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
语用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从重原则到重心理模型的发展阶段。国外语用推理模型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则在20—21世纪之交开始关注模型的推理研究,主要倡导者是徐盛桓,其理论集中体现在《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一文(徐盛桓,2007:2-9)。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语用推理依赖心理模型,心理建模是推理的基本形式;心理模型是人们心智中知识结构的组织形式,心智中的知识是人们对事物间的常规关系的认识,体现为以相邻/相似关系为维度组织起来的类知识,可进一步分解;语用推理是根据有关的显性表述,通过一连串的“如果x则y”的推导进行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的交替编码、组织和补偿,最后得到对有关话语的恰当理解。根据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徐盛桓(2007)提出一个更为具体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用来解释话语的生成机制。其大意为:自主成分即隐性表述,它以交际的意向性为导向,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主要手段,推衍出依存成分,即显性表述。
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一,某一特定语境中的依存成分是指某些显性表述,而自主成分则指通过相邻或相似关系推导出的、能够帮助读者或听者作出适合该语境理解的隐性表述。一旦语境改变,该自主成分有可能成为新语境的显性表述。其二,某一特定语境中的依存成分推导出其自主成分,有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可能要经过一连串的推导环节,比如先从最初的依存成分1,通过调动交际者的长期记忆和短时记忆,推导出自主成分1,自主成分1作为下一个环节的依存成分2推导出自主成分2,自主成分2再作为下个环节的依存成分3推导出自主成分3,依次类推,直至推衍出有助于达到相对完整理解的自主成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