,专心侍弄庄稼。”
“好好的生意为什么要停下来”,“我们以后去哪喝豆浆呢”,“太可惜了”,“我们都喝惯了你家的,怪不舍的”……
“那年前加工豆腐的生意,还做不做?”一位乡亲提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大家放心吧,今年还跟往年一样,豆腐照做。这也是最后一年加工豆腐了。”树旺说完,自己都有些怅然若失。
玉晓家和千家万户一样,跨入了千禧之年。
这些年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深入人心,农民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富裕。
就在这春暖花开之际,玉晓一家搬进了宽敞的新宅院。
玉晓在院子里栽种了柿子、石榴、山楂、葡萄和枣树,又规划出一块地,专门种植蔬菜。
丛蕾决定不再上班,回家开办养鸡场。
树旺种地之余,经常到鸡场帮忙,协助丛蕾喂鸡、清理鸡粪、捡拾鸡蛋。
玉晓则任劳任怨地包揽起全家几乎所有的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