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四
动漫产业年度发展报告[1]
张 宏[2]
一、动漫行业年度发展概况
动画产业结构需要转型,动画企业发展方向需要转变,动画宏观管理以政府为主导的思路需要调整,动画企业管理观念需要创新。企业需要跳出动画产品同类型化严重、动画企业利润微薄的怪圈,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在政府引导下,在动画产业链条上的各利益方的共同作用下,国产动画进入新的品牌战略阶段。
(一)政府:从产量要求向精品要求的改变
2013年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生产机构共有221家,占2013年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数量(6175家)的3.58%。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共有企业4600余家,从业人数近22万人,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动漫企业有24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有13家。
根据文化部对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的统计,2012年519家动漫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4.8亿元),营业外收入5.2亿元(其中政府补助3.6亿元),利润总额8.5亿元。以此推算,单家动漫企业平均所有者权益为1834万元,平均实收资本1170万元(国有资本所占比例为4.61%),平均营业总收入为1085万元,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45.35%,动漫企业总体营业利润率为7.72%,净资产收益率为8.97%,政府补助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为42.35%。
在政策利好期间,受益的是一些打着动漫产业园幌子的地产玩家,以及靠生产大量低质动画来获得国家补贴的企业。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动漫企业有4600余家,587家通过了相关机构认定,其中重点企业43家。但目前来看,具备持续生产合格动画电影能力的企业也就二十几家。
国家意识到了企业钻政策空子带来的不良效应,这几年对动画产业扶持减少,做电视动画的红利没有了,一些投资方把目光转向票房中很具诱惑力的动画电影领域。刚开始,国产动画无论从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没法和好莱坞抗衡,所以几乎99%的企业都选择了走低幼路线,因为儿童观众的鉴赏力相对偏低,对动画品质的要求不苛刻,可以低成本出品,从票房中盈利,《喜羊羊与灰太狼》《洛克王国》《辛巴达历险记》《猪猪侠》《摩尔庄园》等系列都是基于此推出的“卖座动画”。这样持续了几年,一方面成人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兴趣丧失殆尽,另一方面每年上映的好莱坞动画却又培养了他们看动画片的习惯,这个人群越来越庞大,但没有适合成人观众观看的国产动画,而为低幼群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加剧。
近两年,政府针对打造动画电影品牌又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资金的支持、重点企业、重点影片的支持、重点剧本的支持;选择适合的城市进行一年一次的“国产动画电影推介展映周”,推动国产动画电影的传播;成立动画制片管理相关协会,旨在吸纳更多的交叉类动画人才;在国内大型电影节上,增设动画电影的奖项;鼓励并组织有知名度的动画电影品牌通过网络、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协调院线发行方,为国产动画争取更多的放映时段和屏幕数量;召开国产动画电影论坛,邀请重点动画企业参与动画电影品牌讨论;政府牵头组织国内动画企业参加有影响的国际电影节。国产动画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升级动漫产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将成为动漫产品的主流市场,此时政府的宏观指导也应顺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而进行跨越式升级,从根本上推动中国动漫数字化发展,进而与欧美日韩动漫一较高下。
(二)动画企业:从“小而全”向“细致化分工协作”转型
前些年,国内动画产业也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导入阶段,在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的帮助和保护下,这些处在初创时期的中小动画企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还未进入真正的市场竞争。人才的聚集程度不高、研发创意水平限制等自身缺陷阻碍了它们的成长。随着我国动画产业逐渐进入初级发展阶段,一批动画企业脱颖而出,比如:广东原创动力、中南卡通、江通动画等成长速度较快的动画企业,和一些由动画相关行业成功转型的动画企业,如深圳华强、奥飞动画集团等。这些大型动画企业对中小动画企业的人才、制作成本的冲击较大,原本差异化过小的企业定位方面的矛盾凸显。
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动画产业市场的变化,国内动画企业正逐步从“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向“分工协作”方向转变;国内动画产业也从制作单一的产品类型向全产业的方向迈进。2014年初,上映的动画电影《巴拉啦啦小魔仙》由奥飞动漫、光线传媒集团、卡通先生、炫动卡通等几家联合制作、发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由广东原创动力、华谊兄弟、奥飞动漫、上海炫动等几家联合制作、发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由华强、乐视、卡通先生、北京航美等几家联合制作、发行;国内动画企业发展正面临着重新组合的态势。动画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市场空隙的差异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品牌创建思维,是动画企业管理者正将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持续推动动漫品牌化发展,形成中国动漫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最近几年的动漫品牌策略侧重于产品品牌,对于企业品牌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形成产品品牌是“治标”,出现企业品牌才能“治本”,因为品牌企业自然会按照品牌化思路去做产品和开拓市场。
