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不会成真,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童话故事没有告诉孩子,我们的世界上有恶龙。孩子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是有恶龙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恶龙是可以被杀死的。
—G. K.切斯特顿
无论每天的家庭日程有多么繁忙,你总是要留出睡前故事的时间,因为床边故事是个古老而传统的神圣仪式。表演时间到了,舞台要布置好,故事书就是剧本:把卧室里的灯光调得柔和一些,摆好枕头,盖上被子,床边放上一只泰迪熊或布偶娃娃,爸爸妈妈要专注在孩子身上。这是个亲密阅读和谈话的时间,也是双方增进情感交流的契机。在清醒和沉睡之间温柔且舒缓的时光中,如何才能最好地展开对话呢?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有节奏感和韵律的故事,还有会说话的小动物,最能让他们着迷。你一边讲故事,一边和他一起轻轻拍着兔子玩偶,轻声地说“晚安,月亮”,然后再开始追寻故事中的小斑点狗。随着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变长,对词语和概念的理解力增强,你和他们一起同情忧郁的驴子屹耳,到各个世界探险,那里住满了友好的奇异动物,还有深夜厨房、巨型桃子和巧克力工厂。当你已经把经典的童话故事都说完了,然后呢?许多孩子(尤其是有哥哥姐姐的小孩)要求读更刺激的故事:“我要听《哈利·波特》!”你可别太快同意,因为要是你跳过小熊维尼,直接到邓布利多,你就会错过童话故事里的一些东西。
童话故事!它们其实充满血腥、色情、歧视、不公和残暴。为什么要给孩子讲这些充满遗弃、诱拐甚至吃人(例如格林童话里的《汉斯和格特的奇幻森林历险记》)的情节,涉及奴役儿童和孤儿(《灰姑娘》)的主题,以及残忍地捕杀凶残野兽(《小红帽》)的故事,来终结孩子短暂的纯真童年呢?这是因为,你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在温暖的卧房里勇闯黑森林,实际上你是在培养他一颗强大的心,去承受一整天下来他累积的紧张、混沌的思绪和不安的情绪。
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的经典著作《使用魔法:童话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解释了这些奇幻狂野的童话故事,是如何教会年幼的孩子接受和认可自己心中混乱的情绪,而让小孩子们着迷的。当孩子们认识了童话故事里的各种坏人,他们内心的狂暴情绪得以投射到那些角色身上—例如,孩子也会感受到一般人感受到的又爱又恨的情绪,但他不知道如何去向家人或朋友表达。当他听到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机灵、坚韧不拔又足智多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坏蛋,他便可以学到行动会产生后果,行动会带来希望,也获得了一个英雄主义的榜样。“童话故事是有暗示作用的,”贝特尔海姆在书中写道,“故事中也许暗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但从来不直接说出来。童话故事让孩子去想象,当自己遇到了故事中描述的遭遇和人性时,该如何去面对。”[1]
读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随时停下来,问问孩子,关于主人公面对的困境,她是怎么想的。要是她是主人公的话,她会怎么做?为什么呢?她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她认为角色的命运最后应该是怎样的呢?
童话故事的本质是异想天开,它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提出她内心觉得困扰和迷惑的问题。别害怕对孩子直言不讳。你的简洁和坦率能解开孩子苦恼的心结。无论孩子想热切地探索哪条道路,你都要为她举起照亮前路的明灯。有一位七岁的小男孩,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年龄感到纠结:“像汉斯和格特这样的小孩,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不能打败一个巫婆的。她会把他们吃掉的。”他的父母感受到了儿子的忧虑,于是给孩子看了一系列现实中的孩子是如何面对困境的真实故事,包括《泰坦尼克号沉没了,但我活过来了》(I Survived the Sinking of the Titanic),还有《我是飓风卡特琳娜的幸存者》(I Survived Hurricane Katrina)这类的书。小男孩从整天忧心忡忡的样子,变得特别富有冒险精神,夏天时甚至和爸爸商量对策:“我们别去靠近救生站的地方游泳,不然救援人员大概会阻止我们下水。”
你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在温暖的卧房里勇闯黑森林,实际上你是在培养他一颗强大的心,去承受一整天下来他累积的紧张、混沌的思绪和不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