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中国史: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生机勃勃的康熙帝国

小孩子也能成为大政治家

人们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就是这样一个少年英雄……

在今天,当听说某某人20多岁或30岁不到就已成为高级别干部时,许多人也许会禁不住啧啧称羡。然而,政治素质的区分真的只能以年龄为标杆吗?至少清朝康熙皇帝玄烨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小孩子也能成为大政治家。

玄烨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其母为顺治帝之妃佟佳氏。玄烨之所以能成为日后的康熙,是与他曾得过天花分不开的。可见,生病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没准还能因祸得福,成就大事。康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玄烨出生的年代,天花流行,当时的皇帝、后妃以及阿哥们,为了躲避天花,经常出宫“避痘”。因此,玄烨生下来不久就由奶妈抱出宫外,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的一处府第(即今北京的福佑寺)中哺养。但是,玄烨在两岁时仍染上了天花。值得庆幸的是,他平安度过了这生死一劫,并获得了对天花病毒的终身免疫力。而此后,这竟成了他登上帝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福临病重。由于当时年仅24岁的福临正值盛年,此前并没有考虑过立嗣之事,只好临时裁决。顺治帝倾向于立皇次子福全,而其母孝庄太后则主张让皇三子玄烨即位。顺治帝犹豫不决,就派人征询他素来敬重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天花,具有终生的免疫力,是即位的理想人选。顺治帝一生非常相信和尊重汤若望的意见,于是便下诏立皇三子玄烨为帝,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重臣辅政。正月初七,顺治帝病逝于养心殿,把大清江山和沉甸甸的责任留给了年仅8岁的玄烨。正月初九,玄烨正式即帝位,从下一年开始,改年号为康熙,清王朝的历史从此便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康熙刚即位时,还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政。顺治帝任命的四大臣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辅佐幼帝,最初几年尚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臣内部势力的增长变化,本来排在四辅臣末尾的鳌拜的势力日益增长壮大,致使四辅臣之间的权力制衡被打破。鳌拜是个权力欲最为强烈的人,逐渐地由恃功自傲走向了欺君弄权。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去世。康熙鉴于四大臣辅政体制已经名存实亡,反而成为鳌拜专权的工具,便上奏祖母孝庄太后,请求亲政。祖母理解孙儿现在的处境,自然应允。康熙乃于七月七日,举行亲政大典。然而,康熙虽然亲政,但鳌拜却仍然继续掌握着批理章疏的大权,并迫害死了苏克萨哈,使遏必隆亦依附于自己,他甚至对康熙有不轨的企图。有一次,鳌拜故意装病不朝,康熙亲自到他家里问候,却在他的寝室里发现炕席上放了一把短刀。按照规定,臣属面见皇帝,身边不许携带任何兵器,否则即以图谋不轨罪论处。由此可见,鳌拜根本就未曾把康熙放在眼里。年少精明的康熙当然也装作毫不介意的样子,慰劳了几句,便回宫去了。

这件事更加深了康熙要除掉鳌拜的决心。然而康熙也知道,鳌拜势力根深叶茂,亲信党羽遍布朝廷,控制了许多重要部门和中枢要害,如强行拘捕,可能反会遭遇不测,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主意拿定后,康熙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稳住鳌拜。表面上,康熙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特别是在有鳌拜及其死党聚集或参与的场合,便说些人生几何、江山粪土的话,表示自己无心恋政。其次是培养一支自己信得过的侍卫队。满洲人有一种唤作“布库”(布库系满语,意为摔跤手)的摔跤游戏,康熙以玩耍为名,从皇帝直属的满洲上三旗贵族子弟当中,挑选了几十名身强力壮的少年,组成了善扑营,天天练习“布库”之术。善扑营既是准备用于擒拿鳌拜的格斗队,又是保卫康熙的侍卫队。鳌拜果真以为这都是小孩子们在闹着玩儿,就没往心里去。康熙通过和这些少年们一起嬉戏,摔跤踢打,不但武功有了长进,而且也和这些少年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们均成为擒拿格斗的好手。康熙又以寻找棋友为名,将自己信得过的很有组织能力并擅于角扑之术的索额图(索尼之子,康熙的皇后的叔叔)由吏部右侍郎调任为一等侍卫,放在自己身边,实际上是掌管善扑营,为执行擒拿鳌拜的任务做准备。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擒拿鳌拜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行动之前,康熙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其在京城的势力。部署完毕后,十六日的早晨,康熙集合了担任此次擒拿任务的善扑营全体队员,亲自做了战前动员。他用激昂的语调问这些少年伙伴们:“你们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我的好朋友,你们是敬服我呢,还是敬服鳌拜?”这些少年伙伴们齐声回答:“只敬服皇上一人!”见此,康熙大声宣布:“好!我今天就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捉鳌拜!”接着,康熙向小伙伴们宣布了鳌拜的罪行,又向小伙伴们做了具体的布置,将他们隐藏在进宫大门的两厢。安排好了以后,康熙派人去请鳌拜进宫。鳌拜不知是计,一点戒心也没有,大摇大摆地便来了。看到鳌拜仍然如此横行,康熙不禁怒火上冲,大声地喝道:“来人!把这个逆臣给我拿下!”说罢,冲出一群少年,把鳌拜团团围住,有的扭胳膊,有的拧大腿,有的搂脖子,有的抱后腰。鳌拜初时还以为这是在跟他开玩笑,待发觉情形不对之后,已来不及反应,被这些少年们七手八脚地用绳子捆了个结结实实。康熙见鳌拜已经被拿住,便下令将他投入大牢,并马上升朝,宣布已经逮捕鳌拜,命令大臣们调查他的罪行,紧接着将鳌拜的党羽们也一个个地捕捉起来。

鉴于鳌拜所犯的罪行,康熙原拟将他革职处斩。但在提审鳌拜时,鳌拜脱下衣服,指着身上的累累伤痕说,那是他以往在搭救清太宗皇太极时留下来的。康熙于心不忍,便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终身软禁。康熙又收回了辅政大臣批阅章疏之权,此后各处奏折所批朱笔谕旨,皆出自他本人之手,而从无代书之人。这翻天覆地之举,竟出自于一个15岁的少年之手,所谓“艺高人胆大”是也。这表明了康熙在政治上的早熟,也初步显示了少年天子过人的治国理政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