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国学·第二辑(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导读

本章阐明大学的宗旨和纲要。其中,“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为大学的“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大学的“八条目”,儒家哲学的入门精要都包含在这一章中,以下各章都是对“三纲八条目”的具体阐释。

明人绘魏太祖曹操画像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教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并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乱;镇静不乱,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知道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故事

割发代罚

三国时,曹操实行屯田政策,看着成熟的麦子,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下令:“严禁毁坏麦田,违者杀头!”过了一些日子,曹操率兵去打仗,他骑着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里飞出来,惊得曹操的战马四处乱跑,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见自己违反军纪,就请军法官治罪。军法官十分为难,曹操说:“我身为主帅,不能自杀,就把我的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宝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交给军法官示众。将士们对曹操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很佩服,从此都严格遵守军纪。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释义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行;想要修养自身的品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道理。

清康熙黑地五彩三星图盘

故事

坚持改错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少年叫徐文靖(jìng),从小调皮捣蛋,不仅满嘴脏话、粗话,还经常和人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徐文靖决定痛改前非。

为了改变不良习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分别储放黑豆和黄豆。每当做了好事,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颗黄豆;每当做了错事,就在另一个瓶子里放一颗黑豆。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子里的豆子倒出来,通过对两种豆子数量的比较,进行检查、反省。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他最终改掉了不良习惯。

清焦秉贞绘《百子团圆图》之一,描绘儿童打斗的场景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释义

探究事物的道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品行修养;品行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故事

相国的车夫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yàn)婴的车夫有一次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她为什么。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他坐在车上,神情安然,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这是不知分寸。相国都那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赶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起来。

清人绘《历代名臣像解》中的晏婴画像

明吕坤撰《闺范》卷三《齐相御妻》插画,描绘晏子的车夫趾高气扬,而其妻在门后偷偷观望的场景

晏婴发现了车夫的变化,问清缘由后,向齐景公推荐他做了大夫,并对他的妻子进行了奖赏。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释义

上自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品行为根本。如果这个根本乱了,那么要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不可能的;正如他尊敬的人却怠慢他,他怠慢的人却尊敬他,这样的事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叫抓住了根本,这叫知识到达了顶点。

故事

寝门三朝

周文王姬(j ī)昌做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中确定继承王位或爵位者)的时候,对父亲王季格外孝敬,每天都要三次去给父亲请安。

天刚蒙蒙亮,姬昌就开始穿衣梳洗,整装完毕后,早早来到父亲卧室门前恭候。他先要询问服侍父亲的小臣:“我父亲今天是否安好?心情怎么样?”如果小臣回答:“很好。”那么姬昌就会非常高兴。到了中午,他还要去请安,晚上也是如此,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作为一国之君,文王的行为成为百姓效仿的楷模,他也因此成为万世敬仰的圣君。

明人绘周文王画像

清金柘岩辑、戴连洲绘《孝经传说图解》卷一之《西伯寝门》,描绘文王做世子时,每天恭敬问候父亲王季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