(三)动画产品:从低幼向家庭方向升级
面临观众的问询、政府的斥责、国外动画电影引进速度的加快,动画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单一的低幼动画产品充斥整个国内动画市场的状态正在改变。2014年,深圳华强推出的“熊出没”电影系列的第一部,定位为“家庭型”动画,突破了“喜羊羊”系列电影的“小手拉大手”的低幼模式。宣传发行方也将营销方案制定为“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手拉大手”的三种类型,根据这三类进行了不同渠道的推广工作。
虽然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但从今年暑期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龙之谷:破晓奇兵》等面向青年的作品的票房表现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电影青年层观众群体确实是有所发育的。
相比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速度,国产动画电影观众群体的成长速度已经不错。或许,随着与“喜羊羊”等片一同成长的小观众陆续进入成年,国产动画的低幼观众群体和趋向“粉丝动画”的青年观众群体在观影审美取向上会进一步重合,从而让国产动画电影成为主流观影群体和家庭型观众群体(“小手拉大手”)的共同选择。再加上国产动画电影在制作、宣发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彼时,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质的国产动画电影进入档期票房前三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四)动画传播渠道:从电视向新媒体转向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双向流动性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身份。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堡垒正在被攻破,每个消费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又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尤其,网络进入3G时代,手机上网和微博、微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观看动画、接收动画信息的渠道,正在从电视向新媒体转变。
网络新媒体时代,消费者可以有选择动画产品内容的自主性,这彻底改变了电视媒体播放的单向性。随之而来的是动画市场竞争越来越公平、透明,动画企业被迫脱离政府的保护将是必然的趋势。
新媒体对于动画产业发展的贡献,不仅局限于提供给动画电影品牌一个新的宣传渠道。网络论坛、门户网站对于网络动画品牌作品的推出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最早通过网络平台推出动画形象品牌的应该是韩国,代表性的动画人物是1999年由金在仁创作的流氓兔,后之由韩国动漫公司VOOZ推出的PUCCA“中国娃娃”也算是网络动画品牌中的元老。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电影媒体上运营的动画品牌来说,它们当中每一个动画角色品牌的形成都极富偶然性,但又深藏着网络媒体独具特性的共同点:呈几何级数增长。通常,它们都会在最受欢迎的门户网站或人气超高的论坛上进行动画形象或动画产品的首发,然后再经历由网络用户转化为动画品牌目标消费群的过程。网络动画品牌推出的原理基本就是依此进行的。将网络动画形象品牌推广到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之后,国内网络动画品牌主要有三种品牌发展管理方式,代表性动画品牌分别是“兔斯基”与腾讯合作的网络表情类型、“阿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类型、“泡芙小姐”与网络播放门户网站的合作类型。
二、外部环境对动漫行业的影响
近些年,政府推出的政策作为外部环境对国产动漫产业的影响巨大。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政策导向的调整,新一轮的动漫产业变化正在酝酿当中。
(一)国家政策导向上的变化
从“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原创动漫推广计划”到“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这些政策彰显了国家逐步引导实现从代工到原创、从原创到精品、从精品到品牌的发展路线。
2014年,距离国务院颁发促进文化产业相关的动漫产业政策已经整整十个年头。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国内动漫产业扎扎实实地摸索了十年。2014年,自上而下,国务院、文化部根据国内文化产业当前形势颁布、印发了一系列“意见”。对于正在转型的国内动漫产业而言,指明了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
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组织实施。文化部3月份跟进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文件中明确落实各相关文化行政部门、落实相关工作部署的具体措施。《意见》中将动漫游戏列为与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工艺美术、艺术品并列的重点发展领域,并明确了各领域提升创意水平和原创能力的工作重点,强调要扶持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的优秀原创动漫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7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相关《意见》文件从宏观、中观、微观对动漫产业多方面进行了布局,这些内容无疑更加优化了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几个文件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政策制定者力图以外部环境的优化来促进产业内部动漫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以下几方面意见有可能对动漫企业产生影响:
