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四声论》作者考
那么王份和王彬,谁与那位著《四声论》的王斌可能是同一人呢,抑或他们只是生活时代相近的三个人?
我们先来看看琅邪王份(即琅邪王斌)与著《四声论》的王斌会否是同一人?
对此二人之关系,前修时贤看法不一。汤用彤认为,《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中任吴郡太守之琅邪王斌,“或即《南史·陆厥传》著《四声论》之王斌”[1]。王利器认为,《南史·陆厥传》中著《四声论》之王斌,与《文镜秘府论》天卷中撰《五格四声论》的洛阳王斌为同一人[2],他未论及著《四声论》之王斌与琅邪王斌之关系。饶宗颐也指出,《文镜秘府论》中著《五格四声论》之王斌、《南史·陆厥传》中作《四声论》之王斌,与唐僧怀信《释门自镜录·梁伪沙门智棱传》中著《五格八□》之王斌为同一人,《四声论》与《五格八□》均为其著作[3]。高华平则认为,《南史·陆厥传》中著《四声论》之王斌与《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中之琅琊王斌为同一人,《文镜秘府论》所述之洛阳(一作略阳)王斌、唐僧怀信《释门自镜录》上《梁伪沙门智棱传》中著《五格八□》之王斌为另一人[4]。卢盛江则认为,《南史·陆厥传》中著《四声论》之王斌、《文镜秘府论》中洛阳王斌、《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之琅琊王斌、《释门自镜录·梁伪沙门智棱传》之沙门王斌均为同一人[5]。
对《南史·陆厥传》《文镜秘府论》《释门自镜录·梁伪沙门智棱传》三书所载之王斌,笔者完全同意饶宗颐、卢盛江所论,当系同一人。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撰有声病著作的王斌,与《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之琅邪王斌(《梁书》《南史》作琅邪王份)显为二人。
首先,二人身份迥异。《南史·陆厥传》云:
时有王斌者,不知何许人。著《四声论》行于时。斌初为道人,博涉经籍,雅有才辩,善属文,能唱导而不修容仪。尝弊衣于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无复坐处,唯僧正慧超尚空席,斌直坐其侧。慧超不能平,乃骂曰:“那得此道人,禄蔌似队父唐突人?”因命驱之。斌笑曰:“既有叙勋僧正,何为无队父道人?”不为动。而抚机问难,辞理清举,四座皆属目。后还俗,以诗乐自乐,人莫能名之。
可见这个著《四声论》之王斌“初为道人”,早年曾出家为僧,且行为诡怪、特异。唐释怀信《释门自镜录》[6]上《梁伪沙门智棱罢道毁法失音舌卷事》附《道学传王斌》亦云:
又有王斌者,亦少为沙门,言辞清辩,兼好文义。然性用躁诞,多违戒行,体奇性异,为事不伦……遂反缁向道,以藻思清新,乃处黄巾之望。邵陵王雅相赏接,号为“三教学士”。所著《道家灵宝大旨》,总称四玄、八景、三洞、九玄等数百卷,多引佛经,故有因缘、法轮、五道、三界、天堂、地狱、饿鬼、宿世、十号、十戒、十方、三十三天等。又改六通为六洞,如郁单之国云弃贤世界。亦有大梵观音三宝、六情、四等、六度、三业、三灾、九十六种、三会、六斋等语。又撰《五格八□》,并为论难之法。[7]
则这个撰《五格八□》之王斌亦曾“少为沙门”,且“性用躁诞,多违戒行,体奇性异,为事不伦”,与《南史·陆厥传》所言之王斌身份性格均相合。而如前所述,《梁书》《南史》等正史与《续高僧传·释僧若传》所载之琅邪王份(一作琅邪王斌)则出身高门士族,14岁即入仕,一直为官,终老于侍中任上,从未出家为僧,更未“反缁向道”,做过道士。
其次,二人行事亦不相合。据王利器考证,《南史·陆厥传》中著《四声论》之僧人王斌于瓦官寺听释法云讲《成实论》事当在天监七年[8],而据笔者前文所考,此年琅邪王份(即琅邪王斌)正在兰陵太守任上,二人行事明显不合。
汤用彤、高华平、卢盛江均将《南史·陆厥传》中撰《四声论》之僧人王斌与《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中作吴郡太守之琅邪王斌(即琅邪王份)混为一人,并误。
同样基于上述这两个原因,《梁书》《南史》所载梁天监中曾为吴兴郡太守的王彬,也不可能与著《四声论》之僧人王斌为同一人。
然而,《隋书·经籍志三》“杂家类”所著录“《廊庙五格》二卷”的作者王彬倒有可能与著《四声论》(即《五格四声论》)、《五格八□》(高华平疑即《五格八病》)的道人王斌为同一人。笔者之所以作如此猜测,主要是因为二人生活年代相当且都撰有书名相近、性质类似之著作。刘善经《四声指归》将王斌的《五格四声论》放在刘勰《文心雕龙》、锺嵘《诗品》之后加以引述,说明王斌年辈当比刘勰、锺嵘要晚。而在《隋书·经籍志三》中,王彬的《廊庙五格》二卷前为:
《文府》五卷(梁有《文章义府》三十卷)
《语对》十卷(朱澹远撰)
《语丽》十卷(朱澹远撰)
《对要》三卷
《杂语》三卷
《众书事对》三卷
后有:
《名数》八卷
《新言》四卷(裴立撰)
不仅说明《廊庙五格》一书性质与汇集古今妙文、丽词、巧对等有助人作文之用的类书相近,而且可以推测王彬所处之时代当与诸书作者相近。诸书中,《语丽》和《名数》宋代尚有传本。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类书类”著录《语丽》云:
