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社会文化信息丰富的委婉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解读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挖掘其中的社会—认知语用机制,旨在一方面验证关联理论对话语交际的解释力,另一方面通过本研究充实该理论中的社会维度。
首先,本研究将系统描述委婉语的意义解读结果和交际效果。尽管委婉语是学术界的一个老话题,但我们梳理文献后发现,相关研究更加重视的是委婉语的表现形式、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潜在的语用功能或交际效果,而对进入交际的委婉语的实际解读过程、机制与结果重视不够。由于忽视了受话人对委婉语解读结果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有想当然地认为说话人只要使用委婉语就能够达到话语委婉效果的倾向,对委婉语的解读过程和结果缺少足够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目标是基于文献,并通过分析本书收集的委婉语用例、问卷和有声思维实验,描述委婉语的实际解读结果和交际效果,以便对委婉语在交际中的使用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本研究将分析影响委婉语解读过程的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目前,从语用学视角对委婉语进行的研究在强调语境重要性的同时,也往往会指出上下文、情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委婉语的理解。不过,这些研究往往是基于委婉语的成功解读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委婉语的失败解读会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导致了解读失败,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互动的,进而从反面为我们分析委婉语的解读过程提供补充信息。本研究将基于文献、真实用例和实验,细致分析被试的有声思维文本,梳理委婉语解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合访谈分析各个因素的参与过程,为话语解读的影响因素及其互动提供实证数据。
最后,本研究将搭建分析委婉语解读过程的框架。目前,与委婉语解读相关的研究虽然很多也基于关联理论,但以例证法为主要方法,从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结果导致这些研究主要是论证语境对委婉语理解的重要性。受话人建构语境时究竟都想到了什么?用于建构语境的假设如何运作,从而导致委婉语的准确解读或误解?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主,结合Kecskes(2014)提出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式,以及Chen(2014a)提出的关联理论视角下礼貌加工的情境化社会认知模式,通过有声思维实验和访谈,结合调查问卷,从受话人视角出发,探析受话人在解读委婉语的过程中,其语境建构所涉及的因素及运作机制,搭建分析委婉语解读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