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内容相当广泛。研究资源配置的问题一般将其归纳为微观经济学的问题,研究资源利用的问题一般将其归纳为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的英文为“Micro”,原意是“小”。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时,我们应注意这样几点。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对于单个居民户来说,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要素以取得收入,然后,在商品市场上购买最佳的商品数量,在消费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以最佳的要素组合和最佳的产量组合进行生产,通过产品的出售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补充说明

单个经济单位即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和企业,指的是居民户和厂商。单个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分别以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商品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要素市场上。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下,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

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补充说明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的。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在这样做时,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结果增进了社会利益。“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法。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是如何决定的。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价格,即价格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产量是指某种产品的产量,即产量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假设条件,基本的假设条件有两个。

(1)有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市场经济的决策主体(居民户、厂商和政府等)都是有理性的,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理性的经济人不是自私自利的人,更不是损人利己的人,而是能够做出最优决策的人。

案例与分析

距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某大学校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提前返校,在图书馆开放的第一天就准备排队占座位以便有个复习考研的理想场所。不仅自己占,还帮室友、闺蜜占。在图书馆A区入口的第一个自习室,近百个座位上已有不少座位被贴上占座小纸条:“座位已占,请勿撕掉,谢谢”。

想一想,学生为什么要放弃休假提前排队去占座位,他们是有理性的经济人吗?

(2)完全的信息。假设市场上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充分地了解该市场所有的信息,能准确地判断自己应如何决策,从而能够制订最优的行动方案,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会出现因信息不充分而上当、错误决策的问题。

这两个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完全具备,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下列内容。

(1)均衡价格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这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而展开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

(3)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企业内部组织与效率的企业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

(4)成本理论,也称成本与收益分析。研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及经济利润的形成。

(5)市场理论,也称厂商均衡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结构的市场上的行为与市场均衡。

(6)分配理论,也称要素价格(市场)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个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讨论要素市场的均衡,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

(7)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

(8)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完全竞争、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信息不对称,价格调节并不总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补充说明

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如,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这些都是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宏观的英文为“Macro”,原意为“大”。

宏观经济学流派纷呈,当前最有影响的宏观经济学流派是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的。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补充说明

由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是建立在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而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又必然是以一定的国民经济活动作为前提,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所体现的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前提,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把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既定的存在,分析这一制度下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这种不涉及制度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分析的范畴。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微观经济学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学派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也接受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个经济学框架之内。理性预期学派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出清(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和理性人假设出发,提出了理性预期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宏观经济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提出了价格粘性和工资黏性概念,说明短期内价格调节的不完全性,重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都认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