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伦理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从金文入手研究西周伦理思想的意义

“从金文入手”具有两层含义,即从文字本身入手和从金文所记内容入手,我们的讨论主要围绕这两个层面。

(一)能促进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溯源性研究,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认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

中华民族许多伦理观的源头与初生形态,以及初期发展过程都在西周,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伦理思想予以足够重视,才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认识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从先秦以及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研究的整体过程看,西周伦理思想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溯源性。而进行溯源性的思想研究,以金文文字为切入点则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取决于古文字与思想文化的有机联系。汉字有“以形表义”的显著特点,类型各异的表意字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实际上往往有两个层次:一层是表达一般的概念意义,即词的指称意义;一层是蕴含其中的先民关于词所指称的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亦即先民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修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157页。。例如西周晚期出现的“信”字,《说文》诚、信互训,有诚实义的信字作“”“注1等形,其“从人、从言”之形,让人们联想到,此“诚”与人之言有关,即所谓的“言行一致”;其“从言、从心”之形,则使人联想到此“诚”要求“言必由衷”,即心口一致。西周早、中期的“诚实”观以谌、允、亶、孚等字为载体,其“诚实”所要求的主要是较为笼统的“实在”“厚道”。到西周晚期,固有“诚实”观发展为以具体的“言行一致”“心口一致”为内涵的“诚实”观,这一发展变化就导致了“信”字的产生。“信”字的形体结构中既蕴含着古人关于“诚”的认识,也蕴含着固有“诚实”观面临“心口不一”“言行不符”等现实行为强烈冲击的时代背景信息。在溯源性思想文化研究中,往往涉及字的引申义,然而要准确认识其引申义,必须尽可能通过对字的形、音、义的分析,追溯其本义。比如“德”字,或认为其本义指“属性”,或认为指不含褒贬义的一般属性、行为,然此类见解与西周铭文、文献所载不符。究其原委,其对“德”字本义的理解不是从形、音、义入手,而仅仅依据后世的某些文献记载,将其引申义视为本义,从而在界定西周“德”观念的内涵时出现失误。以上例证表明溯源性的思想研究,从相关的初形朔谊考证入手,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注1《说文·言部》云:“,古文,从言省。,古文信。”

(二)有利于把握西周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

西周伦理思想的研究历来都很薄弱,几无人涉及发展变化,其重要原因在于,可资利用的材料太少。研究西周伦理思想的主要文献材料是《尚书》《诗经》《逸周书》,而这些典籍的有关篇章,主要涉及西周早、晚期的部分伦理思想,中期的尤为缺乏。西周铭文中的伦理思想材料,从时间上看,包括了早、中、晚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期材料的奇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补早、晚期材料之不足。因此,并重金文材料与传世文献材料,佐以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比较充分地揭示西周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

(三)有利于西周金文研究视野拓展与研究深化

虽然研究西周伦理思想才是本书的主旨,但我们的研究毕竟涉及西周金文与伦理思想两个方面。所以就客观效果看,在利用西周金文材料研究思想文化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西周金文的研究。从研究视野的角度讲,过去的研究主要着重于西周金文著录,铭文考释,西周金文中的职官制度、经济制度、礼制、政治思想等等,极少从西周金文角度研究伦理思想,从西周金文的角度对西周伦理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则是空白点,因此,本课题的选定与完成无疑使西周金文的研究视野有所拓展;从深化研究的角度看,一般的考释铭文,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方面遵循汉字“以形表义”“音义相联”的规律,从字的形、音、义入手考释的初形朔谊;另一方面又往往据金文所记载的内容,并联系文献的相关内容来印证对其本义的考证及其引申的训释。而在本书中,对西周金文词语的训解,除了从以上两方面着手之外,往往将训解对象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与广泛的联系中,由此获得可信度更高、准确性更大的训解。天、帝乃西周金文中的习见词汇,而商周天、帝关系的学术探讨一直众说纷纭。本书考辨殷周天、帝关系,既从形、音、义入手分析天、帝之本义,又将其置于殷周天帝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其联系,考察其异同,同时联系中外不同民族的类似观念产生的途径及相应的思维水平,从而获得“殷周的天、帝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上天’的观念”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