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笑出声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现实好与坏,都要去接受

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外部世界。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木匠带着他的孩子到地主家干活。

这个木匠干活十分卖力,当他干活干得大汗淋漓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掉了。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心想这么热,孩子也一定很热。为了不热着孩子,他把孩子的衣服也一件一件地脱掉了。

结果,孩子被冻死了。

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夸张,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犯过类似的错误。我们相信自己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认为自己欣赏的人必定也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认为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必定大多数人也很喜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涉及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即“虚假同感偏差”。虚假同感偏差又称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接收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会使人坚持自己的认知。

那么,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呢?1977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李·罗斯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两个简单而有效的实验。

第一个实验,实验者要求被试阅读一些关于冲突的资料,告诉被试有两种回应方式,同时要求被试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回应方式。

(2)说出自己的回应方式。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正如李·罗斯和他的同事们预期的那样,即不管被试选择哪种回应方式,他都认为自己的选择和别人的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更有意思的是,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做出了更为极端的判断。被试对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产生了偏见,甚至认为那些人不正常。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理论,李·罗斯和他的同事们又做了第二个实验。

这次选择的被试是一批新入学的大学生。实验者以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作为实验道具。

实验内容就是问被试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乔的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如果被试愿意的话,他们就会被告知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并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但是,实验者并不告知被试这家饭店的饭菜质量。

这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个实验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有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这么做。

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说:“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很显然,他们对别人特征属性的判断是不正确的。由于人们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与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但这种自信无疑是盲目的。当我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时,便会产生错误的观念。我们往往十分乐意接受自己的优点,却时常回避自己的不足。

当一个人客观地认识自己之后,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当一个人客观地认识世界之后,才能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只有接受了现实的好与坏,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