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举人黄虞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乱世危局

时态紧急,由不得虞龙静坐衙内细细核对账册。他朝众人道:“我们且到城里走一遭,边走边聊,请各位说说黄平的经济、人情。”众人诺诺。

州城与县城,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城池辽阔,街道纵横,房舍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同知林惠之道,城内共九百余户,人口约七千,绝大部分为汉人,少数苗族、侗族等。虞龙走了几条街巷,然后登上城墙,立于城楼之巅,近望、远眺。

这黄平城多宏伟呀!

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播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命黄平知州曹进可重修州城。城垣以石为基,以砖为墙,坚固宏伟,筑有东西南北四门,东曰“隆远”,南曰“清云”,西曰“东平”,北曰“庆安”。每座城门均有城楼置其上,青方砖垒砌,二三层不等,作瞭望御敌之用,另建有炮台四座,出水洞五个。城墙周长九里三分十八步(合4062米)。后州牧李逢春在城内增建串楼一千三百间。崇祯六年(1633年),又在城垣上修筑巡逻马道及数口城池,及利用北侧东流之舞水筑护城河。

城墙修建已有四十余年,尽显破旧、沧桑,然虞龙心里依旧甚是赞叹。此等城墙,纵有贼人攻城,怕也难以攻陷吧!

他又想起崇祯十五年(1642年)黑苗围攻黄平的事来。此刻立在这黄平城墙之上,脑海中依稀可见当日江弘范守城御敌之景。顿感任重无比。

然而,那城墙上守城的军士,竟如自己初抵清平县城时军士一般,精神气馁不已,眼下已是初夏,仿佛尚沉浸在冬眠中,未醒过来。

训练军士、整顿差役,虞龙已是轻车熟路,此刻自不与他计较。待绕城墙一周,已是傍晚。晚饭罢,虞龙挑灯看账册,赋税、户籍、山川地理等,有不甚明了的,便问待在一旁的同知、判官等,直至夜深呵欠连连散去。

虞龙在州衙内看了三两天账册,黄平州之基本情况已了然于胸。时下危局,当务之急,得先训练军士、差役。他当即召集军士、差役等,在州衙前空地上集结。按账册,军士350人,差役250人,看上去人数少了当有四成。或吃空饷,或已逃跑,追究并无意义。虞龙当即宣布修改一些不合时宜的旧制,颁布一些新的制度及奖罚条例,并令张贴于衙前照壁及两边八字墙上,供人遵守。这些制度及奖罚条例均照搬清平县,已是驾轻就熟,一气呵成。

跟着,虞龙观看军士及差役操练。上至捕头、巡检、总旗,下至兵卒、差役,无不精神萎靡。虞龙拖出十数个特别离谱的,包括一名总旗,两名班头,重杖二十,随着杀猪般的号叫,众人仿佛才醒起,眼前这新任知州,乃隔壁清平县鼎鼎大名之黄虞龙也,无不胆战心惊,便如那大暑天,兜头一盆冷水下来,皆精神震动起来。

虞龙高声道:

“京师沦陷,皇上驾崩,时局危殆,更需诸位奋勇担当,守城安民,保家卫国!大家不要惊慌,不要气馁,崇祯帝西去,当还有太子,有王爷,有新的皇帝登基,大明不会亡!今日时局,不比往常,危殆甚,尤需大家鼎力作为!本州现正告诸位,在本州治下,懈怠及不为政为民者,无立锥之地!

“本州也不为难大家。想走者,请马上走人;想留下,为国为民者,欢迎!如留下,当遵本州规矩,如有违犯,一律严惩!

“现如今,国难当头,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望诸位,及我黄平州人,凡青壮者,多为民着想,多为国出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听闻清兵陷城、李自成、张献忠军陷城,多屠城,民存者十无一二。保家卫国当自强!

“四年前,本州知清平县,当着清平县的军士、差役,当着清平县的百姓,曾讲过一句话。现站在黄平州衙前,站在黄平的土地上,当着大家的面,当着我黄平百姓的面,本州再讲一次:从今往后,就让我们做好自己职责内的每一件事,不负百姓,不负朝廷!”

一如清平,掌声雷动。

混日子的,是呆不下去了。而有志者,心头无不激越澎湃。军士、差役走人者,十有三,军士只剩170人,差役剩120人。虞龙与同知、判官等商议片刻,即刻宣布招募,并张贴告示,响应者众。

随后,通过比试,虞龙从军士中挑选任命了四名总旗,从差役中挑选任命了五名班头,都各自统领一队。虞龙又规定了军士、差役每天均需操练及操练时辰多少等,均与清平如出一辙,甚至有所加强。自此,州衙的差役及军士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亦与清平无二。

随后数天,应募者众,根据州衙财力,共新募军士350人、差役150人,至此,黄平州已有军士520人,差役270人。虞龙又任命了总旗、班头数人不等。

制度修改颁布实施,军士、差役训练尽责,官吏各司其职,在州治要务安顿、部署好后,五月末,虞龙将事务交由同知林惠之代理,自己携判官李庆山及道从、吉安等,前往辖内体察民生。

黄平州户籍八千余户,人口五万三千余人,苗人五成半,汉人三成半,侗及其他少数民族等一成,多以耕种为生。地势西、西北高,东、东南低,北部、南部有山地隆起,中部为河谷坝子及丘陵地带。境内河流丰富,沃野广阔,只是人多地窄,民生多艰。

行走在路上,望着路边稻谷泛黄,再过些日子便可收割,奈何山林坡地丢荒甚多,心道,发展生产之要务,还得大力拓荒开垦才是。农家劳碌在田野间,丰收在望,脸上除了汗水与污迹,并无欢愉笑容。

官道上不时看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流,他们长途跋涉举步维艰的样子,当是自四川逃难而来。虞龙心有不恻,吩咐下去,在主要道口,架大锅煮粥,分派予逃难人群,以解一时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