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提要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以古典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从而确定各国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而分别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古典贸易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着支配地位。但是,古典贸易理论以劳动是唯一投入要素、机会成本不变作为其分析的前提条件,而实际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不仅仅只有劳动,还有资本、技术等要素。因此,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古典贸易理论作了发展和修正,将递增的机会成本、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引入到分析中,重新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解释。
20世纪30年代,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指出,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其要素禀赋的差异也可以是除劳动生产率差异之外产生比较优势的又一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后来,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了适用性验证,得出了里昂惕夫之谜,一般把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教学目标
(1)理解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点。
(2)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并能进行互利贸易分析。
(3)理解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的含义。
(4)掌握赫-俄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了解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相关解释。
开篇案例
世界上主要有两类农产品生产国。一类是土地丰裕型国家,这种国家土地多、人口少,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且数量大而种类少,被称为新大陆农业国家,如美国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棉花、大豆、玉米、小麦和大麦等。与新大陆农业国家相对的是传统农业国家。这类国家的特点是人口多、土地少。比如我国,我国在棉花、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生产上无法和美国竞争,加入WTO后,我国进口粮食的迅速增长也说明了这一点,进口粮食等农产品实际上就是进口了我国非常稀缺的土地资源。但是,我国在劳动力要素投入较多的园艺业和养殖业的生产上却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鲜花,目前云南、广东、山东等地的鲜花在世界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又如肉类产品,我国猪、牛、羊肉的价格比国际上至少便宜50%,禽类、兔肉,以及虾、蟹、鱼也极有竞争力。
上述事实说明,我国作为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在生产密集使用土地要素的农产品上,与新大陆农业国(如美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但我国可以充分利用人口多的条件,大力生产密集投入劳动力的农产品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本文由作者改编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