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蓝皮书(2017-2018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福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7~2018年)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围绕“首善之区,深圳标杆”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努力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优质教育品牌,营造了以“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教育治理与均衡优质同步,基础建设与内涵发展同步,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同步”为主要特征,以“福田表达、福田标准、福田质量、福田模式、福田样本”为主要标志的福田教育新生态,奋力推进福田教育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第一部分 福田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

一、福田区经济发展水平

福田区毗邻香港,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深圳的行政、金融、经济和交通枢纽中心。福田区辖区面积78.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17万人,管理服务人口208.55万人,人口密度达2.65万人/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福田区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20%的生产总值和15%以上的税收,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福田区经济建设大步跨越发展,2017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20.56亿元,增长8.4%,总量在全省、全国县(区)排名前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74.51亿元,增长24.8%,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进度保持全市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7.51亿元,增长9.2%,总量占全市三成。外贸保持稳健增长,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7.97亿美元,增长13%。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实现税收总额1505.57亿元,增长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71亿元,增长11.3%。福田区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绩效奖励1500万元。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税收总量连续多年全市领先。中心城区综合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辖区内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持牌金融总部机构、50%以上的创投机构、70%的物流总部、60%的安防企业总部,是深圳国际化综合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二、福田区教育发展规模

(一)学校规模

目前,福田区各类学校总计达240所。中小学87所95个校区(小学51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4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其中,公办学校73所,民办学校14所;幼儿园153所,其中,公办园19所,民办园134所。全区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普高、职高均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二)学生规模

全区在校学生达189602人。其中,幼儿园儿童48778人、小学生93576人、初中生29239人、高中(含职高)生18009人。

(三)教师规模

全区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教职员工15700余人。其中,幼儿园7000余人、中小学8700余人。教职员工总数中,专任教师11429人,其中,幼儿园教师3712人、小学教师4085人(公办3443人、民办642人)、初中教师2326人(公办1993人、民办333人)、高中教师1306人(公办944人、民办362人)。

全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有9人,特级教师56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36人。

三、福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做到“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数2015~2017年分别为30.2亿元、34.27亿元、44.64亿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3.48%、30.26%,财政经常性收入2015~2017分别为102.88亿元、115.07亿元、140.23亿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1.85%、21.86%,教育财政拨款连续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数逐年增长,2015~2017年小学分别为15640元、16895元、23846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8.02%、41.14%;初中分别为24090元、27028元、35518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2.20%、31.41%;高中分别为28267元、33793元、44021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9.55%、30.27%;职校分别为23642元、24053元、31064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74%、29.15%。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数逐年增长,2015~2017年小学分别为3925元、4063元、5442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3.52%、33.94%;初中分别为4505元、4738元、5730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5.17%、20.94%;高中分别为5153元、6473元、8552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25.62%、32.12%;职校分别为6645元、7117元、7180元,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7.10%、0.89%。

此外,教育费附加资金2015~2017年分别为28210万元、39135万元、40814万元,全部拨付给学校,均用于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二部分 福田教育改革发展现状分析

一、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发展阶段

近年来,福田区主动适应领跑“深圳质量”新要求,围绕“首善之区、深圳标杆”战略目标,巩固强化“核心城区”优势地位,努力打造现代化、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福田教育”品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深圳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要求,通过挖掘区域资源优势,明确优质教育生长点,形成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着力营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全力推进福田区现代化典范城区建设。福田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对标中心区人才需求,着眼教育供给侧改革,统筹配置优质资源,狠抓教育内涵发展,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优质教育,奋力推进福田教育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福田区先后获得了“基础教育国际化综合示范实验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等荣誉。

目前,福田教育正处在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期,教育综合改革步入深水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进入关键期。

这个时期,福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深圳新一轮发展时期,主动担当教育改革发展新使命,打造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营造以“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教育治理与均衡优质同步,基础建设与内涵发展同步,课程改革与队伍建设同步”为主要特征,以“福田表达、福田标准、福田质量、福田模式、福田样本”为主要标志的福田教育新生态,增强福田区教育承载力、集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凝聚高端人才提供最优质化的教育环境。

福田教育新生态的五大标志

1.福田表达

福田区通过对“十年磨一剑”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深度展示了福田区中小学课堂改革的理念、实践及成果,被称为“课堂革命·福田表达”。

2.福田标准

福田区从建设规模、功能配置、空间利用、建筑标准等4个方面,提出了18项对标国际一流、全面提升辖区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标准,简称“福田标准”。

