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学发展永恒的主题。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自2007年3月起,德州学院组织全体教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并先后出台了《德州学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德州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德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三个执行文件。2009年初,德州学院决定集全校之力,开展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
德州学院于2011年3月17日制订了《关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思路。2011年10月,德州学院决定以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为试点开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同时学院还明确指出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任务:扎实开展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经验和教训,为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提供理论支撑和工作经验。2012年8月,该实验区(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当前的社会、经济等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急需培养经管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过程中,以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了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缺陷,从而造成了大量经管类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教育理念。其次,要调整培养目标,应该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岗位工作需要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转向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业人才;把质量标准从单纯的学术专业水平标准转变为社会适应性标准。最后,要改变培养方式,要与社会对接和交流,要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同时,应该加快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长于行动、敢担风险,勇担责任、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工作。创新实验区课题工作小组对德州学院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从政治方向、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就业岗位、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七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描述,从经管类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规格设计,针对每一项规格制订了相应的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创新设计、科技文化竞赛等教学培养方案,形成了以能力为主干、创新为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和谐统一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实验区课题工作小组提出,要以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为突破口,利用3~5年时间初步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型。这标志着德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核心和攻坚阶段,这既是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套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的编写基于以下逻辑过程: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率先完成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框架构建,其中,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在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中居于核心和统领地位。该体系的人才培养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是把专业课程划分为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一般课程四类,根据专业采取不同的建设方案与措施方法。其中,核心课程建设按照每个专业遴选3~5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团队建设。例如,会计学专业选择管理学、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五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每一门核心课程按照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素质的标准,分为经典教材选用、案例与实训教程设计和教师教学指导设计三个环节。而特色课程是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四位一体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中专门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套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列教材是在许许多多的人,包括德州学院经管系教师、部分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智慧,希望这套教材能为德州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季桂起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