《语丽》十卷
梁湘东王功曹参军朱澹远撰。采摭书语之丽者,为四十门。[9]
又据《梁书·元帝本纪》,萧绎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则朱澹远当为梁天监后期人,与刘勰、锺嵘生活时代相近而稍晚,则王彬当又晚于朱澹远,年齿似较刘勰、锺嵘更小。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第六》“杂家类”,在王彬《廊庙五格》后著录《名数》云:
《名数》,十卷。徐陵撰。[10]
据此,王彬当又年长于徐陵。诸目录学著作对王彬《廊庙五格》一书叙录位置之安排,与刘善经在《四声指归》中把王斌放在刘勰、锺嵘之后、甄琛之前论述的次序恰相吻合。另,饶宗颐在释《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五格四声》书名中“五格”之义时曾说:
五格者,当指五音之宫商。孙愐《唐韵序后论》曰:“或人不达文性,须格于五音为足。”五格即格于五音之意,或人殆指王斌。斌拘泥声病,故孙愐讥之。[11]
张伯伟则认为,《五格四声论》之“五格”属于创作体式的范围[12]。若“五格”果如饶宗颐、张伯伟所言与文章音韵或作法相关,则王彬之《廊庙五格》二卷与王斌之《五格四声》《五格八病》等书,当均为论文章音律调谐规则方法之书[13],或者《廊庙五格》二卷即由《五格四声》(《南史·陆厥传》简称《四声论》)与《五格八病》(《释门自镜录》作《五格八□》)两篇各一卷[14]组合而成,亦未可知。当时此书的流传情况大概是既有《五格四声》《五格八病》单篇流传,亦有完帙《廊庙五格》二卷存世。
如果《隋书·经籍志三》中《廊庙五格》之作者王彬与隋刘善经《四声指归》《南史·陆厥传》、唐释怀信《释门自镜录》诸书之王斌确系同一人,那么这个王斌虽然撰有声病著作,然因其生活年代较刘勰、锺嵘还晚,更不要说比沈约更晚了,故当如卢盛江所言,“自然更不可能是四声之目的创始人”了[15]。
[1] 汤用彤:《汉魏南北朝佛教史》,第30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日〕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第97—98页,注〔1〕。
[3] 饶宗颐:《文心雕龙声律篇与鸠摩罗什通韵——论四声说与悉昙之关系兼谈王斌、刘善经、沈约有关问题》,原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3辑,此据《梵学集》,第114页。
[4] 《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第29页。
[5] 卢盛江:《〈调四声谱〉研究》,《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第285、286页。
[6] 饶宗颐、卢盛江引此书皆误为《释门自统录》。
[7] 释怀信:《释门自镜录》,《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第810页,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7年版。
[8] 〔日〕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第97—98页,注〔1〕。
[9] 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第422—4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0] 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第1654页,中华书局1995年版。
[11] 饶宗颐:《文心雕龙声律篇与鸠摩罗什通韵》,《梵学集》,第114页。
[12]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诗格论(代前言)》,第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 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中释“鹤膝”病时曾云:“王斌五字制鹤膝,十五字制蜂腰,并随执用。”可见王斌确有论声病之著作,《五格八病》疑即此书。
[14] 〔日〕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小学家”:“《五格四声》一卷。”《丛书集成新编》第一册,第375页,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15] 卢盛江:《〈调四声谱〉研究》,《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第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