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相关研究观点分歧之检讨

“王斌首创四声”是高华平于《“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中提出的新说。他认为:

殆南朝有两王斌,一为宋齐时人,一为齐梁时人。宋齐时之王斌,为琅邪王斌,曾与当时名僧释僧若等交往,因受谢灵运等“十四音”说中“声势”“体文”之说的启发,创为汉语文字声韵“四声之目”,并著为《四声论》。齐梁时之王斌,为略阳或洛阳人,早年曾为沙门,曾听释法云讲《成实论》,并与僧正慧超争座,且其人善言谈,好文义,在沈约、周颙文章始用“四声八病”说之后,亦对之发表己见,著为《五格八病论》。两王斌均对声韵之学感兴趣且做过深究,勒为专论,只是由于宋齐时的王斌之《四声论》,虽在谢灵运等《十四音训叙》基础之上而作,却是当时将梵文声韵理论引入汉语声韵学且著成专论之第一人,因而实堪称中国音韵“四声之目”的发明者或创始人。[1]

卢盛江在其近作《〈调四声谱〉研究》一文中则对高华平新说进行商榷:

《南史·陆厥传》那个著《四声论》行于时的王斌,和《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即刘善经《四声指归》提及的那个撰《五格四声论》的王斌,应该是同一个人……《南史·陆厥传》这个王斌和释法云、慧超均同为齐梁间人。而另一个王斌,刘善经《四声指归》把它[2]放在刘勰、锺嵘一起论述,也当同为齐梁间人。刘善经《四声指归》所说的《五格四声论》,和《南史·陆厥传》所说的《四声论》,应该是同一本书。既然如此,则这二个王斌,也应该是同一个人。[3]

二人分歧在于南朝是否存在两个王斌(一为宋齐时人,一为齐梁时人;一年长于周颙、沈约,一年相若与或晚与周、沈),或王斌能否于刘宋之末早于周颙、沈约提出“四声之目”。而导致歧说的原因则在于他们对王斌的生年判断有异。高华平根据刘善经《四声论》把王斌放在甄琛前叙述这一现象就认为,“王斌与甄琛之间年龄相差较大,王斌应是甄琛的前辈”,而且他还根据《续高僧传·释僧若传》王斌任吴郡太守时“赖得若公言谑,大忘衰老”之语推测出:

王斌与高僧僧若之间的年龄差距,亦即王斌与甄琛的年龄差距,若王斌与甄琛年龄相距二十岁,则此王斌应生于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前后。刘宋之末时(齐代宋在公元479年),此王斌综合前人成果而作《四声论》是完全可能的。[4]

卢盛江则指出“仅因王斌其人及其著《五格四声论》一事放在甄琛之前加以叙述,就推断王斌与甄琛年龄相距二十岁,显然根据不足”,他对《续高僧传·释僧若传》中王斌的生年做出了自己的推测:

王斌守吴就当在天监八年即509年之前不久。那个吴郡太守王斌是曾自言“衰老”,但这也不可看得过于认真。古人五十言衰老,而且人们往往是刚刚进入衰老期,五十岁左右就自叹衰老,鲍照、杜甫就是这样。如果这个守吴的王斌也是这样,从509年上推50年,那他当出生于459年,即使王斌这时60岁,他也只是出生于449年之前不久。这样看,这个王斌应该比周颙、沈约晚,至多与周颙、沈约同时。只从年龄考虑,即使这个王斌提出了四声之目,也未必早于周颙、沈约。[5]

就刘善经《四声指归》中所引著《四声论》之王斌而论,卢盛江的析论要较高华平的假设更加合理。不过,高、卢二人对守吴王斌之探讨,均属推测之论,且二人之讨论都或多或少存在舛误。因为他们所用材料主要是《续高僧传·释僧若传》这一条,而其中与王斌相关的信息又较为简略、含混,所以结论虽不相侔,然皆难以坐实,更难令对方信服。

[1] 《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第29页。

[2] 卢文如此,当为“他”,指王斌。

[3] 卢盛江等编:《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第285—286页,中华书局2009年版。

[4] 高华平:《“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第28页。

[5] 卢盛江等编:《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第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