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三
从2008年回国开始,京东便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身边有很多同事和朋友在淘宝上购物,我也曾有过试试的想法,但打开淘宝的网页,我就只想马上关掉。并不是淘宝的网页做得多么差劲,而是淘宝的调性不太适合我的偏好。于是,京东便承担了我几乎全部的线上购物需求。
这十多年来,我经历了京东的一次次改变。有不解,有不爽,但大多时候还是开心的。用户体验在我看来,不只是来自用户的感受,更主要是来自企业的主动追求。因此,我能够理解京东很多改变背后的商业思考,也能够理解京东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措施。虽不完美,但可以感受到京东始终在努力维护用户体验和商业的平衡。国内网站在学术会议中经常被作为信息组织混乱的例子,但京东给我的体验并非如此。在那个时候,作为体量庞大的电商网站,美国的ebay可谓是相当简陋,Amazon也还处于完善和成长期。京东作为一个本土的电商网站,不仅在设计上没有明显落伍,而且还超越纯线上服务打造了口碑超群的线下物流系统,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很自然地,我对京东的设计萌生了好奇。
我有不少朋友先后加入了京东,在闲聊中也从他们那里或多或少了解到关于京东设计的一些方式与方法,但仍感深度有限。前阵子有幸受邀在出版前读到本书,顿感对京东的设计有了更近、更清晰的认识。在这本书里,众多京东的一线设计师讲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经历。我最喜欢的,是这些设计师不只呈现设计的结果,还将主要的笔墨放在讲解设计背后的思考。
有理论、有框架、有模型,设计自然就充满了回味。这是我在不少设计团队出的集子里所没有看到的。作为读者,要看的不仅是设计的结果,更是对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深度思考。通过对理论、框架和模型的学习和思考,它们就可以被大家带到各自的工作中,应用在类似的任务上,既能够提升效率,又能够提升质量,让京东的经验可以被学习和使用。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了解京东。如果你对京东也有好奇,不妨在这本书里找找答案。
林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
用户体验布道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