3.福田质量

福田教育始终坚持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作为“福田质量”的标杆和核心内容。

4.福田模式

福田区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而创建的“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等多样化办学模式,被称为“福田模式”。

5.福田样本

福田区率先创新办学体制,为全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探索建立区内外学校共同体,以及实施增量学校带动存量学校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福田样本”。

二、改革发展主要举措与取得的成就

(一)重规划,抓行动

以区域性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与蓝图。以具操作性、系列性的行动计划,确保规划的实施与落实。

1.制订教育发展规划,引领教育改革创新

着眼于福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需要,着眼于群众现实的教育要求,着眼于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格局,着眼于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福田区制订并实施《福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确定了“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国际开放、品牌打造”五大发展战略,明确了福田教育发展的思路、愿景、目标和任务措施——“至2020年,把福田区建成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全民学习型城区,成为深圳率先建成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迈入世界先进教育行列的典范区。”

2.制订各项行动计划,落实教育发展规划

近年来,福田区教育局又相继出台了《福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行动计划》《福田区学前教育惠普发展行动计划》《福田区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管理机制行动计划》《福田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等11个行动计划,并制定了《福田区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2017~2020)》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以各项行动计划,有序、有力地推进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得以全面落实,推进福田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二)重民生,优服务

谋民生之福、解民生之忧,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1.深挖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

一是加快推进学校建设。2017年,完成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32所,增加学位2700个;新开办幼儿园3所,提供学前教育学位850个。加速推进8所代建制学校建设,争取2018年全部开工。明年将优先保障完成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2所,增加中小学学位4200个;新开办幼儿园3所,提供学前教育学位约800个。

二是深挖潜力,增加教室。部分学位紧缺学校,将功能室、会议室、校长教师办公室等临时改造为教室,以及将闲置物业用作办学场地,以增加学位,缓解入学难问题。

三是探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五四制”改革,推进“小初结合”办学模式。在小学学位紧缺片区,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学生在六年级直升初中的升学机制;牵手毗邻小学六年级直升初中学校;构建小学、初中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如在福民小学与黄冈中学、梅山小学与梅山中学、南华小学与上步中学推行的小初结合,就增加了305个小学学位,缓解了小学阶段学位过于紧张的矛盾。

2.确保弱势群体孩子享有公平教育

努力发展特殊教育。《福田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把努力发展特殊教育作为重点工程全力推进。2016年,福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综合型特殊学校,向全区各类残疾学生提供了200个特殊教育学位。

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资助政策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各学段的学生,做到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一个都不漏掉,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5年开始,我们在全市率先对区属普通高中深圳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子女实行了学位补贴。

3.解决家长关心的学生午餐午休问题

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在校午餐午休服务。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改造食堂场馆、优选社会配送等方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满足社会对校内午餐午休服务的需求,受惠学生4万余名。

4.加强学校“四点半活动”的管理

目前,我区共有44所试点学校获批开展“四点半活动”,开设“四点半活动”兴趣类课程共计100多项。为进一步加强对“四点半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加强课程、师资管理,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基本形成行政部门抓管理,基层学校抓项目,社会力量抓课堂的发展模式。

5.为福田居民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福田区不少社区内体育场馆等运动场地不多,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休息日基本闲置、使用率不高,居民进行健身运动的需求又极为普遍。为解决这一矛盾,区教育局制定了《福田区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规定福田区所有公办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休息日免费向社区居民和团体开放,既提高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又满足了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使得这项民生实事惠及每一个渴望强身健体的福田人。

6.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机制

定期开展全面排查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就对252家中小学及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两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排查各类校园隐患161处,下发30份整改通知书。

联动各单位开展专项检查。与区食安办联合开展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查,与交警大队联合开展“家校警”活动,每天有近600名家长义工参与,保障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适时开展“回头看”,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仅2017年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就达1140处。

(三)重法治,抓治理

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区域性教育治理的综合能力。

1.创建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2018年上半年,区教育局开展了《福田区教育治理体系(准则)》创建工作,将教育领域内各主体均纳入行政范畴,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开启迈向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

2.完善区域督导体制,教育督导保障有力

目前,福田区已建立并完善了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四位一体的区域性教育督导体制。为加强对督导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了督政问责机制,实现“阳光评价”与办学水平评估的对接,有效提高教育督导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福田区着力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涵盖区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主要职能是研究审议全区教育督导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在督导工作中,福田区还十分注重规范工作指引,创新制度建设,形成督导工作常态,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督导格局。