1.“数字化”动漫发展走向势不可挡。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在悄然进行。消费者从纸媒阅读彻底转化成数字化阅读方式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因为书籍作为实物的存在感总归还有着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而动画消费对于观众来说,模拟时代与数字时代所呈现出的产品差异性不大,但企业生产的内容形式、发布推广的平台都不可避免地在从传统向数字方式转化;传播平台、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与传统媒体时代迥然不同。《意见》中特别指出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正迎合了国内当前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手机动漫行业标准颁布更加明确了政府鼓励促进新媒体渠道的数字动漫创作,为动漫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融合”成为数字化动漫的发展趋势。
《意见》中多次出现关键词“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为国内动漫企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定位。“融合”从动漫产业发展角度可以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动漫可以突破作为内容产品进行创新,强调动漫作为相关文化产业的表达工具与形式,如《意见》中提出的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多媒体、动漫、游戏等虚拟技术在更多产业领域的应用融合。另一方面,动漫作为内容产品更要与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在此方面国内新媒体、网络企业已经采取行动。动漫企业应着重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数字化的平台企业进行深度融合,而不是目前简单的被“融合”。
3.动漫“市场化”速度将被数字化趋势提升。
《意见》中多次强调了扩大市场需求,预示了政府将会着力于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培育文化需求,扩大文化消费的规模,也更为突出强调了市场在文化产业、动漫产业中的作用。数字化动漫产业的发展,扩展了动漫产品推广的平台,弱化了强势媒体在动漫企业所产生的作用,更加预示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动漫产业局面逐渐形成。
政府在研究文化消费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更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日本与美国的动漫消费市场同样是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消费者需求与动漫企业产品之间的对应,也是在不断磨合与碰撞中完善。动漫企业在提升自身产品的同时,加紧融入快速的市场化环境中来。
(二)玩具产业成为动漫新靠山
从2013年开始,涌现出《巨神战击队》《神魄》《武战道》《铠甲勇士拿瓦》《快乐酷宝》《元气星魂》《魔弹王》《激战奇轮》等十几部电视动画和电影动画。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动漫产品和玩具的跨界结合,玩具市场的资本已经成功涌入动漫产业,玩具产业与动漫产业的整合正在进行。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家与动漫行业相关度较高、转型成功的动漫企业。广东奥飞的前身是玩具制造企业,转型的动漫公司成立于2004年。该公司与美国的孩之宝、日本的万代株式会社的发展轨迹有所类似。奥飞动漫以自主研发的玩具形象为依托,不断推出该玩具形象的动漫电视、电影作品。通过影视作品强化该动漫形象和品牌,而相关的影视作品也成为企业形象和动漫形象的大广告。例如,“铠甲勇士”诞生于2009年,2010年上映的《铠甲勇士之帝皇侠》,艺恩票房统计显示为357万人民币;奥飞事业部总经理谢坤泽在2011年3月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表示,该款产品就已经为奥飞在玩具销售方面赢得了6个亿的成绩。2014年的《铠甲勇士之雅塔莱斯》,艺恩票房统计已经攀升到4440万,玩具销售同比递增的程度可想而知。之后公司又创作了《巴拉拉小魔仙》,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引进了韩国《贝肯熊》。奥飞在动漫角色品牌塑造方面采取原创、收购、引进等多渠道形式,在国内动漫产业领域疯狂寻找“盈利模式”时,找到了适合自己企业的全产业链的封闭式管理方法。
(三)动画电影合拍片大有可为
目前,国产电影的海外市场主要依靠合拍扩展,合拍电影可谓是电影市场的主流。合拍片既能提升国内制作团队,同时对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更是大有可为。近些年,中日合拍、中韩合拍、中美合拍等国内大制作的故事电影,已经摸索出相对成熟的合作模式。那么对于动画电影,中美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功夫熊猫3》令人期待。日后该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将不用占用引进影片的名额,对于合作的美国梦工厂而言,国内票房市场份额也将远远高于引进片。
三、动漫产业经营主体分析
伴随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动漫产业的经营主体也越发丰富起来。根据不同媒体平台,漫画被分割成传统杂志漫画、手机漫画、网络漫画,动画也演变分化成电视动画、电影动画、网络动画。动漫产业链的长度决定了在这一链条上除了内容生产商,还要有媒体平台、媒体推广等等经营主体。目前,国内动漫产业经营主体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演变正在进行中。
(一)传统漫画对接网络、手机动漫
2015年初,国产动漫最大的黑马当属《十万个冷笑话》了,该电影已经正式进入了票房亿元俱乐部。如同当年的“喜羊羊”一样,它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界又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与“喜羊羊”品牌有所不同,它是由网络动漫、手机动漫时代所铸成的。一个是在拥挤、有限的电视动画平台打拼出来的,一个是在宽广、平等、完全依靠产品质量打拼出来的新媒体动漫品牌。超过90%的上座率,观众大部分为青年男女,《十万个冷笑话》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真正是一个突破。
