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雨无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风雨欲来

六月份的时候,我买了很多书,但大多数都没来得及读。

来深圳行李不宜太多,我甚至连过冬的衣服都没带,就带了一条绿色的军毛毯,两身短袖休闲裤的夏装,两双鞋,几双袜子,几条短裤,笔记本,一盏台灯和一张可折叠放在床上的桌子。放下这些,行李箱的剩余空间已不多了。再看看身旁刚买不久的一大堆书,只能从中割舍一部分。于是思前想后就带了三本,《平凡的世界》二、三部,和一本《挪威的森林》。

《平凡的世界》于9月中旬看完的,给我心灵极大的震撼,一度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倾诉,但想想还是算了,不如诉诸文字,化作几篇日记吧。

在双十一的前夕,晚上十一点五十左右,我盘腿坐在床上,在折叠桌上的台灯的白炽灯光下,合上《挪威的森林》。然后坐躺着,脑海再现书中的人物。

故事讲述的是第一人称“我”,渡边,在飞机降落德国汉堡机场时,机舱天花板的扬声器突然传来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而开始对一段青春往事的追忆。高中时期最好的朋友木月自杀,与之为恋人关系的直子从此一个人生活。而后渡边上大学,与直子巧遇开始交往,在为直子庆祝20岁生日的一个雨夜,两人发生性关系,第二天直子便不知所踪。

抱有愧疚的渡边一直往直子老家写信,但都了无音讯如石沉大海一般。期间在一家小餐馆结识了绿子,又因借课堂笔记而开始频繁的交往。比之直子的娴静腼腆,让人捉摸不透,绿子则活泼热烈,敢爱敢恨。

几个月后,渡边收到直子的来信,说在一家远处深山的精神疗养院疗养。渡边前去探望,并表示会永远等直子。期间又结识了直子的室友玲子,一位看破红尘、热情爽朗的三十八岁妇女。

在等待过程中,渡边与绿子的友情也在悄无声息中转变为爱情。恰恰这时候,玲子来信,直子的病情一再恶化。一面是直子,一面是绿子,他在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然而不过多久,就传来直子自杀的消息。

失魂落魄的渡边开始漫无目地的徒步旅行,最后在玲子的鼓励下,开始对往后人生的摸索。

描述的不尽人意,但大体是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似乎有些俗套,但好的作品往往意在言外,加之村上诗意般的文字里,和对细节的极致描写中,让我一度沦陷其中,无法自拔。

诚实的说,我没有看懂,也不理解里面的许多人的所作所为,似乎没什么道理。但我后来想想,以我的思维逻辑去踹度她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这本身就没什么道理。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就爱这样干。就是这样,别谈逻辑。

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绿子,毕竟她的性格放在书中是那么可爱,现实却不一定。似乎很多小说都有这么一个人物,他们只活自己,从不在意周围的眼光,做着别人不敢做的,说着别人不敢说的,尽管他们饱受生活的磨难,却依旧热烈于生,如东方吐露的朝阳。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木月之死让渡边引发的思考: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死和生不是对立的,即除了生并不一定就是死,除了死也不一定就是生,生死之间应该有着其他的东西,死只是生的一部分,生也是死的一部分,那一部分是什么?是我,是你,是他。死是静止的生,静止于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中最不解的就是结尾渡边与玲子发生性关系的一段,百思不得其解,与一个长十八岁的妇女,而且中间并未有任何过渡。后来百度,才找到一个让我比较信服的说法:性是象征性的,象征着二人的相互救赎,解救他人,即是解救自己。

不无道理。

最后用玲子给渡边的回信中的一句话结尾: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

风雨欲来,怎么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