按照教育部督导局的要求,福田区已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制度,多层覆盖,构建了中小幼挂牌督导体系。我们着力加强督学队伍力量的配备,完善优化督学队伍结构,加强了对督学的履职评价。2017年12月,福田区以高分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评估验收工作,并先后接待全国各地的督学参访团130余人次,传递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福田模式及福田经验。

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四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立督政问责机制,实现“阳光评价”与办学水平评估的对接。完善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制度,建立覆盖公、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挂牌督导网络,建设“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完善发展性、诊断性办学水平评估和强制性监测机制,指导学校完善自评自诊,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3.推进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区域人口规模监测,建立入园入学适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优化教育投资环境,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条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福田区的教育项目建设。

4.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

近年来,福田教育系统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全区中小学全部完成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其中9所学校成为深圳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先进校。全区所有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实现“一校一章程”,并聘请法律顾问,实现“一校一法律顾问”。

由福田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新架构的红岭教育集团,进一步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校新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集团理事会、基金会、校务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家长理事会,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现代学校制度。

5.改革治理结构,创新办学体制

国内首个“公立非公办”的明德实验学校,是福田区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最早的试点单位,是由区政府同企业合作开办的第一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增量学校。政府为学校提供校舍和基本财政拨款,并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配套提供专项教育改革基金。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去行政化管理,管办评分离,实现了用钱自主、用人自主的办学自主权,在国内成功创造了教育改革治理的“明德模式”,社会声誉持续提升。

(四)重内涵,提质量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分数,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康与精神成长。课程与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和主渠道。

1.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福田区大力推进多样化、特色化的本土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课程研发成果丰富。学校因校制宜开设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课程,如“戏曲进校园”“青春健康进校园”“红会知识进校园”等。为展示艺术活动课程成果,还举办了以活动课程为载体的福田区第十一届学校艺术展演,参与师生众多,反响热烈。

目前,福田区正式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在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学生评价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引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标准的K12外语课程,打通十二年一贯的外语课程体系,合力促进福田区外国语教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2.深化课堂改革,凝练“福田表达”

在认真总结、提升、转化福田区十多年来“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建构自主高效课堂”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课堂革命·福田表达”为主题的深圳福田课堂变革新生态全国展示活动,现场参与人数3000多人,网上观摩人数近10万人。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系列展示活动,成功地向国内同行表达了福田区如何坚持十年之久,将课程改革由方式转变推进到立场转变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新成果:基于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立场”、基于构建素养体系的“习程”、基于过程展开的“实践建构”、基于教师引领的“体验参与”、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合作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习程选择”、基于学习生活的“课堂建设”和基于课程整合的“项目学习”等等。

3.加强质量检测,提高教育质量

探索建立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持续推进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探索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2015年,建立了福田区基础教育学业水平常模,并与全国常模进行了比较,发现福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且均优于全国常模。

今年上半年顺利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我区成为深圳市唯一的“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区)”,教育水平和质量监测工作获得教育部认可。

4.整体提升综合素养,全面追求“福田质量”

福田教育始终坚持把全方位、多途径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作为“福田质量”所追求的标杆和核心内容。

学校教育坚定不移地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素养教育也随之全面铺开。作为广东省仅有的两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之一,福田区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预防、预警、干预)运行机制,已成为全省开展区域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亮点。

艺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推动区域性三级音乐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种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注重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目前,全区中小学组建了学生舞蹈团、管乐团、戏剧团和合唱团255个。近几年来,在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区成绩年年领先。如在深圳市第五届学校艺术展演中,我区获15个金奖、10个银奖;在深圳市第十届合唱节中,我区荔园小学、红岭中学荣获深圳市模范团队称号,选送的24个团队中有23个获得一等奖,居全市之首。学校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与个性发展共同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互促进,艺术普及和品牌建设共同发展,区域性美术特色创建有声有色,打造了“少儿版画”“软陶”“纸蜡染”“少儿油画”“创意水墨”“艺术纸雕”等一批艺术教育品牌。众多优秀的学生走出福田,走向全国,获得国际、国内重要赛事大奖。

学校体育工作注重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培养运动技能、磨炼意志品质。全区中小学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体质达标率2015年为91.15%,2016年为92.05%,2017年达到了95.05%。坚持开展“三棋”教育、足球、篮球、排球、田径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射箭、健美操等各类特色体育教育,在辖区共有21个项目,84个训练基地,58所学校设立各级各类高水平体育基地。梅林中学学生王欣瑜问鼎了2018年澳网青少年组女双冠军。

