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所关注的,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片段,亦是晚明士人艺术生活史的一个侧面。即以当时经济状态和历史文化为背景,从士人的日常生活、艺术社会及流行观念等方面切入主题,总其大端,略有二义:一为窥探其时士人社会的书法生活和艺术经济,二则由此观照时代的艺术思潮和书法生态。
士人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代表了所在时代的学术文化走向。本质上说,任何文化的观念,都需落到活泼泼的生命个体及其生活实践之中,并藉此得以体现和升华。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传统意识存在于士人(书家)个体的生命行为和生活实际之中,又体现在大众意识和社会观念之上。因此,由生活而书法、由书法而观念的叙述与阐释,既不脱离书法的本体内涵,又能藉此而思考书家的艺术行为和思想方式。
文人生活中的交际应酬、隐事秘辛,往往存于稗官杂录与钞稿尺牍之中,故本书所据史料,既重正史实录,也采野史稗乘,既用日记手札,也参小说戏曲,虽以服务文章为准,但在论述过程中,对这些史料也尽量谨慎甄别,小心引证。如著名学者谢国桢先生在《增订晚明史籍考》“自序”中指出,“有明一代,史学最盛……沿及明末,著述尤繁”,并据引清人全祖望“明季野史,不下千家”之语进而阐发道:“有明一代史部,著述虽繁,然率为缙绅士夫所撰论,多向壁一曲之见,其仇口诬蔑,颠倒是非……即一二名篇,亦间有驳杂之处。盖家期马班,人各操觚,但凭传闻,遂至舛伪。”谢先生乃文献学大家,其言有自,所说颇允。这一论述,描述了晚明史料的基本面貌,也对史料的选用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书法史研究所据的基础和核心文献是图像(书法作品)和文本(文字材料),二者不可或缺。本书对书法作品图像材料的处理,将不重在技法的品评和风格的分析,而更多注意作品背后所暗藏的线索,如生活的场景、书写的心态、交游的方式、品赏的眼光,等等。本书无意想象其时书法生活的情景,而更愿意思考晚明士人生活中书法艺术的文化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