新媒体动漫时代为国产动漫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移动终端的多样化为国产动漫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手机动漫受众的蔓延速度与黏合度,与传统媒体相比也更具潜力。近年的新变化,动画电视系列剧主要在互联网上播出,原因是售价高,可以准确投向目标群。2013年,由文化部颁布的手机动漫标准,对应用于新媒体平台的动画、漫画播出格式、图像大小、字幕、声音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推广,解决了不同动漫公司的制作流程、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国产动漫作品在不同平台的发布、推广,提供了便捷。
(二)电视动画:系列化制作继续成为屏幕主流
国内动画电视平台上,系列化制作的电视动画作品已经成为屏幕主流。系列动画是动画品牌延伸的一种方式,它与母品牌的渠道基本相同,渠道适应性最强。其他延伸品牌,如动画形象的玩偶等,同样可以走电影院线的渠道,在影院里进行售卖,既应时又应景,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成功的渠道;但缺点是,随着影片档期的结束,延伸产品可能随时被下架。因此,如要达到更好的渠道适应性,可以采取在影院所在的购物中心开设延伸产品销售店和体验中心,或者在网络商城开设专卖店等方式。进入电影院观影的受众,大部分为青年和青少年,对于他们来说,网络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除了是动画产品的消费者,同时还是资深网民,因此动画延伸产品对网络渠道也将会有较强的适应性。
动漫市场上诸侯割据,品牌市场格局未定,各品牌的生存空间相对较大,即品牌间的空隙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动漫品牌延伸的机会,对于相对不太成熟的市场,强势动漫品牌尚未形成,“喜羊羊”“熊出没”品牌的出现就是能够把握市场机会的动画企业所为。以国产系列动画《喜羊羊》为例,在该剧热播时,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国产动画系列片几乎没有,《喜羊羊》系列电视动画在长期的市场培育下,获得了稳定的观众群。延伸产品“喜羊羊”品牌的电影也获得票房的成功,动画形象的授权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国产动画《熊出没》就是在品牌市场格局未形成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可以说,国内动画品牌的竞争还处于蓝海阶段,强势品牌较少,品牌间的空隙较大。动画企业通过制作高品质的系列化动画短片,提升动画品牌的品质,并延伸自己的动漫品牌,可以迅速占领品牌空位。
(三)电影动画:探索各种模式的可能性
近些年,在“喜羊羊”动画电影品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漫画改编、游戏改编的动漫品牌进入了国产动画电影品牌的运作。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屡创新高,《喜羊羊与灰太狼》《摩尔庄园》《赛尔号》《麦兜》《魁拔》《潜艇总动员》《洛克王国》等动画电影品牌已经形成。
1.热门档期的动画电影扎堆上映。
如今,每逢假期电影票房都屡创新高,这直接造成2014年动画电影从六一档、暑期档到国庆档等热门档期国产动画扎堆上映。
(1)“六一档”国产动画电影的厮杀。
“六一档”作为动画电影的特别档期,拉开了2014年国产动画电影第一场战争的大幕。2013年的“六一档”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3年6月1日当天,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达到7344万元,占当日电影总票房的近50%,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超过6000万。这样的成绩令所有的动画电影投资人眼热。带着冲动与热情,希望再次问鼎“六一档”的国产动画电影,在2014年6月1日扎堆儿上映。依照以往经验,任何一个档期同时出现4部以上的影片,就会形成恶性竞争,所有影片票房都会有减,但最终谁也不愿退出“六一”这样的热档。
最终,椐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6月1日票房高达1.82亿元,其中有7部动画电影在映,然而票房却不足7000万元,占总票房三成左右。
表1-4-1 2014年六一档国产动画电影票房
(2)“国庆档”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
2014年国庆黄金周档期,总票房10.71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达70%。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的数据,从2014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期间,全国共上映183部电影,按照票房数据排名,动画电影处于榜单的第5位至第10位。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应该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进步,也说明了国内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认可,更说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具有可挖掘的潜力。但国产动画电影没有能进入票房前5名的影片,也说明了国产动画电影距离大片还有一定差距。无论从制作上,还是推广上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
“暑期档”相对于其他热门档期而言,时间较长。市场可以容纳的影片数量较多,不容易形成恶性竞争。2014年暑期档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共8部,与2013年的9部相比,基本持平。此档期与“六一档”“国庆档”有所不同,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与2013年相比有所突破,单片票房超过6000万的有5部,与2013年相比有明显提升。2013年的国庆档票房较好的《赛尔号3》和《我爱灰太狼2》也只有7602万元和3840万元的票房成绩。伴随着国产动画电影质量的提升,观众对此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亿元大户将在不久后出现。
