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的说话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谈话创造空间

每当父母们来访,拿家里的孩子不听话或不开心的问题向我求助时,我会问他们双方发生摩擦的源头在哪里:“在你们和孩子的日常沟通中,你们对孩子的唠叨、提醒甚至责骂占了多少比例?”家长们的答案总是充满懊悔,他们夸张地把责任归咎于自己:“呃……有90%,甚至100%?”

这肯定是不真实的。这些家长肯定和孩子有过各种有趣的即兴对话,但他们坦白地告诉我,他们经常处在“小心点啊!”的状态之下。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可以处理好日常的活动,因此他们没办法不唠叨和责骂孩子。

我接着问他们家孩子会花多少时间玩平板电脑等设备。家长们典型的回答都是:“太多了。”而他们的肢体语言则会是:脸露悲伤,低下头,不断地摇来摇去,双手摊开,一副逆来顺受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我之所以问关于唠叨和玩电子设备时间的问题,是因为我想让家长们意识到这些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的代价。孩子除了上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家长为小事斗嘴,或者沉迷于虚拟的电子世界,这样,亲子之间能够进行亲密而自由的谈话时间就几乎没有了。

每次谈话都在等待着展开的契机:孩子察觉到家长准备好聆听了,并且能专注而积极地回应“是的,还有……”来扩展谈话。丰富生动的亲子对话是自然而然展开的,但其中也蕴含着一些无声的规律。它要求家长做到:

● 信任。你要对孩子言出必行。

● 尊重。你不能流露出假惺惺或鄙视的态度。

● 好奇。你会问孩子问题,热切地表现出你想听到更多。

● 真诚地感兴趣。别生硬地点头,听到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提问。

● 专注。当孩子表现出认真、兴奋或者疑惑时,你可不能因为忙着别的事情而没留意到。此外,你可以自律地主动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地聆听和回应孩子。

● 耐心。通常情况下,你要让对话进行下去,直到它自然结束。

像这样的亲子交流频率该是多少?要做到每一天都有,但也不必在孩子每一次说出一大串词语或摆了一个没有故事背景的表情时就开始谈话。谈话的长度需要维持多久呢?视情况而定,看条件允许。毕竟你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做,而且还要有个人的生活。

许多家长喜欢抓住开车、洗澡或睡觉前的时间来展开亲子对话,谈论今天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的确,这些每天的常规活动为对谈提供了可靠的时机,但是它们是有限制的。一般到了晚上,大人和小孩都累了,或者大人还有工作要处理,这样就会让谈话变得十分匆忙。因此,家长专注的陪伴需要有灵活性和平易近人。

我曾经和家长谈过,唠叨、责骂和让小孩子玩太多电子设备会制约孩子沟通的欲望,他们更习惯于进行即兴的聊天。家长听到的再也不是孩子们提的要求或编的借口,而是既有趣又深刻的故事,孩子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口才也会越来越好。

从早晨就要开始为孩子创造空间。要是你和大部分人一样,早上起来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你的手机,它会传来非常可靠且悦耳的闹铃声。但是……要是你顺便看一眼短信或邮件或新闻,你的心思就会进入复杂的优先级排序模式:关于这条指示,或者那条信息,我是要保存,还是要回复,还是忽略它们呢?要是你优先处理了手机上的事情而没有去看孩子的脸,他很可能察觉到你的心思已经被占满了。如果你能抑制查看信息的冲动,你才能有机会考虑今天孩子有什么安排。孩子昨天是怎么过的?他有没有对今天有特别的期待或者担心呢?即使这样简短地思考一下,你也能更有准备地来到他面前,听他讲述他新奇的点子,在他今天出门前给他一点小小的但重要的鼓励。

一天下来,来自电子设备的干扰是我们开展对话最大的障碍。为了和这些障碍划清界限,促进亲子交流,专家认为当家长身处以下场景时,不应该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 全家一起在家或在外吃饭时;

● 开车时;

● 洗澡时;

● 睡觉前。

除此之外,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把手机放在视线以外的地方,比如放在包里,这一定没有错。

孩子会模仿你使用手机的习惯,正如她会模仿你的礼仪和态度一样。但使用电子产品和学习餐桌礼仪还是不同的,因为前者是一种彻底的文化转变,它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明显。我们还不清楚二十年后,电子设备会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谈话技巧。但我们知道,这些技巧都是在童年时获得的,并且依赖于家长持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