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时序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满足社会转型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对前者而言,它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因转型而造成的某些社会问题,或者主要是弱势群体的问题。对于后者,则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服务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转型及其问题的复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艰巨性,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性,使得中国社会工作及其制度建设也具有复杂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必须在回应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不断发展,进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模式。或者说,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是与我国社会转型的速度、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的。现实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和要求,社会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大致决定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当然,这里并不否认社会工作者,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如果说现在我国大体上存在着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这两种社会工作的话,那么,未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我以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走向中国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时序模式。所谓时序模式是指社会工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为不同的特征,社会工作的模式有时间性、阶段性特点。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政府的推动之下获得较快发展的。政府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政府发展社会工作是希望借此解决转型和改革中出现的影响和谐的那些问题。虽然这里面对应的也是居民的现实需要,但是这些需要常常表现为社会矛盾以至于冲突。所以,就这些问题的性质而言,社会工作可能具有较明显的缓解矛盾、促进社会管理的角色,而在这些方面,行政性社会工作依据现有的行政体系(也由于所要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可能更加有效。反映在社会工作的模式上,可能是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具有某种形式的优势地位和“主导性”。在这种条件下,专业社会工作以其深入、细致、有效的服务也会越来越获得认可。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人们需要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的作用会日益加强,两种社会工作会处于相对平衡的地位,同时通过实践两种社会工作的相互影响和相容性加强。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比较深入,社会转型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后,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将会占据主导位置。而其背景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相对到位,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社会福利体制初步建立,人们对生活质量、社会福祉的追求强烈。这就是本文基于中国改革发展实践而提出的社会工作发展的三阶段模式。
毫无疑问,这种从行政型主导到二者均衡发展再到专业型主导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在当前情况下,政府推动将是决定这一进程的发展速度和具体方向的决定性力量,已经融入国情和实践的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是推动社会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而这些影响因素背后更深层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政府、社会对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解决之道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有前瞻性的理解。
(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工作》2009年12月(上))