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书系·翻译研究·《红楼梦》称呼语翻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称呼语仿拟的认知解读

《红楼梦》会话中的称呼语仿拟,属于仿词/仿语,可分三类:就音仿拟、就义仿拟和就音义仿拟。

一、就音仿拟

就音仿拟指用一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替换原称呼语中的语素,从而仿造出新的称呼语,以达到诙谐的语用效果。例如:


贾琏陪笑道:“见老太太顽牌,不敢惊动,不过叫媳妇出来问问。”贾母道:“就忙到这一时,等他家去,你问多少问不得?那一遭儿你这么小心来着!又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的,倒唬我一跳。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47:405)本章所用版本为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冒号前面的数字表示书中回目,后面的数字表示页码。下均同。


本例中老祖宗仿“鲍二家的”造出了“赵二家的”。仿语中的“赵”和原语中的“鲍”,两姓同韵。这里的推导过程利用的是常规关系中的相似关系。跟“鲍”同音或同韵的汉字很多,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词类,如“包、宝、保、报、高、好、要、叫、笑”等,但根据含义理解的下向因果关系,依存成分的存在以自主成分的意向性为导向,前者受到后者的制约和控制,这里谈到的是人的姓,而不是其他类别的词语,所以非姓氏的非名词性词语均被淘汰,不在考察之列。

二、就义仿拟

就义仿拟用一个语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替换原称呼语中的语素,从而仿造出新称呼语。一般按照所用语素与原语素在意义上是相近还是相反分为两类:类仿与反仿。例如: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48:413)


本例仿拟涉及姓名,确切地说,是名字,即“贾雨村”的名字“雨村”。显然,“风村”的“风”是从“风雨”而来,风和雨都是自然现象,所以本例为类仿。这里的仿词显然利用了“风雨”这个常用二字词语,因为两字的相邻性,很容易从其中一个字“风”或“雨”引出另一个经常与之搭配的字。除了自然现象,还有利用相关植物来仿造称呼语的。例如: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52:458)


宋嬷嬷说的“花姑娘”是指袭人,袭人本姓花。宋嬷嬷说等袭人回来再作处理,让晴雯很不高兴,觉得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所以就借仿造称呼“草姑娘”以示讥讽,发泄不满。花、草均为植物,两字也经常作为相邻搭配使用。本例仿语的生成利用了常规关系中的相邻关系,也属类仿。其实,即便不是同类事物,只要是常用二字词语,就可用于称呼语的仿拟。例如:


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28:243)


“贝姑娘”是在常用二字词语“宝贝”的基础上,利用两字的相邻关系,套用上文的“宝姑娘”这一称呼语仿拟而来的。

下面的例子似乎有所不同:


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71:631)


本例为类仿,但与上面两例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凤丫头”“虎丫头”不关涉某个二字常用词,如“宝贝、花草、风雨”等,但“凤”和“虎”自有相似之处。凤为百鸟之王,虎乃百兽之首,两者同属王者至尊一类。这里利用的是常规关系中的相似关系。

就义仿拟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出自鸳鸯。看下例:


“因为不依,方才大老爷越性说我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久要报仇。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46:400)


鸳鸯为表誓死不嫁贾敬的决心,利用“宝玉”之名,一连仿造了“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等四个称呼语。前两个仿词与原词“宝玉”的后字都为一个字,“玉”“金”“银”具有相似性,均为贵重物品。后两个仿词有所扩展,用了“天王”“皇帝”两个二字称呼语,“天王”是天上的神中至尊,“皇帝”是地下的人中至尊。如果说“玉、金、银”表现为横向的相似性,那么“玉、天王、皇帝”则体现了纵向的相似性。四个仿词构成排比,气势磅礴,鸳鸯的贞烈个性也在这一连串的仿拟修辞格的运用中变得鲜明、夺目。

三、就音义仿拟

就音义仿拟与以上两种仿拟均有联系,是一种兼涉音仿和义仿的仿拟现象。从书中有关称呼语的仿拟来看,是先利用语音的相同飞白出一个新的语素,再在新语素基础上仿造出新的称呼语。例如:


红玉立住笑问道:“李奶奶,你老人家那去了?怎打这里来?”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26:228)


此例中“云哥儿”在文中是指贾芸,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李嬷嬷听来,就成了与之谐音的白云的“云”字,于是她顺口把“云雨”中第二字“雨”给带出来,仿照“云哥儿”,将“云”改成“雨”,创造出“雨哥儿”的称呼。前者利用的是语音、语形的相似性,后者涉及常用词“云雨”,利用的是语义的相邻性。又如:


五儿急的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61:535)


此例涉及常用词“方圆”。句中“圆官”是仿“方官”而来,而“方”是“芳官”首字的同音字。此外,就“方”与“圆”是反义词而言,我们也可把此例视为反仿。其中涉及的常规关系属相邻关系,因为“方”与“圆”之间存在“较方”“较圆”等词语。大体而言,“方”与“较方”为相邻关系,“较方”与“较圆”为相邻关系,“较圆”与“圆”为相邻关系,所以可以推出“方”与“圆”亦为相邻关系。反义词传统上一般认为是相对、对立关系,其实从认知角度看也是相邻关系,尽管并不明显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