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清平卫
在年前十天,虞龙一行回到了县衙。这次民情体察,差不多整整两个月,足迹几乎踏遍清平主要村落,以及山山水水。所见大多萧索,缺乏生气,地主欺压盘剥,百姓艰难无助,拓荒耕种甚少。他又想,或许这是寒冬的缘故吧,若是待到春耕,怕是热火朝天、生机勃勃呢。心里便觉着安慰许多,也已暗暗定下,春耕时再走一遭。
这段日子,县承张孝如在县衙里处理政务,不敢再有丝毫懈怠。日间走在街头巷尾,听见百姓在谈论知县大人的种种事迹,皆眉飞色舞,充满尊敬及爱戴,心里是倍感自豪,也倍感压力,更有巨大动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混日子喽。这位大人,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呀。一边将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一边督促差役、军士严格训练,两月过去,县衙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虞龙走在街道上,看见百姓脸上有了笑容,差役、军士纪律严明,心中甚是快慰,对这县承张孝如,也是颇为赞赏。尽管他也知道,县衙面貌的改变,根本是基于他这位知县大人的作风与威信,却也可以看出,张孝如也是一位能做事的人。
这一路多辛苦呀,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有上顿没下顿,每个人几乎都瘦了五六斤。来不及洗个澡、睡个好觉,虞龙便召集张孝如、刘欣茂议事,主要是相互汇报或通报下这两个月各自所处理的事务。
张孝如由衷地赞叹道:“黄大人,下官真是服了您呵,这些日子,下官天天听到百姓对您的颂扬。您的到任,真是我们清平天大的福气呀!”
刘欣茂也是赞叹不已:“可不是,下官跟着大人走了这一趟,目睹大人一心为民,雷厉风行,惩恶扬善,救苦救难,下官真是敬佩到五体投地呀。这样的大人,下官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呀。”
虞龙道:“两位大人,休要吹捧。清平百姓的安乐,还得多多仰仗两位呵。”
张孝如、刘欣茂双双抱拳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当下,虞龙将这两月行程、所处理事务及治理心得说与张孝如听,张孝如频频点头,刘欣茂也一边记下了。张孝如也汇报了所处理的事务,如差役、军士的训练、缉捕守城及诉讼断案等。大家跟着也广泛探讨了治理之道。
末了,张孝如特地备了好几个小菜小酒,还亲自下厨,为虞龙等一洗风尘。这饭吃得真香呀,这酒喝得真爽呀。饭罢,众人散去。虞龙泡了个热水澡,又看了会《资治通鉴》,才缓缓睡去。
次日虞龙醒来,到前堂看了会材料,报有乡贤来访。这些乡贤或举人贡生秀才,或大财主,多是辖内名流,他们对虞龙到任以来所作所为赞赏有加,皆承诺日后以知县大人为榜样,力所能及,造福一方云云。虞龙一一拜谢。待乡贤告退,已是午时。
午饭罢,想起已是年关,虞龙决定前往造访清平卫。清平卫位于城东二十里香炉山,虞龙带上县承,与道从、吉安等五名青壮,前往。县城有官道通香炉山,倒也平坦、阔落,众人步行前往,不过一时辰,已达。
清平卫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迄今已二百五十年。县承张孝如两年前曾随前任知县前往造访一次,知其已甚是没落,说与虞龙听,虞龙倒也知道卫所没落,然张孝如说得如此惊人,却是不大相信,当亲眼所见,却是所言不差,不禁大为叹息。
清平卫左千户所设于香炉山旁一里处小山,中千户所设于香炉山顶,也算是互为犄角,其他前、后、右千户所不知设于何处。
虞龙刚抵山脚,便被军士拦下,递上名帖,军士收了瞄了一眼,也不言语,回身走向营房。过了甚久,才见一副千户长大摇大摆走出,人倒也高大,就立于虞龙面前,瞄了众人一眼,喝问:“来者何人?”虞龙作揖行礼道:“清平新任知县黄虞龙拜过千户大人。”
千户长也不答话,手按剑柄,趾高气扬地站着。县承示意吉安,吉安递上一礼盒,里面装着二十斤肉、两埕酒、二十两银子。军士接了,千户长才抱抱拳,让了众人进去。也不过聊了几句,喝了半碗茶,千户长便推说有要事,起身送客。
虞龙走过军营,看见军士稀稀拉拉,毫无精神,训练仿佛是在闲步。出得营门,下到山脚,县承张孝如道:“听说,这千户所军士已不及四百人。”虞龙仰天长叹,如此军士,大明危哉!
时事动荡,如有危急,指望这清平卫守城,看来是不大可能,亦只能靠自己了。虞龙便越发坚定训练士兵的决心,此后自是常常亲自操练军士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