青少年科技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福田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以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号。福田成立并全面开放资源共享的区级青少年创客中心,积极建设创客空间和发展各种创客项目,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福田区的青少年科技节”至今已坚持开展十九届。有500多项学生的创意发明申请国家专利。在广东省第三十届科技创新大赛上,福田区以1金3银并获5个单项奖的总成绩位列全省中学组第四名,全市第一名。

(五)重智慧,强队伍

教师在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重建教师精神世界,重塑教师专业角色。

1.联手国家科研机构,共建教育改革试验区

2017年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福田教育综合改革将踏上一个新的征程。福田区将借助中国教科院的科研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先行先试、外引内联、借梯登高,进一步推动福田教育“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加快内涵式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再开新领域、再上新台阶。另外,福田区也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了优良的教育研究基地和移植科研成果的土壤。

2.率先成立区教科院,组建新型教育智库

2016年,福田区成立深圳首个“示范性区(县)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区教科院成立后,同中国教科院精密合作,肩负起“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等职责,紧紧抓住“课程、教学和评价”三大关键要素,在开展教育研究、推动“课堂革命·福田表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三大功能,成功地承担了教育智库的职能。

3.提高队伍专业素养,造就教育领军人才

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建立校长多元评价制度,形成学校、社区、家长、督学多元评价体系。2017年,区内中小学校长岗位交流44人,给这些学校的办学和管理带来了新动能、新气象。

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并举建立分级分梯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了“中层干部—副校级干部—校级干部—名校长(书记)—教育家型校长(书记)”的培养成长路径。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全区教育行政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促进校长成为“学习领跑者”。

二是优化教育队伍结构,汇聚优秀教育人才。通过全国招聘、“绿色通道”引入,以及通过本区“师德建设工程、名师带动工程、校本研修工程”等途径与方式,优化教育队伍结构,凝聚大批优秀教育人才。2017年就遴选了6位名师、名校长进入福田。同时,有1名教师获评“深圳市年度教师”,9名教师分别获评“广东省特级名师”“正高级教师”和“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5名教师获评“深圳市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三是规范人事管理制度,做好人才管理工作。一是制定出台人事规范制度。我区先后制定了《福田区公办中小学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办法》《福田区基础教育系统“领航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福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区内流动。按照管理办法,近年来共提拔任用了11名校长、21名副校长。同时,有序推进校长职级制,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对福田区符合申报条件的204名校级领导的校长职级申报工作。

四是以教与学的创新,重塑教师专业角色。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挑战,我们通过继续教育、校本研修、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等途径,激励教师重新定义自己的专业角色,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成为学习主题及其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教会学生进行多维度探究。坚持十年之久的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极大地提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建教师精神世界。2017年,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提升年工作,有效地提升了福田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总体水平。我们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在区属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每个年级选取60名家长,回收有效问卷1万余份。问卷分析报告显示,福田区师德总体情况优良。

(六)重均衡,促公平

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办学模式,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全区优质教育覆盖面。

1.统一标准加大投入,缩小区域校际差异

福田区通过统一生均标准拨付经费,加大学校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统一建设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全覆盖、均衡化、高端化,最大限度缩小了区域校际间差异,呈现出均衡优质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区小学校际差异系数仅为0.34,中学校际差异系数仅为0.29,处于优质均衡水平,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业发展校际间均衡指数为75~80,有效缓解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择校现象。

2.对标国际一流,制定“福田标准”

为更好地适应福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中心城区定位要求,全面提升福田区中小学校建设品质,经区政府批准,区发改局和教育局联合印发《福田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试行)》(简称“福田标准”),从建设规模、功能配置、空间利用、建筑标准等4个方面提出18项对标国际一流、因地制宜的措施,全面提升辖区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标准。

3.创新办学模式,打造“福田样本”

实施“院校+”战略,依托区教科院成立附中、一附小、二附小等教科院附属学校,发挥教育智库引领作用,建设新品牌学校。

实施“名校+”战略,如将碧海小学并入明德实验学校,将新开办的文天祥小学并入园岭实验学校,借助品牌效应成立东海实验小学,将2018年9月在保税区新开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纳入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管理等等;同时,扩大红岭教育集团办学规模,将新建安托山小学、大鹏合作学校纳入红岭教育集团管理,利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整体提升。