表1-4-2 2014年9月29日—10月12日国庆档电影票房数据统计排行榜[3]
2.从低幼类型向多元类型的转变。
国产动画电影在极速发展的十年中,2014年可谓实现了质的飞跃。如果说2008年的“喜羊羊”品牌电影,让更多投资人看到了低幼类动画有利可图,那么五年之后的今天,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已经吸引了更为多元化的投资人的关注。游戏起家的上海淘米公司连续推出的《洛克王国》《赛尔号》系列,玩具起家的广东奥飞推出的《巴拉拉小魔仙》《铠甲勇士》系列,高新技术起家的深圳华强推出的《熊出没》系列等,都是投资人多元化的典型例证。正如北京新影联电影院线的总经理周铁东所述:“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与票房都有了很大提升,低幼问题基本解决”。
3.系列型动画品牌呈现下滑趋势。
近些年,国产动画品牌具有比较明显系列化品牌的趋势,只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动画电影就会推出同一系列的第二部、第三部乃至第四部动画电影,这也比较符合动画产业链依靠品牌形象的衍生产品获利的模式。但到底应该如何推出同一系列影片,按照什么样的时间节奏进行,恐怕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品牌面临的最紧迫的研究课题。
纵观国内系列型动画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洛克王国》《赛尔号》基本都是按照每年一部的节奏在上映。也有一部分动画品牌间隔2到3年上映的,例如《神秘世界》《铠甲勇士》《魁拔》等等。但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个别影片以外,系列型的动画品牌电影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国产动画电影如果能从依靠量的积累来打造品牌,转变提升为依靠知名创作人、知名动画公司来铸造动画品牌,犹如日本的宫崎骏和美国的迪士尼、梦工厂一样,将是未来国产动画电影道路的方向标。
表1-4-3 国产系列动画电影票房滑落[4]
四、新媒体动漫发展趋势
如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为动画品牌战略服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动画品牌战略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动画企业修正自己的品牌战略走向。
互联网为动画品牌战略提供了新的阵地。围绕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平台,动画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微信的阅读转发次数、微博的点击量和转发量等数据,清晰地看到受众对自己推出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的喜爱程度,从而指导企业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品牌战略。
互联网给更多受众接触动画产品的机会,扩大了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然而让更多的成年人走入影院观看动画影片,似乎并不容易。而网络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每个消费者内心深处都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都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动画企业在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时,应考虑到消费者这部分的心理需求,并通过网络将这部分网民转化为自己的消费者。基于此,动画品牌战略应该做相应调整。品牌战略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对消费者的思想进行有效管理。动画企业应该对消费者的心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购买驱动力,了解行业特征和竞争对手的品牌战略规划,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进行准确评估与定位,设置自己的品牌识别系统,并以此统领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为动画投资者降低了风险,中小动画企业调整品牌战略步骤,有利于获得更多投资机会。互联网思维应该融入动画品牌战略的血液之中,围绕互联网制定营销策略和品牌战略,将是未来动画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动画企业获得融资的必然步骤。
以国产影院片《熊出没》为例:该片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互联网传播,各种网络投放最后取得了超过5亿的点击量。这种宣传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获得的,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推广,网络传播的特点是投入小、产出高。国内动画品牌战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也仅仅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但显然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用互联网思维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将使我国动画产业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期。
[1] 本文是北京社科基金项目(14WYCO54)、北京印刷学院英才项目、北京印刷学院教改项目结项成果之一。
[2] 张宏,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3] 数据来源: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票房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整理。
[4] 数据来源:中国电影票房数据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项资金办。本表为系列动画作品近年票房情况,数据截至2014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