实施“福鹏”跨区联动战略。腾挪空间,为组建新教育集团创造条件,解决福田南片区学位紧张问题。

实施城中村学校联盟办学战略,同类学校协同联动提升办学水平。以城中村学校整体提升工程为抓手,全区18所城中村学校建立“品牌学校创建联盟”,以近全票优势在2018年度福田区20项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评比中摘得桂冠。区教育局发布的《福田区城中村品牌学校建设工程校际结对互助提升活动方案》,在改革模式、创建品牌、资源配置、教育服务四个维度上进行创新探索,整体提升城中村学校办学品质,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城中村学校改造提质工作被新闻媒体称为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最符合市情的教育行动和接地气的教育举措,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市领导刘庆生、杨洪、高自民等领导分别在《信息专报》上批示肯定了福田教育这一创新行动。

4.创办科技中学,凸显办学特色

为改变区内原来一所薄弱初中的面貌,区教育局从该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小创造、小发明活动的特色出发,将学校创办为深圳市唯一的科技中学。学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课程,科技教育人人受益。创办以来,学校的教育改革、课程实施和办学业绩引起国内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做了深度报道。科技中学的学生科技作品作为2017年唯一的中学生作品受邀进入深圳高交会展览。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月,全区教学监测的结果表明,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稳定上升,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5.采取轮岗倾斜措施,促进教师资源均衡

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提倡名师工作室发挥“帮、扶、带”的引领示范作用,让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师资力量不断趋于均衡化、优质化。

(七)重普惠,更亲民

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开展全民性、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惠民工程,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

1.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亲民

继续保持在全市率先创建普惠型幼儿园的势头,全力推进、积极扶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发展。截至2016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已达90所,占比63.8%,覆盖了所有的街道。2017年,又顺利通过深圳市学前教育评估,创建了17所普惠园。迄今为止,全区普惠园总数已达115所,占比75%。近年来,共发放普惠性幼儿园补助经费9960万元,受益幼儿3.1万名,受益园长、教师约1900名。

2.优质幼儿园比率不断增长

启动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专项行动,增加优质学位。目前,全区100%的幼儿园通过示范化验收。其中,省一级幼儿园30所,占全市省一级幼儿园的26.32%;区一级以上幼儿园109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3.15%。

3.扶持小型园,满足社会需求

积极扶持小规模私立幼儿园的发展,发放扶持经费140万元,从而改善了这些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满足了部分家长对孩子就读这类幼儿园的需求。

4.社区教育惠及百万居民

作为惠民工程的社区教育,完善了福田区终身教育体系。遍布各街道的社区学院和各社区的社区学校,以及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搭建了多层次、综合性的公共学习资源平台和教育服务体系,打造了学习型城区,使广大居民在家里或家门口就能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多样化的、便捷的、低成本的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专业技能、学历层次和就业创业能力。

(八)重开放,促交流

最好的教育需要全球视野、开放交流,但必须根植于自己的乡土。福田教育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向全世界学习,融入世界。

1.开展教育国际化综合示范实验

福田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成为全国第三个“基础教育国际化综合示范实验区”,并成立了“福田区教育国际化指导和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统筹福田区推进教育国际化具体进程,制定并实施《福田区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与《福田区推进中小学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

2.建立友好关系,搭建交流平台

一是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接待了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南苏丹等国家的教育交流代表团,深度了解国际教学理念,商谈交流合作项目。2017年,福田区超过30%的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姊妹校进行了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二是加强深港教育双向交流。目前,我区中小学与香港地区中小学缔结友好学校的比例达到40%。举办“福港校长沙龙”,建立福港教育共同体,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大型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今年1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福田)高峰论坛”,深入探究STEM教育的发展方向;1月和4月举办两期福田区国际教育论坛,引入“项目式学习”和“森林教育”的课程理念与实践。

3.校长、教师海外培训成果丰硕

福田区于2012年开始实施教育部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工程海外培训工作。迄今为止,共选送了7批153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开展为期两个月深入当地中小学的“浸润式”海外培训。海外培训组织有序,学习认真,效果明显,成果丰硕,极大地拓展了校长和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会了对东西方基础教育的比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国际素养,深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国外教育同行的好评。

4.引进国际课程和开设小语种

福田区成立了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在内的福田外国语学校联盟。该联盟引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标准的外语课程体系——打通十二年一贯的小语种课程体系,为100%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小语种课程选择。

福田区部分中小学,如明德实验学校、园岭外国语小学、荔园外国语小学、福强小学等已先行试验,分别开设了日语、德语、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等小语种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

区属五所高中也相继开设了国际课程,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引进了“杜克高中国际课程”项目和“歌德课堂”项目;梅林中学引进了留学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和图兰朵项目;华强职校与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合作招生,开办了国际班等。

5.研发课程,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为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推进区域性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区教育局编制了《福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并组织全区力量编写了《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该套教材为广东省第一套通过省教育厅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课程与教材入选深圳市“好课程”榜首,并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全区已有19所中小学校启动了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试验,我们准备总结经验,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开。

三、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对策

(一)学位供应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学位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福田区地处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非户籍人口生源和港籍人口生源较多,部分学校班额无法达到规定标准,呈超标状态。目前,我区小学平均班额47.8人,初中平均班额43.7人,大班额(小学超过45人,初中超过50人)的班级占比达56.6%。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未来福田区义务教育学位缺口的形势还将更加严峻。

目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班额问题,正在认真梳理教育用地和学校建设项目,继续加大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尽最大努力满足辖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同时,正在通过引入代建制加快学校建设,缩短建设周期,优化学校布局,平衡各片区学位压力等实招,力争至2020年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

(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配置以及特教教师配备还有待加强

福田区已按照“30万人口以上的区建成1所以上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价实施细则”,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竹香学校。但竹香学校开办以来,还未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标准化”装备要求,特教教师也未能按标准配齐配足。同时,按照“所有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设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指标要求,目前我区也仅有4所学校按照标准配备了资源教室,与指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区将根据发展需求,增加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力度,按照相关标准,增加资源教室的配置与配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设置“特教中心”,配备特殊教育专业研究人员,负责指导各普通学校科学开展伤残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对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开展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各普通学校对担任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在绩效考核、先进评比、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

第三部分 对福田教育改革发展的展望

“福田之福,教育为先;教育之福,以人为本。”

福田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所谓“首善之区,首善教育”,就是要不断推进福田教育从外延到内涵发展,从均衡向优质升级,实现由局部优质向全面优质跨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学位覆盖福田,让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福田教育未来的发展,会更充分地展现出改革愿景、创新要素,提供适合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本真、适才、普惠”的教育。福田教育将努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形成的新思想、新动力落实到工作中,转化为推动福田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自觉行动,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社会认同的教育,全面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着力营造福田教育新生态,让老百姓家门口都有好学校,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福田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努力打造教育的“福田质量”升级版,即按照《新时期福田教育优化升级构想蓝图》,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升级区域学校治理能力;以实施“福田标准”为抓手,升级区域学校建设水平;以提升教育满意度为抓手,升级区域教育评价体系;以大数据驱动下的课堂革命为抓手,升级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以完善教育队伍建设机制为抓手,升级区域教育干部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为抓手,升级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创建新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为抓手,提升区域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福田教育未来的发展,将贯彻落实“建高地、攀高峰”的双高战略

(1)建福田教育改革的高地,聚焦区域教育供给侧改革,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不断扩大优质资源总量。

(2)攀福田教育发展的高峰,创造一批成功的、能代表深圳教育的“福田主张”“福田方案”和“福田经验”的创新成果,让福田教育发挥实实在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福田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创造性地推进四大改革工程

(1)区域性教育治理工程。成立区域教育治理准则建设课题研究项目组,完成治理准则制定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构建,提出实施性的指南。通过课题研究理顺福田教育治理架构,为福田教育运行和发展涉及的各个主体及板块提供运营标准,清晰规划教育治理的路径,以期整体提升福田教育依法治教的水平,形成“福田教育治理基本法则”。

(2)学校文化重构工程。以区域性的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使福田区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质化的学校文化体系,作为办学之魂,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育人和服务功能,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整体发展。

(3)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引进国际、国内学校教育领导力课程,对校长队伍开展提升学校教育领导力的研修式专项培训,凸显“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着重提高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顶层设计、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领域的专业领导能力。

(4)未来教育探索工程。启动未来教育探索,有序推进未来教室与STEM项目的建设,根据学校自主申报和现场调研,第一阶段先选定17所学校建设19个项目,包括“一心六云”项目和WI-FI校园全覆盖项目等,为智慧课堂建设铺平道路;正式启动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开展的“全息未来教育云+端”项目,重点指导我区17所学校开展未来教育探索。

福田教育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铭记嘱托,担起责任,满怀激情,以改革引领发展,以发展提升品质,以品质塑造形象,为福田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福田教育有信心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温度、能辐射、可借鉴的“福田经验”。

(执笔人: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